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王新华

摘 要:对于当前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将情感教育法合理应用在其中不仅可以把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当中,集中注意力听讲,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现阶段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开展人性教育的重要手段。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通过加强对情感教育法的合理应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积极采用相关措施提高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实施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3.021

小学语文教育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小学生情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其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应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情感教育手段的应用,有利于丰富相关教育元素,利用诗歌以及散文等一些语文素材,可以更进一步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格以及思想。因此,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情感教育的手段,通过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景,创新及完善情感教育机制等方式,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意义重大。

一、关于情感教育

情感主要指的是人们在面对事物时表示的态度以及对事物的体验,一般来说,情感的体验对人的影响相对更大。基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情感体验影响着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对于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开展的小学语文教育来说,通过对情感教育方式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发挥其引导效果,带给学生一个较为良好的情感体验,以此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针对情感教育的本质,其通常是教师根据大纲的基本内容,结合教学目标落实相关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有所改变,形成更为良好的情感,利用情感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形成一个积极正确的观念,对于推动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形成完善良好的情感体验观念,其在各方面的认知并不够成熟,因此在平时生活中的情绪表现会较为明显,行为相对较为夸张。与此同时,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好奇心较重,对于新的事物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以及探索欲望,在这期间,教师积极利用情感教育手段,同样也是对小学生情感的尊重,有效的情感教育不但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样有利于小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便可以更好地释放以及调节自身的情绪,教师在此期间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及榜样作用,带领学生改善自身的行为,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情感教育工作效果,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来说意义重大。

2.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为了能够通过小学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对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方面,缺少对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视,虽然实现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但学生自身的人格往往无法有效提升,导致学生不具备足够的心理素养,这对学生后续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而将情感教育合理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当中,通过采用情感育人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对学生的情感不断培养,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与道德素养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在此基础上,促进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之间的协调性,加强二者的共同培养,促进小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情感教育方式的应用,使其充分渗透到语文课堂当中,可以有效发挥文章的熏陶效果,促进学生高尚情操的生成,这样学生在阅读文章或者诗歌期间,给学生带来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和作者之间产生共鸣,更为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情绪,学生在进行情感体验期间也无形中接受了教育,学生对文章作者情感的感知能力也会获得进一步提升,课文对学生发挥的熏陶效果有利于带给学生更好的情感体验,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审美素养的形成。

从以上足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情感教育方式的应用方面进行不断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其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应用更具灵活性与有效性的情感教育方法,通过对情感教育手段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实际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情感教育方式的应用,明确情感教育的要点,在不违背情感教育原则的基础上保证情感教育方式应用的合理性,以此来更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1.师生之间积极展开情感交流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小学阶段学生的重要引导者,对学生后续发展产生的影响较为深远。小学生在父母长期的呵护下进入到校园,除了父母之外,与其接触最为密切的就是教师,因此,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榜样作用,才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手段来促进自身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带给学生更具真实性的情感体验,这对于促进小学生正确情感态度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使情感教育效果得到有效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加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情感教育模式的优化以及完善工作,以此来更好地满足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和学生建立情感交流,与学生之间如同朋友一样相处,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与学生一同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促进情感交流模式的生成。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围绕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方面做出充分考虑,在此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例如游戏教学模式,以此来创造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在平时生活当中也应该规范自身的行为,在工作期间采用合理的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也会更加容易,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效果,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良好效果。

2.通过教材开展情感教育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材中并不会涉及过于复杂的情感元素,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元素与小学生自身在心理以及情感方面的特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应该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的情感教育进行积极探索,在此基础上从爱国情感、亲情以及友情等方面出发,为学生设置情感教育内容,通过利用教材中包含的简单情感素材,为小学生带来更为良好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开展的情感教育应该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相符。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应该积极展开对课文情感素材的挖掘,通过多种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素材,培养学生不同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从整体上提高情感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较多的有关母爱的情感教育素材,教师在此方面给予深入挖掘,通过对此类情感教育元素的合理利用,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怀念以及感谢情感。教师让学生深入体会语文教材中母亲照顾亲人的桥段,体会其中的情感,通过较为简单的情感元素便能够带给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以此便能更为精准地把握作者的情感以及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分析课文内容,鼓励学生体会作者在描写母爱过程中的心情,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打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根据语文课本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母亲在平时生活当中的情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自身对母爱的理解,除了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与课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还有利于更进一步提高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

3.创设情感教育的情景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情感教育活动的效果,使其充分渗透到语文课堂当中,应该注重对情感教育情景的创设,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具真实性的情感教育情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对于语文教材中含有的情感元素以及情绪元素的感知也会变得更为深刻,带给学生更为良好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由于真实性情感教育情景的带动效果,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效率,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情景创设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展语文知识的教学,可以为学生带来更为良好的情感体验,这对于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以及有效性的进一步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小学语文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用各种情景教学方法,例如话剧表演、角色扮演以及小品表演等,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课程所表达思想情感以及情绪特点的探索,在深入了解各个角色之后,对课程进行创设,使其能够通过戏剧以及小品等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对于课程中相关人物的扮演,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人物的情感,由于情感的熏陶,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情感教育情景的创设,教师应该注重挑选更加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例如弘扬爱国精神以及奉献精神等,这样学生对于人物的表演,便可以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情感,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奉献精神的形成,利用情感教育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以及道德品质。

4.打造阅读情感教育模式

在实际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情感教学方式的应用,应该有一套完善有效的阅读情感教育模式,在学生阅读教材期间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引导,以此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体会课程情感,在此基础上能够积极分享自身对课程的想法,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课程情感的体验感,还有利于学生更为充分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使情感教育方式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开展阅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融入一些情感教育元素以及情感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在文章的阅读当中挖掘课程的情感,促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有进一步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知识学习期间灵活应用学习技巧,加强对语文情感教育模式以及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以《吃水不忘挖井人》这节课的学习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此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挖井人”的特点以及情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尝试使文字转化成学生自身的情感,以此便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自身的情感以及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时,由于课程所具备的情感熏陶,学生也能够更为充分地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毛主席以及党的热爱之情,这便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修养,形成良好的情操,与此同时,也能够促使小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积极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增强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将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高效开展情感教育,除了可以促使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样也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意识。

总而言之,当前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情感教育方式的合理利用,除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还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情感教育方式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后续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应该积极融入情感教育,结合具体情况对合理的方式进行应用,为小学生带来更为良好的情感体验,不断加强对语文教材中包含的情感教育元素的挖掘,促进情感教育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吕立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15年第11期。

[2] 王迎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的对策探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4期。

[3] 魏郸《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精品》2020年第7期。

[4] 黄树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的重要性分析》,《课外语文》2020年第7期。

[5] 崔慧《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20年第9期。

[6] 蔡炜娟《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名师在线》2020年第19期。

[7] 杨文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好日子》2021年第31期。

(王新华,1977年生,女,大学本科,小教初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