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究
作者: 贾海霞摘 要: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学生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课改为教学教育方向提出的一种概念。班级管理目的在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和构建良好的集体,同时也是教师进行管理教育活动的一项工作。班主任作为班级主要领导者,不仅承担教学重任而且肩负班级管理的使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推进以人为本的教学教育理念,使学生获得健康成长的同时培养良好的综合素养。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基本理念,分析初中阶段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初中班主任在核心素养理念视角下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班级管理。
关键词:学生 核心素养 初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4.041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思想观念塑造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该时期非常特殊和关键。初中班主任作为初中学生的引导者,其扮演的角色责任重大,不仅需要在班级管理中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新课改提出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然成为当前环境下的关注点,而初中教育是重要阶段,对于班主任来说必须重视班级管理,教师应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使其获得全面健康发展。
一般而言,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存在多样性,不管是严厉型管理方式还是温和型管理方式,针对不同的班级需要班主任进行合理分析并实施班级管理计划,良好的管理方式更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果。核心素养的提出赋予班主任职能更高要求。初中教育阶段应摆脱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打破命令式、催促式等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稳定学生情绪,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管理领导者,利用以德立人的思想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使师生达到平等和谐的相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提升个人能力与品格。
一、核心素养理念
核心素养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重要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一项重要环节,作为青春时期的初中生,核心素养则是思想、技能、习惯、价值观等多方面的集合体。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初中教育不仅需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核心思想,多样化提升学生情感体验,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此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长期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教与学的进程中具有开放性、发展性等特点,因此为实现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教育工作者需要因材施教并实施良好管理,促进教育成果实现最大价值。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1.班级管理内涵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与文化建设的校内团体,同时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核心环境。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开展管理教育的一连串行为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优质的班级集体,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终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班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和实施,促进学生建立班级管理概念并积极主动参与班级建设,以此达到教育的目的。
2.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思想与能力均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班主任引导和管理。初中教育属于中等教育范围,初中时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育工作,有利于班主任以教学为目的开展日常辅助管理,且班主任应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阶段实施管理方法。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教育重点已从单纯的教材内容转向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需要转变角色,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视为目的,联合学校、家庭、学科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班级管理工作,打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最终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
1.以人为本,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质量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密不可分,前者是后者的目的成果,后者是前者的重要保证,在校园与班级环境中建立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特别是班主任这个职位。班级是学习知识的环境,班集体是构建良好学习环境的基础,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初中班主任应发挥领导者的职能明确告知全体学生人人平等的思想。在学习或各项活动过程中,班主任摆脱传统教育教学思想,不以成绩论地位,使每位学生感受到平等爱护与关怀。班主任作为教学者与管理者,同时兼具教育重任,需明确角色定位,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可采取课上教师、课下朋友的相处模式,利用分层管理为学生提供帮助。师生沟通是构建良好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课上教学时除却传授知识还可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学生沟通,课下沟通时不以教师身份空讲道理,传统教育方式难以被学生接受,因此班主任可转变角色,扮演朋友身份进行交流沟通,使学生感受到平等与尊重,有利于营造师生良好沟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稳定状态。除此之外,班主任对班级中的问题生、学困生等采取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地方式引导学生交流沟通,使学生感受真诚、信任、平等和尊重,最终有效解决当前问题。总之,班主任以学生为中心,引导班集体打造平等、和谐、团结的班级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学会尊重教师和同学。
2.班级管理主动权转让,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是一个重要基本点。自主发展以人为主体,在不同时间、阶段和环境下自主学习与生活,有效管理自己的同时认识和发现自我,完成自我价值的挖掘,因此初中班主任需重视学生自主发展,以实际行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从实际形式上来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主动转让管理职能,使学生成为管理者,打破传统的一人管理模式,鼓励和相信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班主任不主动参与班级管理,而是全权放手引导学生成为班级管理者,例如班干部任选、学科代表竞选、活动小组长等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从而锻炼学生个人管理能力,增强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最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此外,班主任还可设立“周班长”制度,鼓励学生讨论和制定管理流程,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位学生平等参与,同时班主任可制作管理档案,引导学生记录管理工作,在期中或期末进行班集体参与评议,票选学生心中“最佳班长”,给予一定的奖励。总而言之,班主任主动转让班级管理职能,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使同学们相互配合管理工作可增强自身管理意识,此项活动可谓是一举多得。
3.开展班级特色活动,提升幸福感与凝聚力
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思想尚不成熟,教师讲大道理的教育方式不容易被学生接受,特别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苦口婆心的教育行为可能引发学生厌烦情绪,导致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叛逆心理。学生核心素养强调社会参与,虽然初中学生未步入社会,但参与学校和班级活动有利于提升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参与感和幸福感。基于此,初中班主任在教与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切实感受事实的教育,认同教师的道理并自觉遵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利用班级特色活动开展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迎接挑战,提升自我行动能力。一方面,班主任可在班级教室开展特色活动,比如思辨活动、模拟相声、你画我猜、传递接龙等活动,使课堂成为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班主任可在课外开展班级活动,比如体育比赛、游园活动、摄影大赛、义卖活动等,把课堂转向课外激发学生潜力,增强学生凝聚力,同时借助科技手段记录活动精彩瞬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分享学生活动过程和成果,有利于提升学生幸福感。总体来说,班级活动可展现学生个人特色与个性,有利于学生互相了解,提升学生团结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同时班主任的领导作用可增强学生信任和认可,由此可见开展班级特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4.采用激励教育,激发学生潜力
人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不同性格、思想、能力、知识和潜力等差异,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每个人学习能力与潜力不相同,因此为有效激发学生潜力,初中班主任可采用激励教育形式促进学生追求更高要求。一个人的能力有限但潜力无限,学生不断受到班主任的激励,则会充分激发其潜力,增强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习、思考和创新能力。初中阶段,班主任可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学习能力等设立个性化目标和激励机制,以此实行有效的管理方式,其中可通过三方面进行管理:一是批评方式转变为表扬方式,二是目标激励方式,三是优点宣传方式。表扬代替批评是初中班主任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青春期的初中生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改变传统的严厉管教方式,应扮演学习助手的角色引导和帮助学生,以表扬替代批评,使学生获得进步和提高。目标激励方式下班主任可设定长远目标、大小目标、发展目标、个人成长目标等,如果达成目标则可颁发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以此激励学生发挥潜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有效提高班级管理质量。此外,采用优点宣传方式激励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荣誉感,而优秀学生代表带动整个班级共同追求更高目标,进而产生班级荣誉感,长此以往班级形成良好学习环境,不断激励学生提高学习动力,最终实现奋斗目标。
5.引导学生释放自己的压力,树立自信心
初中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学生的各方面压力越来越大,班主任愈发需要发挥管理职能引导学生释放学习、情绪、身体、时间等方面的压力。下面将从五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释放学习压力,压力过大往往产生负面情绪,最终导致厌学心理,因此科学合理地缓解、减少和释放压力是初中班主任关注的重中之重。比如班主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公园游玩、走进大自然、举办游艺娱乐等活动,促进学生开阔心胸与放松心情。其次,行之有效的劳逸结合有利于学生提高身心健康,健康的身体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班级管理时班主任可组织和开展班级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利用适量运动释放压力,此外,充足的睡眠也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再次,学生缓解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班主任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发泄情绪,还需教会学生控制情绪的方法。在学校处理好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在家庭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自我管理与身心发展。再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需合理安排时间,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制定学习目标和生活规划。最后,树立自信心,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班主任需不断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遇到问题勇于思考并解决,提高个人价值,最终全面发展,成为有用的人。
6.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青春期的初中生热衷于个性化,核心素养理念下,班主任应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尤其平等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个人人格独立,并根据学生学习意识、状态、方式等综合表现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独立发展。以人为本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原则,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共同需求,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管理方式。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班主任需改变应试教育思想,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发展目标,尤其在班级管理上改变强制性管理模式,实施松弛有度的管理形式,比如当学生的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时,心理容易产生落差感,长此以往产生抵触情绪,因此需要班主任根据学生当前问题寻找对应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学习与发展的方向方法,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另外,班主任需关注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家长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实施帮助,班级管理与家庭指导两者合理配合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最后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组织活动或设计活动内容,运用实际活动提升个性发展需求。
总之,初中时期是学生塑造思想与提高能力的关键阶段,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立足点,初中班主任科学合理地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此外,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需要联合学校、学科教师和学生实现综合管理,快速有效地掌握学生思想与情绪,正确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养成良好习惯。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管理工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班主任需要在不同时期进行合理调整和规划,以此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综上所述,本文在学生核心素养理念背景下,分析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六个关于初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即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开展班级特色活动提升幸福感与凝聚力,采用激励教育激发学生潜力,引导学生释放自己的压力与树立自信心以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希望通过本文探索分析,对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具有参考性意义,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党韦强《最近发展区视角下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三个要点培养策略》,《教育评论》2020年第7期。
[2] 唐嫣《新时期背景下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的创新思考》,《教育研究》2021年第5期。
[3] 王鹏《新时代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路径》,《创新》2021年第4期。
[4] 张晓军《核心素养视域下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方法》,《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年第14期。
[5] 钟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智慧——中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探索》,《灌篮》2020年第17期。
[6] 薛燕《初中班主任工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教育界》2020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