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挖掘生活素材

作者: 全风林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但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仅能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针对这样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就要调整传统教学形式,在开展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升华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生活素材

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多种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不但要为学生传授写作技巧,更要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质量都提升上来。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部分学生在写作中会出现内容空洞,缺乏情感的情况,严重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初中语文教师想要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生活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提升写作能力和写作情感。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挖掘生活素材的兴趣

经过调查研究之后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会主动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只是简单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很难自觉地去积累写作素材,对写作教学也缺少兴趣。正是因为这样,学生在挖掘生活素材的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缺少积累生活素材的途径

在以往的写作教学当中,教师注重的是写作技巧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对素材的积累。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知道应该如何抒发情感、准确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开展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不注重生活素材的应用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积累生活素材的主要目的是在写作中进行运用。但是如果学生只是积累写作素材,不知道如何运用,也就无法将生活素材的价值完全发挥出来。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写作时缺少针对性。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无法得到锻炼,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导致写作教学的效果受到影响。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素材的特征

1.素材生活化

写作就是将生活素材进行再次加工,通过借助写作技巧,教师将文字整理成更加通顺有内涵的语言。因此,学生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就要不断积累生活化素材,通过大量的素材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但是就当前的写作教学来看,由于受到教学理念以及学生年龄、兴趣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和人生经历,也就无法在写作中融入生活素材和真情实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学习效果。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学生要能够正确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手法,能够将一件事情准确叙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做到语言简单明了,语句通顺,具备一定的思想情感和中心思想。想要满足以上这些标准,学生就需要仔细观察生活,挖掘生活素材,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2.事件生活化

初中的记叙文主要是描写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通过将事件生活化,就能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亲切感,意识到这些事情都是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人物、事件以及行为都具备一定的真实性,这样可以通过文字来调动读者的情感和思维。由此可见,生活化素材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帮助学生掌握积累素材的方法,提升学生对生活素材的敏感度,让文章更加感人,保证作文的质量。除此之外,事件生活化也能够提高文章内容的趣味性,吸引人的眼球,让文章更加具有魅力和亲切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素材的作用

1.深化理解和记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行培养。但大部分的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加注重知识教学,不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导致师生之间缺少情感共鸣。初中语文教师想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充分运用生活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教学中生活素材的价值,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美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深刻理解文字的含义,主动观察生活,深化对生活与写作的理解,提升对生活素材的记忆。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获得良好的写作能力不但需要大量的写作经验,同时也要不断掌握运用素材的方法。学生如果缺少生活素材,也就无法开展作文构思,使作文内容缺少真情实感,影响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让读者与文章之间缺少情感共鸣。学生在开展写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丰富的知识,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结合自己的想法创作文章,将文字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让学生的写作质量和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

3.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在初中阶段中,写作是学生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就要具备框架意识,才能让文章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得到充分保证。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缺少写作素材,那么就没有写作思路。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深挖写作素材的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观察等方式来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和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4.完善学生的认知

在挖掘生活素材的过程中,能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完善学生的自我认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主动进行思考。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挖掘生活素材时,就要注重选择合适的素材内容。分析生活素材背后的含义,将素材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挖掘生活素材的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初中语文教师想要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学生对生活素材的敏感度,进而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以“四季的景色”为主题的写作内容时,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首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预习,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对大自然进行观察。在正式上课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与季节景物相关的描写,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然后将文章的整体写作框架以及写作手法介绍给学生。教师要采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抓住了济南的冬天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用多层次的手法,描绘了济南的山水,在人们面前生动地展现出了济南的景象。在对济南的雪景进行描写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不仅将文章的感染力提升到一定高度,还完整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悟。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仔细为学生讲解文章中采用的手法,让学生在开展景物描写的过程中也能够做到层次分明和虚实结合。初中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景物作文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相关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在开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缺少表达能力,那么挖掘到再多的生活素材也无法将其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因此,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深度发掘生活中的点滴,同时还要结合生活化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技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能够对生活产生更深的感悟,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在自己的写作的过程中进行运用。

以《春》这篇文章为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引导学生感受人们在面对温暖和风时候的喜悦。那么,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回想自己在看到春天时的感受和春天的景象,然后再尝试把这些内容一一描写出来,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作文写作质量能够充分提升上来。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自主积累文本中的内容,在丰富自身词汇量的同时,深刻感受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阅读对写作的辅助作用,鼓励学生多阅读,同时还要仔细观察周边的生活,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学生可以将文章中的优美语言记录下来,养成随手记录,时刻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有意识地将自己带入其中,让学生详细记录下自己在读书时的感受,这一部分的内容不需要太多,但是也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例如,在《岳阳楼记》中,学生就一定要掌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句子,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具体的分析句子的意思,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诗人在这篇古文中蕴含的远大抱负和博大胸襟。在学习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帮助学生积累这些优秀的词句,了解相关作者背后的故事。在之后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将这些句子以及文章作者的故事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开展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激发出来,就要充分结合作文教学主题,为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情境。教师结合实际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才能主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例如,在开展景物描写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就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对不同季节的景色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出来。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就能够融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真实情感,让作文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在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中,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选择其中最经典的片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找出班级中的几个学生,让他们演绎父亲去买橘子的那段情境。在演绎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述创作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父亲相处时的一些故事和细节,学习作者的习作技巧,仿写故事。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显著提高的生活化技巧的应用能力,充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进来,提高写作能力。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和《背影》进行对比,寻找其中的不足,将学生的写作水平充分提升上来。教师要积极开展学生互评以及自评活动,巩固学生的写作效果,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注意观察生活细节

文章中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因此,生活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在新《课标》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回归生活,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作文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细节进行观察,提高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度,让学生能够养成观察细节的习惯,这样才能在写作的时候丰富写作内容,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师开展《学会记事》这一题材的作文教学时,很多学生都认为记事的作文比较好写,只需要将一件事完整叙述出来。但是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写作内容大多都是白话叙事,并不能将事情描写得形象具体、引人入胜,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不仅要将一件事完整地记录下来,同时还要深入挖掘这件小事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实现情感升华。

如志愿活动本身是一件小事,但是志愿者不求回报帮助他人的这种精神,值得很多人学习。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就要带领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这些小事,并且进一步分析这些小事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和挖掘丰富的写作素材,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5.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在初中阶段,教师想要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度发掘写作内容,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写作、主动写作。不仅如此,通过开展写作实践教学活动,教师还能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实践知识技能,提高创作灵感。

6.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写作是学生内心情感的表达,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感受内心的情感变化,提升学生对情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开展写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文章内容才能更加动人。学生通过抒发强烈的情感来实现写作质量的提升,能够实现写作能力的有效提高。

例如,在以“我们是一家人”为主题开展写作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简单讨论,说一说什么是一家人,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将学生的写作质量和能力充分提升,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学习先进的教学思路,带领学生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体会生活。结合生活元素进行语文写作,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为后续的写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桂珍《引生活之源促语文学习: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语文课内外》2020年第12期。

[2] 任爱莲《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小学》2019年第5期。

[3] 易晓华《小学语文作文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浅谈》,《儿童大世界》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