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管理路径探讨

作者: 俞华伟

摘 要:“双减”政策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的管理任务、形式、内容都会受到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这种要求之下开展高中班主任管理,不仅能够推动自身管理体系的完善,还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思维,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基于此,本文从班主任更新班级管理理念、搭建合理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治、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出发,探讨“双减”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管理的路径。

关键词:“双减” 高中教育 班主任管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4.062

高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和引领者,在“双减”背景下,班主任不仅要落实自身管理基础任务,还需要注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基于此,高中班主任需要以学生情况和“双减”政策要求为基础,寻找合适的管理路径,以推动班级整体和学生的发展。

一、更新班级管理理念,树立“双减”意识

高中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学业管理、生活管理和心理管理三个方面。许多班主任的管理大多是放在学业管理方面的,这不仅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此外,过大的学业压力还会导致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为解决这些过大的压力,国家对中小学提出了“双减”政策,要求不论是学科教师还是班主任,在管理或者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学提质增效,减轻学生的负担,并推动学生健全发展。在此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就需要寻找合适方式更新自己班级管理理念,树立“双减”意识。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政策讲解培训,深入理解“双减”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含义,在班级管理教学活动中有意应用“双减”理念,自主反思内化意识。

1.参加培训

随着新政策的落实,学校将开展对应的政策讲解活动和培训,以帮助各班级班主任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对此政策进行深入理解和消化。这一政策讲解培训是相对比较完整、专业、成体系的培训方式,能够为基础班主任基础解读“双减”政策要求和理念,了解此政策与高中班级管理之间的联系提供思路。

2.线上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信息科技在班主任自身理念更新、学习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结合这些新科技,班主任便能够从各个网址、视频等网络资料中了解不同地区学校、教师、专业教育者、专家,对“双减”政策与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之间联系的不同认知和理解,这就为高中班主任解读政策提供了不同视角,促进了高中班主任在“双减”政策下更新班级管理理念。

3.活动应用

只进行理论上的学习是完全不够的,班主任还需要从实践出发,将这些理念应用到实际之中,感受实践与理论之间的不同,并从中寻找出适合自己应用的班级管理方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班主任便能够丰富自己的认知,不断学会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双减”意识来约束自己,运用正确的言行为高中班级管理奠定基础。

4.反思内化

在实践应用中,班主任也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没有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或者是对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分析和了解。面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就需要及时反思和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寻找更加合适的班级管理内容和形式,以解决以上问题,增加家长对自己的信任,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

二、搭建合理的管理制度,确定班级管理基础

搭建合理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为后续班级管理的实践开展提供相对明确的方向和体系,也能够推动实现个性化教学。此外,制度管理还能够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完善和行为规范提出要求。因此,班主任需要与学生、家长、其余学科教师共同搭建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以确定班级管理实践基础和推动“双减”政策落实。

班级班风建设、班级环境构建、班级心理管理制度、班级学业管理制度建设、班级生活管理制度建设等都是班级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方式需要班主任结合“双减”政策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1.班级班风建设

班级班风是班级文化和班级学生整体行为、心态的主要体现。消极的班级班风制度会让学生在班级学习和成长中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学习思考,让学生变得懒惰、不文明。积极的班级班风制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形成正确“三观”,创新学习方式,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因此班主任应该重视班级班风的建设。

班风制度建设主要通过学生日常行为、对班级整体的认同度、班级活动参与率、班级内部凝聚力等体现。在“双减”政策影响下,班主任需要在把握学生学业的同时,为学生营造出适合学习、生活、心理发展需求的班级班风,避免校园暴力、言语侮辱、欺凌等事件出现在班级中。此外,班主任还应该注意学生言语文明、学习氛围、班级凝聚力的构建。这就需要班主任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开展主题班会、体育运动会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班风建设机会。

2.班级环境构建

班级环境的构建主要是指从外在环境方面为学生搭建起符合高中班级学习要求的教室内外环境。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在室内张贴名言警句、板报等,还需要引导学生共同营造教室、桌椅、板凳、黑板等干净整洁的室内学习环境。

班主任还应该搭建班级监督制度,以推动学生室外活动环境的构建。这主要需要学生相互监督不要去网吧、赌博、游戏厅等场所。此外,学生之间还要互相监督不要抽烟、喝酒等。除了这些以外,班主任还应该注意校内外学生安全保护环境的构建,例如通过学校安保合作、社会合作、家长合作等方式,避免学生在校外、校内受到伤害。

3.心理管理制度建设

在生命安全的环境制度以外,班主任还应该重视“双减”背景下学生心理管理制度的搭建。心理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了解、预防、发现、正确认识、优化、消除、监督等各个环节。随着学业压力等各方面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业的完成,还会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因此,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本身、家长应该共同合作,为学生搭建合适的班级心理管理制度。

初始阶段,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心理主题班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造成哪些影响”“该如何解决预防这些问题”等与心理问题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学。在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之前,班主任还应该注意与家长等人员共同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家长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班主任引导班级其余学生通过观察、反馈等方式来解决。

若部分学生已经出现心理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去引导家长、学生学、科教师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共同商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在商讨方案之后,共同实践方案,如用绘画引导情绪抒发等方式,帮助学生优化和消除心理问题。在学生心理问题有所缓解之后,班主任需要与心理教师共同合作开展教学,如引导学生完成心理测试等,以及时监测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

4.学业管理制度建设

学业管理制度是高中班主任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需要重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作业、教学两个方面。在学业作业管理方面,班主任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商量是否可以开展分层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以此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以身作则,选择符合当前学生认知的内容,与时俱进、专业化、趣味化地进行教学,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轻学生整体的学习压力。除了校内学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外,班主任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以提升家校共育的实践性。

5.生活管理制度建设

生活管理制度与班级班风管理制度有些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生活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学生在班级中的吃、穿、人际交往、劳动。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生长的阶段,需要保持营养均衡。这就需要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合作,为学生搭建合理的膳食体系,避免学生因吃而影响健康和学习。穿的方面,主要是指避免学生之间相互攀比,引导学生统一着装(校服)的制度要求。人际交往方面,主要是指避免学生之间因为各种小事而发生冲突。这就需要班主任与学生进行积极交流,避免学生因为人际关系交往问题而出现心理问题等,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三观”建立。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劳动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参与的。这一环节就需要班主任结合学生座位或者其他方式等,给予合理、合情、公正的安排。这些过程都需要在班级中通过积分、相互监督等制度和与家长沟通等方式,得到优化和完善。如此,高中阶段班级生活制度就能够得到一定的完善。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班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优化能够为班主任优化班级管理、学生参与管理奠定基础。此外,这样丰富、多样的管理制度,能够为高中阶段班级管理创新、改革提供借鉴,也能为“双减”政策的落实提供机会。

三、引导学生自管,实现班级管理自由

在“双减”政策影响下,班主任除了要发挥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以外,还需要重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引领者、组织者,以此增强学生班级管理兴趣和积极性。如此,学生便能够在自主管理班级的过程之中,增强对班级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学生自主选举班委、学生共同制定准则,学生确定班级任务,学生共同参与群体活动,学生相互监督等都是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落实“双减”政策要求的合理方式。

1.自主选举班委

如果说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指挥者,那么班委就是班级管理中的实践者和桥梁。教师为学生参与班级整体管理搭建平台,培养班级认同感、凝聚力、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部分班主任在选举班委的过程中,可能会按学生成绩选择,而忽视其余学生为班级服务的意愿。这不仅会让班级管理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等问题,还会让没受到公正待遇的学生对班主任所选班委不服气,从而影响整体班级管理工作。基于此,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参选或者选举班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班委,了解班级事务,从而增强对班级的总体认知。

在学生自主选举班委过程中,班主任不应该提出决议性选票,而是让学生举手表决或匿名投票来选班委。在此过程中,班主任主持学生报名参选。接着将参选学生姓名写在黑板,或者添加到投票小程序中,让学生通过举手表决或线上匿名投票等方式选出班委。

班委选举制度并不是一次性的,班主任可以在一定时期引导学生整体改选班委,让没有担任过的学生有机会担任班委,从而避免部分学生因此而感到失落。这不仅符合“双减”政策减轻学生压力的要求,还符合班级管理公平公正的要求。

2.共同制定班级准则

在确定班干部集体之后,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准则,也是高中班主任的重要任务之一。除了学校和班主任已经制定的班级制度以外,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同学共同商议,制定符合班级学情的制度准则。例如,部分班集体想要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可以规定在班级里不能吃食品等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滥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学生可以共同商议不带手机或者是不将手机用于不符合学校和班级要求的地方,如上课玩手机、下课玩游戏等。

为了帮助班级所有学生健康发展,学生也可以在班主任帮助下定期召开学生与家长的辩论会,以推动学生与家长之间进行平等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合理诉求。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认知,以推动班级管理优化。

3.确定班级任务

学生自治管理下的班级任务主要包括学业、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学业管理形式包括学习小组的建立、学习研讨会的开展和互帮互助解题活动的优化。生活自治管理主要是指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不说脏话,举止文明,不打游戏、进网吧、抽烟、酗酒、赌博等,不做不符合高中阶段学生行为准则的行为。如果发现这些行为,班委还需要制定对应的惩罚机制,以避免和减少这些行为的出现。

心理自治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发现、保护、帮助三项任务。班级中的学生是更了解彼此的,如哪些学生情绪波动变化起伏大、哪些学生性格变化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学生之间是能够了解得更透彻的。因此,学生自治管理需要搭建心理发展任务,以避免同学出现心理问题而走向极端。在发现这些问题以后,班级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及时向班主任报告,由班主任引导学生开展保护、监督活动。在发现部分的同学因为心理问题状态不佳之时,通过沟通、玩耍等方式帮助其缓解低迷情绪。如此学生自治心理管理任务的价值就能够得到体现。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让其合作对班级进行合理管理,不仅符合“双减”政策对学生综合发展、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还能够推动班级整体共同进步,为学生正确认识班级管理事务提供帮助。此外,在管理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信息收集、处理等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管理需要树立“双减”意识,确定班级制度,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构建家校社班级管理体系。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班级整体的积极影响,构建热爱班集体的思想认知。

参考文献:

[1] 巩亚楠、钟成功、张熠岩《“双减”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试题与研究》2023年第29期。

[2] 张润喜《刍议“双减”背景下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基础教育论坛》2023年第19期。

[3] 杜艳《“双减”背景下的高中班级管理策略探究》,《高考》2023年第13期。

[4] 严彪林《“双减”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学周刊》2023年第15期。

[5] 江燕《营造班级环境,实现环境育人——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对策》,《教育界》2023年第8期。

[6] 许光明《“双减”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华夏班主任》2022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