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 折万亮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在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重新调整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阅读增加知识储备,实现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文化自信与审美创造水平的提升。本文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草船借箭》一课为例,针对核心素养导向下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出几点建议,即聚焦核心素养设定教学目标,设计趣味性课堂导入,基于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围绕教学主题合理设计问题,立足教材拓展延伸教学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草船借箭》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0.006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编而来的。考虑学生第一次系统、集中地学习“古典名著”,所以《草船借箭》一文以现代改写形式呈现,方便学生阅读。故事的主线是“借箭”,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然后写诸葛亮为了“借箭”所做的准备,重点描述借箭的过程,最后阐述事情的结果。文章清清楚楚地讲明了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人物形象,这是小说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学习任务。五年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完全可以读通、读懂这篇课文,但想要通过文字清楚地明白事情前因后果以及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非易事,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并使其形成文化自信更是难上加难,要深入研究,积极借鉴,总结反思,以此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聚焦核心素养设定教学目标,发挥指引与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具有指引、导向功能,其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想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先要通过目标体现出来,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阅读教学活动出现偏差。新《课标》清楚地指出“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这为教师设定阅读教学目标指出清晰的方向。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普通的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认识“瑜”“忌”“督”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妒”“曹”“忌”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委托”“妒忌”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学会通过互联网、课外书等相关工具与资料,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与形象特征,认识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感受文中语言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及古典历史小说的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是普通目标的升华,结合新《课标》中对于核心素养内涵的阐述,教师需要设置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文化自信:通过阅读课文接触古典名著,使学生深刻体验我国古典名著的魅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2.语言运用: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分析其细致描写的手法,掌握作者通过这种语言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策略,并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描写人物。
3.思维能力: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能够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感受人物主要特点,掌握故事主要内容。
4.审美创造:从古典名著中发现古代文学的魅力,通过比较分析感受现代文与原著的语言特点。同时,通过故事情节发现人物的精神、品质、人格之美。
二、设计趣味性课堂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至关重要。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好的导入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还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究其根源,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刚经历了课间活动,注意力还在课外,所以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学生状态没有很好地调整过来,若是教师直接引入主题,很难吸引学生,后续教学活动无法有机衔接,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设计趣味导入尤为重要,一是可以帮助教师快速调整好学生的状态,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二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使阅读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草船借箭》这节课上,教师可以迎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兴趣爱好引入趣味故事,即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
“三国时,诸葛亮因为错用马谡,失守街亭,导致西城县只有两千五百军士驻守……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于是连忙下令部队撤退。”
这是《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讲述的是诸葛亮在敌我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大开城门,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吓退敌军而守住城池的故事。在讲完故事后,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是不是很聪明,是不是神机妙算?”引导学生给出肯定的答案。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接着对学生说道:“其实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仅表现在空城计上面,其他很多事情上也体现出了他的智慧,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草船借箭》一文,讲述的也是诸葛亮通过神机妙算转败为胜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作支撑,学生学起来轻松,教师教起来也轻松,这为阅读活动的高质量开展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三、基于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取决于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还受到课堂教学方式与课堂气氛的影响。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存在地位差异,关系有隔阂,造成学生有疑惑、问题也经常不敢提出来,一味被动地听取教师的讲解,缺乏自己的思考,这对学生思维激活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均是不利的。核心素养导向下,为了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教师可以迎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情境创设教学法,而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好玩,所以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基于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还原历史故事。运用角色扮演法的优势在于:第一,学生扮演角色的过程就是自主阅读、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梳理故事情节,在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之间寻找关联,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发散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等。第二,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还原人物,会深入研究其性格、形象等,包括人物精神品质、内心活动等,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这是二次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组织学生演绎角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能提升其审美创造能力。在《草船借箭》这节课上,教师先让学生自主扮演角色,要求学生演出曹操的谨慎多疑,演出周瑜的心胸狭隘、妒贤嫉能,演出诸葛亮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有勇有谋、神机妙算,演出鲁肃的顾全大局、忠厚守信等。在学生扮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从电视剧或电影《三国演义》中节选的《草船借箭》的片段,让学生将两者进行比较,指出角色扮演中的不足之处。基于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审美创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拓宽阅读教学深度。
四、围绕教学主题合理设计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主题合理设计问题,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储备不同,所以在互动、交流过程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对同一个问题,通常也有不同的理解。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个性的平台,学生一边提供自己的想法一边通过他人获取不一样的观点,视野与思维得到了拓宽。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有了多维度、立体化的认识,还形成了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例如,在《草船借箭》这节课上,教师可以设置如下学习任务:
1.《草船借箭》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情?写出起因(即为什么借箭)、经过(即如何借箭的,包括做了哪些准备,如何实施等)、结果(是否借到箭了),然后将这三部分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概括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
2.认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认真品读人物对话,看似周瑜与诸葛亮商议军事,实际目的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
表1 周瑜的话与真实目的
3.同学们在阅读课文后发现,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在共同商量计谋,呈现出一片和谐的景象,实际上暗藏杀机。草船借箭的场景同样也是这样,船舱外面箭矢如雨,诸葛亮在船内却饮酒作乐,轻摇羽扇。罗贯中为什么这样写,你们知道原因吗?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针对每个问题给出自己的意见,并听取他人的观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人物形象也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审美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五、立足教材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为教学指导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不能一味照搬教材上的内容。教材篇幅有限,加上很多节选课文由名著改写而来,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一定的“失真”,所以,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立足教材合理拓展延伸,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原著中引入关于描写草船借箭场景的原文,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文的区别,使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其人文素养。又如,教师可以从名著《三国演义》中引入一些能够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心胸狭隘、曹操生性多疑的历史故事,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深度,还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跨学科视角拓展延伸教学内容,这也是新《课标》明确倡导的。如诸葛亮在借箭过程中下了多次命令,先将船头朝西,再下命令将船头朝东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诸葛亮的这些命令内容一知半解,教师可以引入地图,通过地图给学生讲解当时的场景,让学生清楚两军位置、江水流向等,知道诸葛亮下命令的用意,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诸葛亮晓地理、识人心、知天文的特点,感受到我国古代天文学的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其人文素养。
六、遵循过程性原则实施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要求教师在考核评价时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过程、价值立场等,凸显出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坚持结果性与过程性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教学评价,在评价中凸显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首先要丰富评价主体,在设置评价任务后,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任务,然后让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或者让学生相互评价,以此鼓励学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其次,丰富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比如,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扮演的角色是否符合真实人物特点,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是否积极与队友讨论问题,对名著《三国演义》是否表现出浓厚的阅读兴趣等。再则,优化评价形式,除了书面测试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知识竞赛活动、舞台剧表演活动、分角色朗读活动等,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实施评价,以此提升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核心素养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手段,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保障。教师应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内涵以及新《课标》中关于渗透核心素养的实施建议,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语文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构建科学的阅读教学模式,包括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拓展延伸教学内容、 实施过程性教学评价等,以此满足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促进其核心素养发展。核心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这样会让教学流于形式,教师需要遵循“全过程贯穿”原则,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自信、语言运用能力等渗透到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浸染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爱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考试周刊》2024年第12期。
[2] 王晓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教育家》2024年第9期。
[3] 卢登芳《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价值与路径》,《新课程研究》2024年第5期。
[4] 张思琪《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4年第1期。
[5] 顾素梅《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天津教育》2024年第3期。
[6] 姜波《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科技风》2024年第2期。
(折万亮,1982年生,男,汉族,甘肃庆阳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