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双减”政策下微课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的应用
作者: 林晓燕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但是学生的作业负担较大,因此“双减”政策应运而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口语交际是一项重要内容,但教师关注度不足,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通过微课,能对原本的教学方式加以变革,运用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关键词:“双减”政策 微课 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3.018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竞争压力逐渐变大,这使得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形成了不良的社会氛围,造成学生的作业负担进一步加大。因此在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作为核心科目,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职责。口语教学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灌输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了大量作业,不符合“双减”政策下的教育要求,而且教学效率低。对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应革新教学观念,引入微课,让教学方法更为新颖,教学方式更高效,响应国家“双减”政策的号召。
一、“双减”政策下应用微课的优势
1.短小精悍,针对性强
微课视频一般可以控制在5—10分钟,所以时间是较为短暂的。根据注意力规律,在有限的时间内,注意力更为集中。微课时间虽不长,但其短小精悍,可使用更为丰富的教育素材,将声音、视频、动画文字等融合在微课内。微课内容更为丰富,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内,教师只是一味进行讲解,使用多媒体黑板等进行展示,但因为课堂形式较为固定,所以内容不灵活。而微课突破了这些问题,围绕着知识点和教学环节而开展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避免了传统教学针对性不足的问题。
2.使用灵活,便于传播
微课容量一般为十几兆,视频格式具有通用性,能和电脑、手机、智能系统、电视相兼容。既可以在网上观看,也可以直接存到手机里,通过平板、微信、QQ等方式传播,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以某一个章节作为主要内容,录制教学视频,然后在班级群内进行传播。学生就能够反复观看,对于某些不会的知识点也能及时复习。在完成家庭作业的时候,如果对于某个知识点不理解,就可以及时地观看微课视频,达到复习和巩固的目的,直接解决不会的知识点,让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3.制作方便,趣味性强
视频是微课制作的核心环节,也是重点环节。微课制作方式十分简单,且十分方便,费用较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只需一台电脑,再加上一台手机,用手机进行拍摄或者用专业的相机进行拍摄,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剪辑,就能形成微课视频。教师的剪辑技术不高,可以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具有可行性,贴近于生活。当今网络十分顺畅,家庭、学校都有互联网。微课内容来源广泛,不仅可取自教材,也可从生活中取材,为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可选择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事物,让微课研发与应用有普适性,增加课堂趣味性。
二、当今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偏差
教学是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需本着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让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但在当前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认识还存在着偏差,导致口语交际教学效率始终难以提升。部分教师认为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和语文教学关系不大,忽视了语文的语言组织作用。在小学日常考试过程中,对于口语交际也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导致教师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忽视了语文的实践作用。
2.教学形式不具有规范性
在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时,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活动的内容擅自改动,教学形式不规范,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口语交际教学逐渐被其他教学活动所代替。例如部分教师使用朗诵、辩论及访谈等,使得教学形式转变,形成了朗诵比赛、辩论比赛以及座谈会等不规范的教学形式。在当今“双减”政策背景下,应该将口语交际训练进行层次性划分,每一个阶段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而形成针对性的教学过程。目前部分教师并没有开展口语交际训练,从而使得教学时没有针对性,难以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始终较差。
3.缺少良性评价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口语教学虽然开展了,但是始终缺少统一化的评价机制,这一现象普遍存在。所以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使评价内容多样化,不仅局限于教师层面,应该在学生汇报之后,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够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内容,从而使得学生参与程度更高,形成良好的态度。口语交际评价是对教师的一大挑战,也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成长的机遇。
三、“双减”背景下微课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优势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前提。只有学生对口语交际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在课堂中更加活跃,学习效率也会提升。在教学的时候,需让课堂更为有趣,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微课作为一个良好的方式,在口语教学过程中,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微课可以形成更为有趣的口语交际环境,借此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例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商量》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教师可在微课中制作一段丁丁想回家过生日,想和同学交换值日的视频。视频内容可以描写如下:丁丁连续和好几个同学商量,都被拒绝了,因此心里十分烦恼,甚至哭了起来。当这个视频被学生看到之后,学生内心也会被丁丁打动。然后教师就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学生为什么丁丁最后都失败了,你能不能帮一帮他?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道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学生会有自己的见解,并且积极发言。通过具体的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表达欲望。
2.聚焦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掌握交际方法
口语交际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并且在沟通过程中,说出自身的见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口语交际时,如果遵循语言规范性和技巧灵活性,则会让交流更为有效,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微课,把握教学重点,让口语交际的特点完美地展示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节约时间。以更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吸收、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利用微课,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以示范课的形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加深对于技巧的学习。
例如,一般口语交际教学都以图片的方式进行展示,再附着一些提示语。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教学更有效。教学直观性的特点,便于学生认识,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整个教学的内容浅显易懂。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在交流的时候无话可说的局面,需用微课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交际方法。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请你帮个忙》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在微课中播放一段学生向陌生人询问路线的视频。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交流,并且熟悉生活中的场景,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场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内心产生感性认识,借此提升表达兴趣,使学生愿意说,表达内心的想法。
3.灵活运用微课,助力有效的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是最了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评价,评价是对结果的考查,也是教学中的一个核心环节,良好评价可促进教学更为有效地展开。但是要明白的是,评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让教学更为高效。利用微课进行口语交际教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展多元化评价,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情况更了解。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受空间和时间限制,教师很难在有限时间内关注学生。教师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将精力分之后,每个学生得到的关注较少,导致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被教师关注,所以学习的积极性较差。而在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也应该有所转变,这能够给予教师一定的帮助,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在教学的过程中,家长对网络学习的认可程度以及信息化的使用频率也都在不断提升,因此可以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学校和班级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弥补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不足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不及时,或者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可以融入生活性评价,让微课深入教学之中。利用微课,可以加入生生、师生以及家长之间评价,得到的反馈更为丰富。多元化评价主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并提升交际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商量》的教学时,教师可将本次教学的内容发布在班级群里,让家长们对上课的内容做一个反馈。把学生和家长商量某件事的过程拍摄下来,再逐一上传到班级群。教师在群里进行点评,可以让教学的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加强了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并且在实际的互动过程中,不仅可以对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还能在更为多姿多彩生活之中展示学生的口语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微课的录制使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审视自我,并且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达到教学效率的提升。利用微课可以方便教师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在教研常态化等方面优势突出。让整个教学更接近于实际,减少表演的成分,还原真实的情景,展示教师的个人能力,促进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4.转变教学方式
对于教师而言,微课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资源,更应该成为教学方式的转变环节。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的课堂。对于教师而言,应本着教育的初心,在课堂之上利用微课,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在使用微课开展教学的时候,必然重视口语交际。对于作业要合理安排,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发挥微课的课后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积极,使学生逐渐爱上口语交际。微课在口语课堂之中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辅助性教学资源,应该主动地帮助教师,是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教师而言,不应该将使用微课作为一种负担,而应该作为一种手段,针对合适类型的课程开展教学设计,而不是为了开展微课教学而开展微课教学。让微课使用的目的更为明确。需实际情况,做到科学合理地应用,最大程度发挥微课的优势。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应该合理使用微课,重视微课的设计。在制作和应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技能,才能切实转变教学单一的局面,让口语教学焕发活力。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和PPT教学一样,属于信息技术的一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教师必然适应新的教学过程。对于教师而言,应加大微课的培训力度,借此开展微课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进行口语微课的研究和应用。
5.小组合作
学生天性好动,在小学阶段,性格十分活泼。由于小学生对于外界有着非常强的好奇心,所以也乐于与他人进行交流,有着非常强的互动欲望,想要和其他人进行交流。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开展针对性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小组合作方式。利用小组合作,提升教学效率。小组合作是学生想要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主题,引导学生交流,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教学效果。在合作之中,学生可发表意见,互帮互助,彼此之间互相监督,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课堂之中,发挥学生的组织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以《商量》这一课为主题,在讲解过程中,以生活中的情景为主题,讨论存在问题的时候,如何和他人进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将生活中遇到的商量的难点告诉教师,然后教师再将成果进行汇总。通过民主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投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任命组长、发言员、监督员、积分员等,对思想进行表达。在组内做好工作,提高对于课文的认知程度。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比较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学生在家里也可以进行学习,将课内时间和课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总之,在当今时代,教学应该更加多样化,也应更为高效。在“双减”政策指引之下,教师不能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应以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本,将口语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使用微课的方式,对传统教学加以改革,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的时候,需注重对自我能力的反思,利用微课来提升教学的效率,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更适应于时代发展,主动将信息技术融合在课堂之中,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使得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提升,知道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也乐于与他人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 李茜琳《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基础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
[2] 李少龙《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以部编版三年级教材为例》,《考试周刊》2021年第89期。
[3] 郝虎《微课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的应用研究》,《学周刊》2021年第31期。
[4] 刘晓梅《微课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活动中的运用》,《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0期。
[5] 叶燕《微课在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新课程》2019年第3期。
[6] 刘云丰《微课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新课程》2019年第1期。
[7] 曾德琴《微课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明日风尚》2018年第18期。
[8] 白文玺、李妍彦《微课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活动中的运用》,《甘肃教育》201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