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以家庭教育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作者: 王连嫔摘 要:在新课改的全面实施过程中,家庭教育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双减”政策全面实施的过程中,语文阅读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更依赖于家长的全面支持与配合。鉴于此,文章以家庭教育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主题展开探究,全面分析家庭教育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再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实施的方法与策略,以期进一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关键词:家庭教育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2.004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育正处于转型与变革时期,要有效减轻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教师不仅需要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同时还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因此,在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家庭教育与课堂教育的深度融合,采用科学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帮助,将家庭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丰富多彩的家庭亲子阅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家庭教育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分析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学生主动开展阅读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对于阅读活动的喜好程度和内在渴望。浓郁的阅读兴趣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寻求阅读机会,享受阅读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极为重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教育环境在培养阅读兴趣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氛围等手段,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当重视家长在阅读兴趣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一方面,家长在家庭中的阅读态度和阅读行为,会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如果展现出对文学阅读的尊重与热爱,他们则会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为学生作出示范,传递出积极向上的阅读理念,让学生在与家长的亲子共读中感受到阅读过程的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某一文学经典作品的共读和讨论中,家长的积极分享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他们可能在家长的引导下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深入性的讨论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对文本文学内容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家庭阅读具有个性化特点,家长能够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合适的书籍,且可与学生一起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从童话故事到科幻小说再到历史小说,丰富的书籍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感,从而使语文阅读学习多姿多彩,更有利于学生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
2.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阅读视野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主动获取的知识与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涵盖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与感知的文化、思想及信息的范围。这一概念是衡量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教育在其阅读视野的扩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的阅读习惯、阅读态度以及他们为孩子提供的阅读资源,都会对学生的阅读视野产生直接且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家庭环境的营造和家长的积极参与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家长可以根据家人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准备不同类型的书籍,包括科技、历史、文化多个维度,从而引导学生在家庭阅读中接触多样化的文化背景和文学素材,不断拓宽其阅读视野。另一方面,家长与学生的多元互动,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从单篇课文的讨论拓展为整本书阅读,从一本书的内容分享拓展为一类书籍的同步阅读,学生还可在与家长的共同讨论和交流中深度思考,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观点,从而实现阅读视野的拓展。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家长与孩子可以课本内容为基本依托,在家庭中积极开展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接触更多元化的阅读素材。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分析和解释文本内涵的综合能力,比如快速而准确地分析重点字词句段的含义,根据背景资料和文本内容准确推断作者创作的意图,对文本内容开展批判性阅读,是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教育在培养和提升其阅读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在早期阅读中,家长可以通过定期的故事阅读、诗歌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阅读习惯,而早期的阅读经验对于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会产生长远的、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家庭中所提供的多类型阅读材料能够让学生接触不同文本特点和语言风格的阅读文本,从而在广泛的阅读中培养语感,掌握更多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效果。另外,在家庭阅读中,家长还可以通过亲子共读、书籍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家庭教育可以为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提供基础知识和持续动力,帮助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更有效地开展阅读,进而在实践体验中提高阅读速度,积累阅读方法,不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阅读思维是一种高阶思维,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运用的一系列认知技巧,包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评估和反思。具体来讲,阅读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推理能力、联想和连接、解决问题以及反思和自我监控等环节,不只涉及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基本认知,同时还包括超越字面意义探究更深层次的内涵,感受文字背后所承载的丰富情感。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家长能够在家庭阅读中为学生提供榜样示范,通过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影响学生。例如,在阅读时,家长可以提出关键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表达观点、根据自己的兴趣讨论某一情节或任务,这些行为能鼓励学生通过模仿而形成一定的思维技巧,促进阅读思维的形成。另一方面,在与学生的家庭共读和讨论中,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通过讨论“这个角色为什么这么做”“你认为作者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思考,再结合自身的理解进行推理,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结论,不断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家庭教育的融合能够促进阅读教学提质增效,家长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思考能力,引导他们成为主动思考、深度思考的阅读者,不断促进其语文阅读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家庭教育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1.立足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学科知识的课后拓展
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人文性特点,课文中包含了人文故事、人物传记等诸多与生活密切关联的内容。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其接触的外界环境也相对单一,在新知识的学习和文章内涵的体会过程中,他们需要外界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通过设计亲子活动式家庭作业的方式,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课后阅读中,从而实现对学科知识的课后拓展。例如,在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课文《枫桥夜泊》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入家庭教育的方式拓展学生对该诗歌的学习和理解。为此,教师可围绕诗歌的内容特点设计课后家庭阅读作业,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探索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其他文本和资料。首先,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有关张继的生平介绍,了解他的文学地位和创作背景。其次,家长和学生可以一起深入阅读《枫桥夜泊》,尝试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为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家长讨论诗中对枫桥和夜泊的描绘,探讨诗作如何反映出作者的思乡之情。此外,为拓宽阅读视野,家庭作业中还可以设计包括寻找和《枫桥夜泊》主题相似的其他唐诗,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拓宽阅读领域,既可收集与作者相关的其他诗作,也可收集不同作者描绘类似景物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比较不同作者在同一主题下的表现手法。这样的家庭作业不仅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还促进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深层次理解,以增强学生对《枫桥夜泊》这首诗歌的文化及历史背景的理解。
2.全面落实四大步骤,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教师还应高度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包括阅读态度、阅读方法以及遇到阅读问题时的解决策略等等。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家庭教育可以从抓态度、抓作业、抓技能和抓能力四个方面着手。例如,在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下册课文《草船借箭》的阅读中,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抓态度。鉴于该篇文本内容较长,涉及人物多,文章段落多,家长应密切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状态,比如是否出现懈怠、焦躁等影响阅读状态的负面情绪,且需及时进行疏导,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安静阅读。第二,抓作业。家长在日常辅导中应当重视对家庭阅读作业的督导,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同时要适当检查作业完成的进度和效果。在《草船借箭》的作业辅导方面,家长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以及相关作业的完成情况,还可鼓励学生分享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第三,抓技能。在家庭阅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练习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例如快读、默读、精读、略读等等,并根据教师提供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也可以鼓励学生以“为家长讲课”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学习。为此,在《草船借箭》的家庭阅读中,家长可以与学生一起复习在课堂中所学习的阅读技巧,比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多样化阅读,学生扮演诸葛亮,家长扮演其他角色,进一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四,抓能力。在家庭阅读中,家长应及时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自主阅读、自主复习、自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综合效果。在《草船借箭》的家庭阅读中,家长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资料,选择喜欢的内容和形式,自己规定阅读的时长,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3.积极开展家庭阅读,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家庭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教师就应重视引导家长积极开展家庭阅读活动。例如,在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下册课文《祖父的园子》的学习中,家长可以开展《呼兰河传》阅读活动(《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一起在阅读中感受呼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具体来讲,家长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家庭阅读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方面,家长需要设定固定的家庭阅读时间,比如规定每天的饭后半小时全家一起阅读《呼兰河传》,每次阅读页数不固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逐步形成稳定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家庭阅读活动还可拓展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家长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书籍或材料,可以涵盖不同类型的内容,比如文学、科普、历史等等,满足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和知识学习需求。基于此,在《呼兰河传》的阅读过程中,家长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其他的书籍和文章,包括名家对作者的评价等内容,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在此基础上,家长与学生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章节共读、情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不断增强阅读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比如,在阅读《呼兰河传》一周后,留一天的阅读时间进行家庭讨论,每个人轮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最喜欢的情节、最喜欢的人物。
4.设计阅读奖励机制,提升课下阅读的学习动力
在家庭阅读活动中,家长还应设计行之有效的阅读奖励机制,显著提升学生在家庭阅读中的学习动力。为此,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奖励机制,每完成一个具体目标,学生就能获得一定的奖励,奖励方式可以分为多种形式,比如额外的娱乐时间、一份小礼物、家庭外出机会等。例如,在《呼兰河传》的整本书家庭亲子阅读中,家长即可基于前期规定的每天完成30分钟阅读的要求,设定一个阶段性的奖励机制,完成一周的阅读后,学生即可获得一份小奖励,比如周末观看一次电影或是赠送一份小零食。在家庭阅读环境中,家长可以与学生共同创建一个可视化的进度追踪系统,使学生能够实时掌握自己的阅读进度,从而不断获得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当及时对学生的阅读努力和成就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正面反馈激励学生持续投入阅读,培养其自主阅读的习惯,并形成积极的阅读态度。此外,家长应鼓励学生在家庭讨论中积极表达个人观点,在思维导图的创作过程中提出创新想法,并对此提供额外的认可和奖励。这种及时的奖励机制不仅能够提升家庭阅读的乐趣,还能促进亲子间的互动交流,有效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学校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实践中,家庭教育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极大的助力,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技能和培养阅读思维。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家庭教育的融入,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为学校语文教育提供支持,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引导学生在生活化实践中提高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断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白晓玲《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天津教育》2022年第5期。
[2] 王辉《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好家长》2021年第59期。
[3] 祁越《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当代家庭教育》2020年第6期。
[4] 陈汉章《基于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当代家庭教育》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