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李淑平略探索
作者: 李淑平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以及教学策略。具体而言,先概述了整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学中面临的挑战,包括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内容难以融合等。进而提出了六种运用策略,如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以应对挑战。
关键词:小学语文 单元整体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0.022
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目前在实践中仍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因此,本文主要目的在于探讨整体教学的应用意义、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以及一系列教学策略,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1.整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体教学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全面语文能力的教学策略。整体教学法要求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融入整体语境中,使学生可以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使用语言的环境中学习语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语言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整体教学法重视语文知识的整合,强调借助阅读、写作、听说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语言环境中学习和使用语文。例如,借助阅读完整的故事或文章,而非孤立的语文片段,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本内容和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整体教学法还鼓励学生参与到与所学文本相关的讨论和写作活动中,如重新编写故事结局、进行角色扮演等,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整体教学法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整体语境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成为积极参与者,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显著提高。此类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和成就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尽管整体教学法在理论上具有众多优势,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仍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教材和课程的刚性结构常常限制了整体教学法的实施效果。许多现有的语文教材依然沿用传统的逐字逐句教学方式,忽视了语境的重要性,这使得教师在采用整体教学法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由于整体教学法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实中不少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实践经验,难以有效设计和实施整体教学活动。此外,整体教学法通常需要较小的师生比和更多的教学时间来进行个性化和互动性教学,而这在资源有限的教育环境中往往难以实现。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分析
1.合作学习与小组活动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可以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在小学语文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个语文单元中的课文内容分配给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学习并呈现课文中的特定部分。此类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小组成员需要共同讨论,理解课文的深层意义,并准备向全班展示其理解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争论及彼此教学,更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此外,小组活动还可以包括创作练习,比如编写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小故事或诗歌。这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借助小组合作,学生能在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中学习,从而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游戏化教学与角色扮演
游戏化教学是另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策略,它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文内容。此类方法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借助角色扮演,学生可以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从而深入体验和理解角色的情感和故事背景。例如,在学习关于历史故事的单元时,学生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通过模拟对话或情景再现,来探讨人物的行为动机。此类互动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故事情节的记忆和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与语文课文相关的解谜游戏或寻宝游戏,借助此类游戏让学生在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同时,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例如,可以通过设置语文知识点相关的谜题,让学生在解答谜题的过程中复习和巩固语文知识。
3.多媒体教学与技术应用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资源。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动画等,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率。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课文背景相关的历史、文化视频,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语境。例如,在学习古诗文单元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视频,结合动态图像展示诗词中描述的自然景观或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在感官上更全面地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互动式多媒体应用,如电子白板、学习管理系统等,设计富有互动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借助此类技术工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实时提问、参与讨论,甚至可以进行线上实时的语文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此类活动有助于即时检验和巩固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增强学生对《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等课文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播放关于威尼斯水城的视频,展示其独特的水上交通和美丽的城市景观,帮助学生感受威尼斯的魅力。同时,通过动画展示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和历史背景,使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构造和意义。对于《牧场之国》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使用动态地图和实景拍摄的视频来介绍不同国家的牧场分布和畜牧业的特点,让学生在全球视角下理解文中描述的内容。此外,在《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或其他多媒体工具来制作自己的讲解视频,就像一个真正的导游一样介绍学生选择的世界文化遗产。在进行《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写作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等,提供丰富的视觉资料支持学生的写作。借助此类多媒体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实时参与讨论,还能借助填空、选择题等形式在线上进行实时的语文练习,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效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效率。
4.翻转课堂与个性化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讲授的内容通过视频或其他多媒体形式提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家中自学,而把课堂时间用于讨论、提问、深入探索和实践活动。此类模式特别适合于语文教学,因为它允许学生在家中以自己的节奏学习新课程,预习课文、背诵古诗等,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指导。个性化学习在翻转课堂的框架下得以充分实现,有鉴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预习阶段的表现,制定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能力的教学计划。例如,对于学习进度快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探究材料;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在课堂上提供个别指导。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方法,教师首先可以借助视频或其他多媒体形式,提前向学生介绍《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等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文学背景。学生在家自学此类材料,预习故事情节和角色分析,从而在课堂上能更专注于深入讨论和探索故事的深层含义和艺术表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例如,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文本中的复杂主题或作者的写作技巧;而对于需要更多帮助的学生,则可以重点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和角色关系。此外,《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和《习作:写作品梗概》的课程可以作为实践活动来执行。在“同读一本书”的活动中,全班统一阅读同一本书,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在“写作品梗概”的活动中,学生则需要根据自己对书籍的理解撰写梗概,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5.实践体验与情境创设
实践体验与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在生动的学习环境中加深对语文素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学生可以在实际的语境中使用语文知识,从而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如模拟古代市场交易场景,学生需要使用古诗中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进行买卖交流。此类活动不仅让学生能够实际运用所学的古语,也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生活和语言风格。此外,实地考察也是实践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地点,如历史博物馆、传统村落等,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学习。此类亲身体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课文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学生可以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语文,此类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每篇课文和每个活动都可以借助创设实践体验和情境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授《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北京过年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到制作窗花、贴春联的活动中,实地感受春节的气氛。通过此类模拟,学生不仅学习到课文的内容,还能亲身体验和深入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在教学《腊八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腊八这一天实际制作腊八粥,了解其中的食材和制作过程,同时讨论腊八粥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在《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这三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例如,对于《寒食》一诗,可以通过视频讲解寒食节的由来,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的教学则可以借助观测星空和月亮的活动来辅助,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艺术表达,此类结合自然观察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感官上与古人的感受产生共鸣。在教授《藏戏》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邀请藏戏演员来校进行表演,或者组织学生观看藏戏的录像,让学生在直观的体验中学习这一独特文化的表达形式。通过此类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藏族文化。课程中的《口语交际:即兴发言》和《习作:家乡的风俗》则可以借助组织一场关于家乡风俗的讨论会和写作活动来实施。学生需要在即兴发言中描述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或习俗,然后再将此类内容整理成文章。此类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技巧,同时让学生在实际使用语文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6.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
在小学语文单元的教学中,整合与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整合教学内容意味着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创新则要求教师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风格。例如,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与艺术、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设计一些项目化学习活动,如通过制作一本关于某个历史时期的图文并茂的书籍,既能让学生学习历史,也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此类跨学科的学习项目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学习管理系统、在线协作工具等,来创建一个互动丰富、信息共享的学习环境。此类环境可以支持个性化学习,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进行学习,同时还能及时获得教师的反馈和指导。
本文对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深刻认识到其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整体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资源准备、课堂管理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希望本文所提出的策略和思路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与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学志《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索》,《基础教育论坛》2023年第14期。
[2] 陈婉婷《基于主题构建的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探索——以六上第八单元“走进鲁迅”为例》,《好家长》2022年第17期。
[3] 陈佳《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小学语文参与式作业的探究——以统编版教材为例》,《教师》2022年第7期。
[4] 王正军《基于目标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4期。
[5] 周亚琴《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年第23期。
[6] 廖春花《构建板块式小学语文单元整体化教学实践研究》,《亚太教育》 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