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视域下高中政治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作者: 李莹莹

摘 要: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创新的教学策略,从单元教学的整体视角出发,整合关键的政治学科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社会参与技能、法治观念和科学精神,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政治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动态,从而培养对国家的深厚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互动活动,将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实践中,以单元主题为核心,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参与意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以此提升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单元教学 高中政治 核心素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0.056

单元教学视域下,教师需要以单元教学为基础,全面掌握单元内的知识要点,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实现教学目标,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在准备教学时,教师应从单元知识的复杂性出发,梳理知识结构,构建单元讨论议题,并对学生的参与进行周密规划,最终实施全面评估。

一、高中政治课程的单元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概述

在当代高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这一教育目标是复杂而富有挑战的,因为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需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实践。通过强化单元教学、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实现素养的全面提升。

1.单元教学

单元式教学是突破传统章节式教学的重要改革。它从教材的整体视角出发,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强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逻辑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解决了知识点孤立无联系的问题,而且对于高中政治课程来说尤其重要。通过单元教学,学生能够更全面和系统地理解政治理论,并能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社会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

2.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对政治理论的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批判性思维、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世界观、国家观和民族观,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并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为其成长为合格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二、高中思想政治单元教学的特征

1.整体性与重构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核心在于其整体化和建构性。这一教学策略看重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还关注学习活动和步骤的系统性和序列性。在教学方案设计时,教师以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为基础,将这些概念细分为具体的讨论议题,并围绕这些议题组织教学内容和资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这可能涉及对现有教材体系的改革和重构,以更好地适应教学议题的需要。教学活动的设计注重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支持,形成一个连续的学习任务链。这些活动在单元学习的框架下,通过认知、探索、迁移和重构等环节,组织成一个有序的学习流程。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和递进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学科素养。

2.学生主体性与教师的引导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从议题的选择、任务的分配、内容的安排到学习活动的策划,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该教学方法突破了以往教师主导的传统模式,通过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共同促进成长。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活动,既是学生的伙伴也是导师。教师通过设计学习计划、组织学习活动、引导评估和反思等方式,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这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巧。这种转变强化了师生互动,提升了教学效果。

3.实践活动与体验学习的重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将实践活动融入课程设计中,以加深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相比,这种教学模式将学习视为一个动态过程,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思考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成长和发展的平台。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这种教学策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中政治教学单元设计中的关键素养培养方法

1.了解学生情况,设定具体学习目标

在高中政治教学单元的构建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教材内容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理解程度来制定学习目标,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目标应贯穿政治教育的中心议题,并旨在培养学生的关键技能。为了检验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教师需要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并通过监测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来评估他们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此外,教师应清楚地定义学习目标,并根据课程要求进行分析,确保学习目标的有效实现。

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教学主题的单元为例,学习目标主要分为两个核心部分:一是深入探讨新时代的特征与“新征程”的目标,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理念,并明确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肩负的历史任务;二是理解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的内部逻辑。新时代的到来伴随着社会结构、技术发展、文化观念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催生了新的思想和理念。新思想作为对新时代特征的反映和总结,不仅解释了当前社会的发展状态,还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导。社会变迁和技术革新推动了思想的更新和启蒙,文化交融带来了思想的多元化,而问题导向则促使思想不断创新。

2.创建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高中政治课程中,通过设计具体的学习情景来确定教学任务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情景。这些情景可能是基于现实的社会事件,也可能是虚拟场景,关键是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这些情景中,教师应设计引人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探究。这些问题应当具有启发性,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和解答。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师还应该安排一些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例如模拟实验、现场调研或者参与社会实践等,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在设计问题和活动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确保问题和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相匹配。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革命的历程”教学单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历史事件,增强学生对党的认同感。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回到建国初期的教学情景,通过播放相关历史片段,让学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特征。在观看相关影片后,教师可能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的知识进行深入讨论,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表达技巧,还强化了团队协作的意识。

3.融合资源,整合单元教学素材

教育资源整合是指将不同的教育材料和工具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协调一致的教学资源系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显著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他们的综合素质。资源的整合跨越了多个维度,包括多媒体教学材料、在线信息以及现场调研等,这些方式使学生得以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层面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整合策略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了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最合适的学习材料,以此提升学习成效。教师应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资源,通过详尽的讲解和直观的图表来阐释概念。

在教授《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教学模块时,教师可以讲述谷文昌、焦裕禄等共产党人的故事,以增强学生对党的认同感和情感联系。谷文昌,出生于河南省林州市,1950年随军南下至福建东山岛,他引领当地居民建设防风林带、植树造林、播撒草籽,极大地推进了全县的绿化工作,将原本的荒漠地带转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地。焦裕禄在1962年冬天怀揣着改善灾区环境的坚定决心,抵达了灾情严峻的兰考县,出身贫寒的共产党员焦裕禄,以他的不屈不挠的斗志,深入了解地方民情,与当地村民一同生活,积极推广党的方针政策,最终成功地改变了兰考的环境。

4.深化思考,提升核心能力

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每个单元的结束都是学生思考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当单元教学活动圆满结束后,教师应当促使学生通过回顾和反思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化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变得尤为关键,他们需要精确分析每个教学环节,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坚实且连贯的知识框架。例如,在教授《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采用板书的形式,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系统整理,运用简化的“结构树”形式在黑板上梳理和展示关键概念和内容,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回顾和批判性思考。

在学生完成初步思考后,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反思。首先,指导学生深入挖掘每个特定知识点的内涵和联系,探索其在知识体系中的结构位置;其次,针对“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主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他们的见解和想法,通过讨论和研究,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最后,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学生间的互动讨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还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升华和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及其他学科内容相联系,达到综合应用的目的。

通过这样层次分明且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解,也显著提升了他们的核心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情感认同,为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公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单元评估,增强教学成效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传统的面试和笔试评估方法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技巧,但这些方法往往无法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教育者开始引入更多元的评估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地调查等。小组讨论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来共同探讨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实地调查则是一种将学生带出课堂,让他们直接接触和研究现实问题的评估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实地调查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帮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开放式问题的使用,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寻找标准答案。这种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更加深入和全面。学生回答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反映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深度,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并据此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在设计教学单元时,对学生的持续评估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教师评估表”和“学生自我评估表”等工具,并结合学生在单元任务中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关键素养。例如,单元教学结束后,利用《教师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评估,包括课前进行的实地调研、团队协作及信息整理技能的训练;课堂中的活动则涵盖信息搜集、交流合作、学习理解以及表达和操作技能。教师还可以使用《学生自评量表》帮助学生评价自己的参与情况、逻辑思维及反思总结的能力。通过不断评估和调整,教师可以发掘出适合政治大单元教学的最佳策略,有效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化,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在高中政治学科的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注重从基础教学理念向更深层次的学习理念转变,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过程要求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具体需求和思维习惯,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宏观层面,教师应进行周密的教学计划和全局性的课程布局,确保课前预备、课中互动与课后复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在教学中,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这包括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和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旨在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氛围。此外,教师需要重视对每个单元内容的深入反思与综合总结,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还能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些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文娟《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核心素养融入探讨》,《高考》2023年第29期。

[2] 张坤《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引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样态分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年第7期。

[3] 苏凤娅《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设计融入核心素养的思考》,《智力》2023年第10期。

[4] 张乔安《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政治单元教学探索》,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3年。

[5] 倪宏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单元备课策略研究》,《学苑教育》2023年第2期。

(李莹莹,1987年生,女,回族,安徽阜阳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