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陈晶晶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探究是必要的。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梳理整合,引领学生在学习期间进行多元化、深层次探究。教师需要制定完整、全面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计划,引领学生参与层次化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品质和效率。本文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新《课标》背景下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15.014
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需要引进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课程知识概念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研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
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是语文授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现阶段,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首先,整本书阅读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课程知识进行整体理解分析,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整本书籍,学生能够把控文章作品的结构、主题、情节发展线索,提升对文本知识的整体掌控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存在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差异,部分学生在整本书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困难。另外,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其中对学生的自律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时间有限,很难保证完成对整本书籍的全面阅读学习;即便完成了阅读,教师也未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探讨互动。
除此之外,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也缺乏过程指引,学生在学习期间需要自主钻研、自主探讨,在缺乏教师指引的情况下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但是由于每一位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认知存在差异,教师很难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选用的方法策略不恰当,以至于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相对较低。最后,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细节指引,并且没有创建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以至于学生参与整本书的学习只是为了完成硬性任务。
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当前,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制定一套完整、全面的教学流程,打造完整的教学循环,带动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其中包含设定阅读目标、分解目标,引进文章课程情景,完成知识概念导入;并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对整本书中的知识概念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整体思维;在后续开展读后探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课程进行深层次、多维度探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和效率。
(一)设定阅读目标
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设定一个确切的目标出发点,带动学生对文章课程进行整体化学习。一个清晰合理的目标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环节找到确切的方向,提高阅读学习的品质。在此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整本书阅读的主题是什么?核心内容包含哪些?在明确主题框架内容之后,引领学生在学习期间有针对性地寻找关键信息,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另外,设立阅读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整本书的期望和预期,通过介绍书籍背景、作者写作风格、文学流派,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整本书的阅读目标可以细分为多个子目标,教师可将每个章节、每个部分的子目标进行合理设置,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完成阅读,逐步开展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学习。除此之外,在设立目标时,教师也需要引进思考探究类的问题,比如让学生思考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故事情节发展现状以及作者表达的主题意义,相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深度和广度。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状况,灵活调整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立差异化的研学目标和方向,例如,针对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更具体简单的目标,而针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层次更高的目标,引领学生参与思考探究。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余华的《活着》时,教师需要在前期确定主体目标,向学生明确《活着》所表达的核心含义。教师需要解读文章的主体构思。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导入背景知识,向学生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余华的创作风格,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主题情节;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整篇小说进行思考,向学生讲述“在大时代背景下,在‘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中,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变化,眼看着亲人离他而去,剩下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他经历了怎样的坎坷,对平凡人在时代变革中的坎坷命运有着怎样的启示,以及对生活有着怎样的参考意义和价值”。通过引进相应的主题研学目标,将文章进行结构拆分,引导学生探讨其中的主题意义,教师可向学生讲述“同学们之前在影视屏幕上看过《活着》的电视剧,对整篇小说有一个初步的认知,那么我们将通过深层次的整本书阅读学习,理解其中最为核心的内涵”。
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完成对长远学习目标的设定,其中可划分为以下几点:1.生命的意义;2.命运的无奈;3.生活的不可捉摸。引领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学习过程中参照上述三个目标,将文章当中的故事情节进行一一拆分,从中寻找出相应的知识线索、论据、论点。因此,在开展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期间,语文教师首先需要确定核心主题内容和方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找到研学目标,以便在整本书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品质。
(二)阅读前的导入
阅读前的导入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一部分,通过引进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上述所设立的整体目标也包含阅读背景的导入,但是相关背景主要立足于整本书的核心内容,将文章当中的大框架、大背景向学生阐述。此部分所导入的背景知识主要是以每个章节为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学习前可尝试用短视频资料将每个章节中所讲解的背景知识向学生讲解,将每个章节中所表达的情节、思想、内涵以及深层次的意义通过两分钟的视频向学生介绍,使学生在阅读相关章节前能够提起对整个模块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其中可以引入一部分引人入胜的事件,同时也可以对本章节的故事情节进行初步展示,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尝试预测故事情节以及本章节的主题发展方向,使学生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思考探究。
例如,在讲解福贵与龙二对赌的章节中,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片段的影视资料,将福贵一家的人生转折点向学生讲解,在视频资料中向学生介绍:“通过以下章节的学习,福贵一家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富贵沦落到贫寒;同时,家庭也将面临一系列重大的变革。”通过此类简单的导语以及短视频资料,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学生学习某个章节、某个板块前,语文教师需要开展课前导入的工作,以不同的方式导入整本书知识,从而引领学生进行探究。
(三)做好读书笔记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最忌讳出现“猴子掰玉米”的情况。整本书阅读教学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完全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忘记记笔记;而另一种是学生完全无法阅读学习下去,在缺乏兴趣引导的情况下,学习品质大幅度降低。无论是哪一类极端,学生在未做笔记的情况下还很难对整本书进行高效学习。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求,可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记忆理解,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期间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方式,如摘抄重要句子、关键事件或者在阅读学习期间绘制思维导图,写下个人对章节的感悟,选取合适的做笔记方式,帮助学生在整本书学习期间进行归纳整理,以免出现“猴子掰玉米”的学习情况。在做笔记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包含文章主要人物的特点,以及重要事件的延伸延续过程,掌握文章作品的核心思想,寻找关键信息,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内涵。
同时,也可以从语言核心素养的角度,对文章中的语文字词、语文手法、小说语言风格进行学习;从语言思维角度找到文章故事前后的关键连接点、关键事件,或者从语言审美的层面来抓取文章中感人的瞬间以及具有人文美、道德美、社会伦理美的情节;需要引领学生从文学批判、文学伦理道德、禁忌的角度,将文章中的伦理冲突场景记录下来,从而加深对文章的认知;最后,还需要引导学生从文化传承、发扬的角度,对文章中所展现出的人文品质以及历史文化观、道德观进行记录,并且将其整理成个人的感悟。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将文章内容进行逐一拆分,归纳成读书笔记,学生将笔记整合在一起,能够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知识线索,以便学生在后续整理读书笔记时能够对整本书的关键信息以及关键线索进行回忆理解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强化过程引导,让学生在整本书学习期间做好读书笔记,从语文核心素养层面对笔记的内容进行拆分,同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文章线索进行梳理。
例如,在学习《活着》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福贵与龙二对赌的章节时,可以将此部分的笔记进行详细记录整理,整合关键信息,如“福贵在赌局中输掉了家产,一家陷入贫穷,父母妻子被迫务农”;之后,当学生阅读到“内战结束,龙二作为地主,被批斗挨了五枪”的悲惨结局时,与福贵因为对赌失去家产的悲惨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在读书笔记中会记录到“如果福贵没有和龙二对赌,那么此时被处决的将是富贵,人生总是有那么多的意外,那么多隐藏线索,我们在批判福贵与龙二对赌败家时,何曾想过这一举动恰好拯救了他的生命,但我们不提倡赌博、不支持赌博”。通过引导学生记录读书笔记,将关键情节整合在一起,衔接文章前后故事关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整体思维。因此,做好读书笔记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对文章成果进行检验的关键工具,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做笔记的技巧和方法,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四)阅读后讨论
1.阅读探讨的概念
在通过以上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总分总式的整本书学习之后,学生会对书籍产生较为深刻的学习感触和体验。高中语文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引领学生及时开展阅读后的讨论学习,通过讨论活动,引领学生在学习期间形成对整本书籍更为深层次的认知。通过在阅读后探讨,学生可以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在讨论中,学生可以提出问题、疑问与见解,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拓宽视野。在探讨过程中,学生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提高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可通过读后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指导学生在整本书学习期间交流互动。
在该环节,教师需要引领学生相互分享彼此在阅读学习期间绘制的思维导图以及记录的读书笔记,评估个人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与他人存在的差异和出入。在探讨的过程中相互分享见解和看法,消除争议,最后达成整本书阅读学习的共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探索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教师可以组织聊天室讨论活动,或者也可以结合某一次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讨论书中提到的关键事件,让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在此期间,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各自认为的关键事件梳理出来,利用希沃白板软件,展示在白板上,以供全班同学思考,并且共同挑选出其中具备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深入论证探究。
2.案例分析
比如,部分学生在阅读学习结束之后,对福贵一家的命运提出了看法,例如“我们的传统美德教导我们不能赌博,要勤俭持家,福贵一家是地主出身,如果福贵勤俭持家,没有与龙二对赌,那么挨批斗的必然是福贵,其中所引发的伦理冲突以及故事情节的意外结局是多么让人不可理解;不同故事结局中所潜在的社会道德、人文道德、社会公德有冲突吗”。通过引入此类深层次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学习期间能够进行互动交际,能够从不同层面对问题进行解读解答。
首先,在其中设定不同的假设条件,根据条件衍生出不同的故事结局,而假设条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结局是错的,就会与文章中龙二与福贵对赌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此部分是整篇小说中最为经典的文学批判元素,当学生整体反思学习时便会产生困惑。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思考辩论,提出各自的想法和观点,正当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需要对相关事件进行解读,让学生能够产生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到“任何事件的发展均具备其伦理时空价值,我们不能以当前的伦理观、道德观去评判相关事件,也不能站在上帝的视角去审视相关问题,毕竟生活中有太多的变迁”,借此,引导学生尝试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探索相关问题,发散思维,并且解决学生的困惑。因此,在整本书阅读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带动学生主动分享,找到文章中的经典部分,进行论证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
总体来说,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进行高效管控,制定更加完整、全面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计划,带动学生对文章课程概念进行深入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品质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开《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散文选刊》2022年第10期。
[2] 林艳丽《高中语文新课标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高考》2020年第5期。
[3] 熊若男《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陈晶晶,1982年生,女,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