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路径探析
作者: 张桂华摘 要: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关键点。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教师要结合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路径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实际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8.029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落实,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对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同时充分考虑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必须对其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意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有效落实新课改要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不仅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既要立足于课本知识点,同时又要着眼于课外知识点;既重视对课本知识的系统学习,同时也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除此之外,要学好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感悟,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高效学习,达到有效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和写作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需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这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进步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意义
阅读和写作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而语文课程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不断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加强课堂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词汇量得到极大丰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更多优美的词句,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多种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这对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通过阅读,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进行模仿,进而再进行创新,由阅读到写作,有效实现对语文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及效率也能够得到显著提高,这对我国小学教育以及学生个体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现代教育不仅要培养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更要重视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写作氛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机整合,有效实现对应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和全面发展,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常常采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死记硬背,没有对知识进行理解消化,缺少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极低。不仅如此,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也得不到有效锻炼和提升,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使得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
除此之外,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不透彻,这就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充分联系起来。这种分离式的教学,很容易将阅读与写作分割开来,无法起到相互促进和补充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没有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机结合,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高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路径
1.坚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坚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将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提高,就必须重视和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这一基本原则,注意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喜爱阅读和写作,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水平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这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充分激发学生读写兴趣的前提和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同时还要促进生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产生多样化的体验和认知,进而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开阔视野,并且能够勇于参与阅读和写作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得越来越出色,进而为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一原则,对教学流程进行细化,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爱好、兴趣充分结合起来,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为小学推荐适合的读物,如《汉字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词汇,学习更多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积累优美的句子,使其阅读能力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同时,通过大量阅读还能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写读后感、扩写、续写等,在写作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悟、生活体验等思想情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将课堂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课堂阅读,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注意将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进行有机结合,只有两者充分联系起来,才能互相借助彼此的优势,实现读写结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提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实现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安排相应的写作训练,从多个角度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探究,并结合阅读内容进行写作,通过探究学习,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从而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效补充,使学生在课堂阅读过程中,能够了解和接受更多的信息,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能够有效实现历史故事与语文教材的有机结合,从而积极开展故事化的教学方式,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曹冲、曹操等古代著名人物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曹冲称象》这篇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一方面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有效培养。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按照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对重点段落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根据课堂阅读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构思写作,有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体会阅读和写作的乐趣,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效增强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能力。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培养,也是帮助学生对社会和世界增强认知的过程,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进步的重要教育手段,其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3.开展小组合作阅读,提高写作能力的培养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也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之一。由于小学低段学生年龄较小,语文思维发展不够完善,其认知能力、辨别能力都较为有限,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促进其不断提高。而阅读和写作,就是有效培养学生认知能力、辨别能力的有效措施。在完成阅读和写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会逐渐活跃起来,同时探究热情也会被教师激发出来,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语文知识点,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够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有效锻炼,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也就是将课堂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分层教学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语文知识进行积极探究,相互合作,高效完成语文课堂阅读和写作任务,一边探究,一边思考,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充分活跃,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比如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如果小女孩能够卖出火柴,她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小女孩划火柴看到的景象是真的吗?通过提问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再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布置以“我的成长”为主题的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写作,然后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成长经历进行对比分析。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对彼此的作文进行相互评价,通过这一模式,能够让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并不断改进不足,相互学习写作经验,实现共同进步。
4.结合阅读内容进行扩写续写,有效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将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及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运用扩写和续写方法,在阅读中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和提高。扩写和续写的前提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这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有效锻炼,还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加强,同时也是强化小学语文读写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要想提升扩写能力,教师可以结合课堂阅读内容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然后对原文进行扩写。在扩写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化思维,对写作内容进行大胆创新,通过“添枝加叶”和“情节扩展”,使学生能够尽情地进行文本修饰,对人物特征以及心理活动进行详细描写。同时,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思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深度,使其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仍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小女孩卖出火柴后,会过上怎样的生活。然后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扩写或续写,让学生合理展开想象,激情练笔,使其内在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读写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读写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良好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是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优化课堂阅读教学,全面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个人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更是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必然要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实现综合培养,使学生能够不断突破自我,成长为具有良好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优秀人才,在未来既能够实现个人发展,也能够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覃东恳《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路径探析》,《语文课内外》2021年第20期。
[2] 李世红《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路径探讨》,《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21期。
[3] 黄少侣《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科学咨询》2021年第16期。
[4] 高艳《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及表达能力》,《魅力中国》2020年第30期。
[5] 杨梦洁《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散文百家》2021年第24期。
[6] 张丽萍《谈写作方法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才智》2020年第13期。
[7] 桑艳辉《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交际》2020年第6期。
[8] 刘西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策探究》,《考试周刊》2021年第72期。
(张桂华,1992年生,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初级十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