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索与实践
作者: 姜明明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多元化大单元授课活动,不仅可以开拓教学思路,丰富授课内容,实现系统化教学,还能更加高效地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与学科综合素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学习意识,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为了提升教育效果,本文从大单元视角出发,阐述教师通过制定大单元目标,开展合作探究、实践体验、辩证认知、知识梳理、主题探知等大单元活动,提高学生系统化学习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
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核心素养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高度重视的教学任务,这意味着教师既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培养他们的精神品质和观念意识,使其拥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若想更好地达成上述目标,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大单元授课活动,借助大单元教学渗透核心素养教育,让学生通过参与整体化、系统化的学习活动,加深对单元各知识点的认识,同时,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产生强烈的政治认同感,提高个人思想品质,进而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一、大单元教学概述
大单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高效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培养他们学科综合素养,使其得到全面化、长远化发展。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突破传统单元教学的束缚,教师要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把零散的知识进行科学整合,系统化教授单元学科知识。另外,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扩大课程教学的视野,合理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方面信息,如现实案例、生活现象等,以此来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其掌握多角度认知、迁移性认知的方法,通过多元化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在大单元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把单元中的各小节知识进行科学重组,引导学生运用系统化的学习思路,对知识进行整体分析、对比思考、逻辑探寻,在实现透彻理解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单元知识的感悟,从而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原则
(一)育人性原则
为了增强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遵循育人性教育原则实施大单元教学。首先,教师需要从道德、观念、品性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制定完整的、有深度的大单元授课目标,借此帮助学生找到知识整体化探究和深度研究的方向。其次,教师应当围绕素养要素,结合单元整体内容,设计多元化大单元探知活动,让学生在系统化学习过程中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架构,理解单元知识的深层内涵,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政核心素养。
(二)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大单元教学应当遵循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教师需要对单元授课内容进行合理调整,把零散的知识按照一定逻辑关系进行科学整合。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入学科素养要素,让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提升大单元核心素养教育质量。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围绕素养教育,设计大单元授课目标
大单元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涵盖的知识内容较为广泛,而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认知难度,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引领,他们很容易会陷入认知误区,从而影响最终学习效果。对此,教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围绕单元授课内容,结合单元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要素和学生求知需求,制定清晰明确的大单元学习目标,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提升大单元教学的效果。
以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课程为例,此单元围绕“友谊”这一主题展开,其内容包括了解友谊的特质;掌握建立友谊的方法;知道如何应对冲突;如何呵护友谊;了解网上交友的利弊;掌握正确结交网友的方法。针对上述内容,教师需要结合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三方面素养,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如表1)。
道德与法治教师结合学科素养要素,根据大单元教学主题和内容,制定整体化课程教学目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课程探知的方向,还能更加直观高效地落实素养教育。
(二)融合素养要素,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
为了使大单元教学发挥出素养教育的作用,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巧妙融入学科素养要素,结合大单元内容创建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教学活动,如协同合作探知、社会实践体验、单元知识梳理、主题深度解读等,学生通过参与此类活动,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进而逐渐形成较强的学科综合素养。
1.结合单元概念,合作探究单元知识
教师为了更好地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他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意识,提升其适应社会、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可以针对大单元教学内容开展协同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完成探知任务,使其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从而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质量,提升其协同互助的能力。
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的教学为例,此单元围绕“集体生活”大概念展开,讲述如何在集体生活中认清自我,如何真正融入集体生活之中。对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时,可以利用此单元知识特点,创建大单元合作学习活动。在小组探知过程中,各组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营造和谐集体学习氛围、实现有效协同互助认知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友爱互助的意识。
2.基于单元知识,创建实践体验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培养班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使其产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围绕大单元知识点,借助各方面教育资源,开展亲身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知识应用和实践体验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增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成就感,同时,切身体会承担责任后的代价与回报,进而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承担责任的勇气。
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教学为例,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和有序参与意识,可以根据大单元教学内容,利用学校资源或社会资源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此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帮助学生了解责任的含义;知道责任与角色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看待承担责任所付出的代价与回报;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知道如何正确服务和奉献社会。针对上述内容,教师可以围绕“勇于承担责任”主题,创建志愿者体验活动。比如,教师先把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实践小组,每组自行抽取一项志愿者体验任务,合作制定并实施社会实践计划。例如,有的小组抽到“生物科普展览馆志愿者讲解”实践任务,对此,小组成员需要先了解讲解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熟练朗读或背诵生物科普内容,然后,小组长需要分配每名成员所负责的展区及讲解任务。之后,该小组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到展览馆完成实践任务,向参观者讲解展区的生物知识,进而提高承担社会责任的勇气。
3.辩证看待问题,列表总结单元知识
教师若想提高学生整体学习的能力,可以借助图表或列表创建大单元知识教学活动,让学生针对单元知识进行科学整合与辩证分析,探寻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同时加深他们对单元知识的记忆。
以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教学为例,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升其遵纪守法和义务履行意识,可以结合此单元授课内容,开展大单元知识总结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表格汇总与公民权利和义务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引导他们运用辩证思维分析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应尽的义务,从而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见表2)。
4.探究内在联系,系统梳理单元知识
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创建大单元知识梳理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对各知识点进行科学分类与汇总,运用逻辑思维探寻其中的关联关系,进而构建逻辑清晰的大单元知识架构体系。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在脑图绘制过程中受到优秀思想的熏陶,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素养。
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教学为例,学生需要围绕“遵守社会规则”这一主题,制作大单元思维导图。首先,学生需要提炼此单元各小节的重要知识点,如维护秩序、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法不可违、善用法律等。然后,学生要把上述内容进行分类梳理,之后再按照相应类别以树状图方式表示各知识之间的关系。
5.整合单元知识,围绕主题解读文本
教师若想创建更加完整、更加系统的大单元教学活动,需要探寻单元教学的本质内涵,根据这一内涵确定大单元教学主题,围绕主题调整单元化教学内容,设计目标更加明确的主题式知识解读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大单元主题探究活动,既可以实现高效的整体化课程学习,还能进一步加深对单元知识点的深层理解,从而提升大单元深度学习的质量。
以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教学为例,此单元包含了“促进民族团结”和“实现伟大中国梦”两部分教学内容,对此,教师需要根据上述内容制定大单元认知主题,如“凝聚中国力量”。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围绕此主题对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实现中国梦的途径等知识进行深入探索,感悟各知识点所蕴含的深层内涵,同时,教师可以借此培养其政治认同素养,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例如,学生可以先围绕“凝聚中国力量”主题探究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探讨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民族团结。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渗透素养教育,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增进他们的中华民族价值认同感。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凝集中国力量”主题分析什么是中国梦?研究实现中国梦的原因有哪些?探寻实现中国梦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同时,教师可以探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对祖国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全面了解,通过探寻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形成良好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依据素养目标,设计大单元评价作业
课程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主要手段之一,而课程评价是帮助学生高效查缺补漏,提升其反思与认知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此,教师若想让大单元教学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可以根据素养教育目标设计大单元作业,开展作业分享和学习互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需要结合大单元知识完成课程作业,分享作业成果,讲述作业中的学科理论,而其他学生和教师则需要对分享者进行客观评价。
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布置“制定职业规划”课程作业,让学生结合社会发展趋势、职业发展趋势和个人社会责任等内容找寻知识探究的方向,制定有意义的职业规划方案,使其通过完成作业明确自身的责任,提高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若想提高核心素养教学的质量,可以创建多元化大单元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系统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单元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逐渐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进而提升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白鹤珍《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读写算》2022年第35期。
[2] 邱艳《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研究》,《中学课程辅导》2022年第34期。
(姜明明,1986年生,男,汉族,山东东营人,教育学学士,一级教师,东营区文华学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
(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学研究课题《“习近平用典”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实价值与实施策略》,课题编号:YB20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