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作者: 王志慧

摘 要:本文探讨了“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师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作业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和学习习惯。其次,教师要明确语文大单元教学目标,注重核心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情感态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关注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经验相关的素材,注重学科整合与跨学科融合。作业设计应遵循任务性、探究性、循序渐进、阶段性、个性化和差异化原则,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如任务型作业、游戏作业、艺术创作与表演类作业等。通过不同的作业类型,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双减” 小学语文 大单元作业 设计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9.02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双减”政策在中国教育领域持续推进。在这个新的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也在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作业设计作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精心规划,以适应学生的特点和培养学生的素质。然而,传统的作业设计常常过于机械和重复,未能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潜力。基于此,教师需要针对“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进行探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双减”政策影响下小学生的特点

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教师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设计适合学生的语文大单元作业,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提高学习效果。

1.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理解抽象概念时较为困难。同时,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而有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反复练习。因此,在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置合理的任务难度,使他们能够在适当的挑战下不断进步。

2.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成就至关重要。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为传统教学内容被减少或调整,学生可能面临知识内容较少的问题。因此,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此外,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3.学习习惯和自主性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性正在逐渐形成。在“双减”背景下,由于学校减负政策的推进,作业量会减少,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减少他们的学习时间和练习机会。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完成作业、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复习等。通过科学引导,教师能够全面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一定的选择权和自主决策权,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1.设定语文大单元的教学目标

在“双减”背景下,清晰明确的语文大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重要起点。这些目标应该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学生要明确语文大单元所涵盖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包括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这些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其次,除了传授语文的知识与技能,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文学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认同与兴趣,让他们体验到语文的美妙与魅力。最后,在设定语文大单元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设计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探究中自主学习,不断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以小学二年级第一大单元主题《春天》为例,在学习这个单元知识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这个大单元所涵盖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即春天的特点和变化、春天的景物、春天的气象等。学生需要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特点,认识春天的景物如花朵、蝴蝶、小草等,并掌握一些基础的词汇。其次,除了掌握春天的基本知识,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春天的景物和气象变化,能够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情感认同,让他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妙与魅力。最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任务和问题,如观察春天中不同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或是组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春天的绘画作品。通过这些挑战性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探究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发现更多有关春天的知识。

2.选取适合的教材与内容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中,选取适合的教材与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合理选择教材和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实效性和趣味性。具体而言,教师需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经验相关的教材和内容,让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教师可以选择描写身边的人物和事件的故事、富有趣味的诗歌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亲切和温暖。同时,在教材和内容的选择中,教师可以引入跨学科的内容,将语文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比如,在学习有关自然景观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融入相关的地理、生物知识,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最后,在教材和内容中,教师要适当引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情感的体验。

以二年级大单元主题《大自然的秘密》为例,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经验相关的素材,例如描述四季变化的故事、描写动植物生态的诗歌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增加学习的情感共鸣。在学习《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地理、生物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例如,学生通过阅读描写世界各地自然奇观的文章,能够了解地球上各种壮丽的自然景观,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教师可以选取富有情感和美感的文学作品,如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展现动植物生命力的小故事等。通过欣赏和解读这些作品,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与魅力。

3.探讨作业设计的原则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进行合理设计。首先,作业要具有任务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探索和实践。任务性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探究性作业则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通过任务性和探究性的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第三大单元《金秋时节》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校园内或家附近,仔细观察秋天的景色,包括落叶的颜色、天空的变化、树上的果实等,让学生拍摄照片或绘制画面,将观察到的景象用语言描述出来,并在班级中进行分享。通过以上任务性和探究性的作业设计,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探索和实践。

其次,作业设计应该循序渐进、阶段性递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逐步提升,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习的进度和难度,逐步增加任务的复杂性和深度。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比如,在学习第三单元《金秋时节》这个单元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景象,然后开始安排识字任务,提供一些描述秋天景色的简单词语,如红叶、金黄、凉爽等,学生认读这些词语,并在本子上练习写字,能够加深对秋天景象的认知。接着,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课堂阅读或网络查找,了解秋天树上常见的果实,如苹果、梨子、柿子等。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分享自己对这些果实的认识。最后进行任务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下中秋节的祝福语,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美好祝愿。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创意的方式表达祝福,用图画或折纸制作贺卡。

最后,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节奏,因此,作业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进度,提供不同程度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发展。以第三大单元《金秋时节》为例,对于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树叶的颜色变化,并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只需观察并简单描述出秋天树叶的颜色变化。

4.制定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应该体现出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提升教学效果。常见的作业形式有读写结合的任务型作业、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作业、艺术创作与表演类作业等。对于这些不同形式的作业,教师应根据单元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借助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适应“双减”背景下的教学需求。

首先是读写结合的任务型作业,这种类型的作业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三年级第六大单元中的《祖国河山》为例,教师可以准备一篇简短的有关祖国河山的短文,比如:“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风景优美的国家。中国的大江大河很多,黄河是我们国家的母亲河,她滋养着古老的中华文明。长江是我们国家最长的河流,也是重要的水路交通线。在南方,有美丽的珠江,她蜿蜒流淌,形成了独特的岭南风光。除了河流,中国还有许多壮丽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和祁连山脉。这些山脉雄伟壮观,是我们国家的自然屏障。”根据上面的短文,教师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黄河和长江分别是我们国家的什么?中国南方有哪条美丽的河流?”在完成阅读理解任务设计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我眼中的祖国河山”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眼中祖国的河山景色。在完成这样的读写结合的任务型作业后,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就会对祖国河山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是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作业,通过设计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作业,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乐趣,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在学习三年级第六大单元《祖国河山》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主题游戏:祖国河山知识竞赛。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奔腾黄河队”“滔滔长江队”等。教师可以准备一系列与祖国河山相关的问题,问题可以包括河流、山脉、湖泊等方面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置游戏主持人,给每个小组提出问题,并限定讨论时间。最后,教师要根据每个小组回答的答案,计算得分,宣布分数最高的小组获得胜利。通过这样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作业,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祖国河山的知识。游戏的竞争性和互动性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最后是艺术创作与表演类作业,这种类型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对祖国河山的情感。比如,在学习《祖国河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画笔、彩色纸等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描绘他们眼中祖国河山的美丽景色,比如自己喜欢的祖国河山,如黄河、长江、珠江等,学生可以用丰富多彩的颜色展现出河流、山脉的特点,将其绘制在纸上。此外,在完成艺术创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艺术表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祖国河山的主题,如黄河的壮丽景色等,学生通过不同表演形式将其展现出来,比如舞蹈、朗诵、小品、歌曲等。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融入表演中。同时,多样化的艺术表演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艺术表演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对祖国河山之美的感受和赞美之情。这对于学生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教师需要加强这方面引导与教学。

总之,“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遵循任务性与探究性、循序渐进与阶段性、个性化与差异化等原则。同时,教师需要借助读写结合的任务型作业、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全面发展。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灵活运用这些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取得进步,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优质的作业设计,学生在“双减”背景下,能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文娟《“双减”背景下探讨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优化设计》,《试题与研究》2023年第13期。

[2] 臧海芹《“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亚太教育》2023年第7期。

[3] 苏明《“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探究》,《考试周刊》2023年第12期。

(王志慧,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