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周秀谊

高质量发展导向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策略研究 0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正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本文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探讨了小学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策略。首先概述了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后,深入分析了教材课文,提炼出单元主题,并融入核心素养,构建了单元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细化了单元任务,包括了解学生学情、情境结合任务以及评价融于教学等。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评价。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大单元整合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1.024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建立在单元教学设计基础之上,更是如今高质量发展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途径。小学语文中的关键内容有语言组织、思维拓展、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教师借助大单元教学,可以有效融合单元知识,帮助学生达成知识学习与灵活应用的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语文教学需要突破传统方式,从单篇课文讲解出发,逐渐寻找新的教学路径。大单元教学借助单元主题,将整个单元进行统筹划分,由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从而成为实现新《课标》语文学习理念的有效帮助。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概述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教材内容按照知识体系、主题或项目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较大的教学单元,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识,培养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将相关的课文、知识点、语言技能等进行整合,形成一个个主题鲜明、内容完整的大单元。每个大单元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阅读、讨论、写作、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在大单元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如历史、地理、美术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并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调整学习方法。通过实施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立足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将分散的知识点和技能整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主题式的学习,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深入探讨一个主题,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大单元教学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单元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由此可知,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在于通过系统化、主题化的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分析教材课文,提炼单元主题

开展大单元教学前,教师应熟悉教材内容,对单元的核心概念和主题进行提炼。这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也是对学生学习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这四篇文章虽然题材各异,但都体现了“借物抒情,于小处见精神”的人文主题,通过具体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一花一鸟总关情”,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以及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可以提炼本单元主题为“借物抒情,于小处见精神”。《白鹭》通过描绘白鹭的优雅姿态和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白鹭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落花生》则以花生为载体,通过讲述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性,表达了作者对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通过对花生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勤劳人民的敬意。《桂花雨》通过描写桂花的香气和形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细腻,通过对桂花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珍珠鸟》则通过描绘珍珠鸟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奇迹的敬畏。文章语言生动,情感丰富,通过对珍珠鸟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这四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采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这种写作手法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能够引导读者进行深入思考和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这四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评一体化,细化单元任务

1.了解学生学情,精准聚焦教学

在正式开展单元教学前,对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深入了解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样的分析,教师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计划,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持续有效的知识认知体系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对于古典名著来说,由于其语言风格、文化背景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以《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为例,这一章节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还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战争策略。在开始学习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一些理解古典文学的方法,比如通过背景介绍、人物分析、情节梳理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首先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及这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接着,教师可以详细讲解火烧赤壁的背景,包括曹操、孙权、刘备三方势力的对峙,以及赤壁之战的战略意义。通过这样的背景介绍,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火烧赤壁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在人物分析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让学生理解这些人物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和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情节梳理,帮助学生把握火烧赤壁的整个发展过程,理解战争的策略和战术。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还能够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这对于学生建立持续有效的知识认知体系,以及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总之,在正式开展单元教学前,对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了解和分析,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持续有效的知识认知体系,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古典名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情境结合任务,提升学习体验

为了能够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大单元学习,教师需要设计情境展开导读,在“遇见名著”的情境导读环节,借助搜集的视频、图片以及资料等,带领学生制定大单元学习目标。小学阶段,许多学生感觉教材中的四大名著学习难度较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和电视接触到相关的作品,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情况,在“遇见名著”的情境导读环节,以影视片段作为引路关键。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开始环节,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集“武松打虎”“草船借箭”“红楼梦”“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进行播放,一方面能够带领学生快速将单元内容进行串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大单元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情境导读中提出问题,由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获得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通过初步的“遇见名著”环节,学生对大单元中的课文有了了解,下一阶段就需要进入“走进名著”——情境教学环节,借助对课文的深度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例如,在课文《草船借箭》中有“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的内容,这部分是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交流,并抓重点词语“神机妙算”设疑导读,以词绕文,串珠引线,深究事情的前因后果。此外,让学生找出课文《景阳冈》中写得最精彩的部分并阐述理由。有学生找到“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其中的“蹿、掀、吼”生动描绘了虎的气势和声势。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写虎是为了突出主人公,虎都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最后一个环节进入“畅想名著”——情境实践,教师利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串联起整个大单元的课文内容。此时,可以通过单元后面的“口语交际”,对经典部分进行课本剧编辑,根据课本剧的表演,由扮演各类人物的学生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多个方面,进行细化,力求做到生动还原。

3.评价融入教学,评价体系多元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处于上升期,对于词句精简、寓意深远的古典文学名著较难理解,为了突破这个困境,教师需要借助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在古文阅读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调整学习心态,从而帮助教师深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所遇到的困难,由浅入深带领学生对古典文学名著进行学习。评价量表并没有固定的格式,而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师需求、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单元教学任务与知识,进行设计。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古文时,在“畅想名著”阶段,将“思考”“表演”“仿写”等作为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固定流程,通过这些表中的活动,将自己代入课文环境之中,由教师引导学生高效、有序学习。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较大的知识单元为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至关重要,它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教师可以提供专业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出建议,实现教学相长。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通过评价同伴的工作,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客观分析问题,同时也能够从同伴的评价中获得启发和鼓励。而自评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除了结果的评价,大单元教学还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所在,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评价不应该只在教学结束时进行,而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持续性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持续进步,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大单元教学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策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于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有效的反馈。

参考文献:

[1] 徐月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研究》,《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年第9期。

[2] 肖梅芳《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语文天地》2023年第4期。

[3] 黄超群《浅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为例》,《试题与研究》2023年第1期。

[4] 李延庆《基于任务驱动目标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合学习策略》,《当代家庭教育》2023年第22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