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验生活的知与行
作者: 杨丽萍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生活元素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其他学科教学,都注重生活元素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也倡导以生活为根本,用生活来引导学生学习。因此,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利用生活元素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感悟、提升,从而有效地提升语文写作水平。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生活化写作教学的意义,论述了语文课堂生活化写作教学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 写作思路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5.012
写作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点内容,学生通过写作表达思想情感,阐述内心认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教学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学生夯实语言能力的重要渠道,还是学生提升价值观念和文化能力的核心路径。通过写作,教师能引导学生合理思考、有效感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写作源于生活。新《课标》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主线。”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效地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知与行,从而不断丰富写作内容,拓展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写作教学的意义
教学生活化是指将教学活动置于生活化的环境或者场景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自主探索生活,并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化是指让学生真实参与到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开展真实的生活实践,并从生活体验中形成独特的思想感悟和情感认知,继而提升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生活化是符合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成长需求的,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利用生活化的方式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生活千姿百态,是语言的发源地,更是写作灵感的来源地,引导学生依据生活开展写作,能有效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让他们能有所言、有所思,继而提高写作内容的丰富性,让他们在写作与思考中不断拓展生活视野,提升对生活的认知。
其次,教学方式的生活化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平台。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平台,有无数值得学生体验或感悟的场景,如果将这些生活化的场景融入课堂,就会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生活体验,开展自主思考与体会,由此就能促进他们个性化的发展,使之在写作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感受生活的乐趣。
最后,教学实践的生活化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经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生活如万花筒,千变万化的生活能让学生产生学生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将生活实践与课堂相结合,就能使学生有效转化生活经验,依据生活经验逐步拓展思维,形成良好的写作思维体系,继而写出更全面、更深刻、更充实的作文。
二、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写作的思路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期,他们以生活为根本,在生活中汲取思想和认知,感悟世界,提升思想能力。由此可见,生活与学生的能力发展息息相关。写作是诠释学生内心的最好方式,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生活化的写作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下不断思考和感悟,提升写作水平。
1.着眼日常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是小学生写作时最重要的元素,如果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的作文就会显得干瘪,甚至会无从着手、无话可写,久而久之,也就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影响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写作素材是有效写作的关键前提。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教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学生就会盲目或无效积累。写作源于生活,写作素材不仅仅来源于学生的广泛阅读,同时也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生活素材能让作文饱满而鲜活,灵动而有趣味,能让学生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着眼日常生活,从固有的写作要求中跳脱出来,留心观察生活的细微之处,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捕捉生活的美好,感受生活的色彩,从而有效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教学为例,该单元以日记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单元教材中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等都是以生活为依据,描写了生活中的点滴和细微之处,既生动又有趣味。这些文本的描写内容与角度都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略生活的细节之美,发现生活的韵味。由此,在引导学生写日记时,教师可以依据单元课文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深入认识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每一种行为,从生活中找到表达和描写的着眼点,从而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留意身边的事物,观察其外观、形态、特点以及细微的变化,并深入思考,记录当时产生的想法。如有的学生在上学途中留意到,偶然有一天上学路上多了很多树叶飞舞,他立即记下这一场景,并加上了一定的描述:长长的马路上有很多“蝴蝶”翩翩起舞,走近一看,原来是缤纷的落叶。这样的观察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转化为生动的“素材”,学生在记录中就能有效地内化这些素材,由此积累鲜活的写作元素,为后续的日记写作增添丰富的元素。
2.创设生活情境,体验生动的生活情感
语言文字就像精彩的画笔,能为作文装点出丰富的色彩,如果文字运用独到、有特色,包含丰富的情感,那么就能使得作文别具一格,具有鲜活且真实的气息。但小学生生活阅历不足,他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不够深刻,这也是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无法写出让读者产生共鸣的作品的问题根源。情感是一篇作文的灵魂,只有干瘪的叙述,就不能称之为好的作文。教学情境是引导学生体验语言情感的最重要渠道,它能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真实可见的场景,将虚无的情感浓缩在片刻的体验之中,由此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感悟生活。所以,教师要积极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依据生活场景进行深入体验,身临其境地体会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捕捉丰富的情感,从而有效提升把握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教学为例,该单元以“这儿真美”为主题,引导学生仔细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尝试用恰当的语言将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其他人,使他人也感受到景物之美。写景是小学作文的重点内容,在这样的作文中学生虽然着重写景,但景中仍然要体现真实的情感,这样的写景作文才是恰当的、有效的。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合理地寓情于景较为困难,他们往往很难将景与情相交融。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将学生身边的景物“置于”课堂之中,带领他们在其中穿梭、欣赏。例如,教师可以将“美丽的小兴安岭”搬入课堂,利用多媒体营造逼真的场景,然后让学生追随“镜头”,去欣赏和体会美丽的景色,通过眼、耳、口、鼻等多种感官的协调统一,去体会丰富的景物,同时,教师还要鼓励他们自由发散思绪,发出真实的感慨和感叹。然后教师再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目标,如学校周边的小树林、小河边等,用动态的画面呈现出这些生活景物的美,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景色的迷人之处。随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有感而发,就会对景物进行称赞或慨叹,这样就让学生获得了真实体验,使他们写出的作文更加生动、饱满。
3.开展互动探究,感受丰富的生活内涵
生活多姿多彩,每一天都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即使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每天也都全然不同,如果留心观察和探索,就能察觉其中的奥妙,品味生活的内涵。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视野不足,观察与探索能力欠缺,他们往往很难看到生活的内在意义,这不利于学生体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无法激活他们对生活内涵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立足不同的写作主题,引导学生开展互动探究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与探讨中产生写作思路,在辩论与交流中感受生活的多样性,从而体会生活的内涵,在写作时更好地开阔视野,写出有水平的作文。
以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教学为例,该单元以科学幻想为主题,引导学生依据生活产生奇思妙想,用文字诠释内心的丰富想法。虽然这个主题是以想象为主,但也需要学生了解一定的科学元素,这样才能写出动人的科幻事物。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对科学元素接触较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能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但难以与科学挂钩,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视野受限,在阅读或生活经历中缺乏深度思考和拓展。这就使得他们写出对作文很难让人产生新奇、科学的感受。由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互动探究,拓展他们的思维深度和视野,让他们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科学思维,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例如,有的学生对科技发明很感兴趣,他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关注科学频道,了解最新的科学趣事,教师就可以将他们分到每个小组,由他们牵头与其他小组成员共同探讨科学幻想话题,如能水上行走的车、能自动除尘的机器等。在趣味互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开拓,其他学生在倾听、交流和探讨中也能收获一定的科学知识。而结合这些丰富的科学元素,学生就能相互激发灵感,产生独特的奇思妙想,体会丰富的生活趣味,由此就产生丰富的思想,让他们在写作中体会科学的奥妙,写出趣味的作文。
4.结合生活实践,促进思想的深度发展
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践。新《课标》中也强调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语文生活实际,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由此可见,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或书本,而是要拓展更广的维度,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将实践与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尝试灵活利用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知与行”,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含义,从而增加学生写作思想的深度,让他们看得更深,想得更远,提升作文的内涵。
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写作教学为例,该单元作文以“写信”为主题,引导学生用信件来表达思绪、交流情感。在过去,写信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承载着一代人的情感寄托,人们在写信时往往会表达真实情感,沉下心来思考当下,所以写信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人们通信的方式已经逐渐快速化、便捷化,写信的方式已经逐渐被信息化方式取代,这也使得人们在情感交流上缺乏深度与时间的沉淀,影响了人们对生活的体验感。让学生用真实的信件来交流想法和情感就能有效深化他们的思想,使他们的想法更有深度、更有重量。由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依据生活中的经历,尝试给朋友、家人写一封讲述自己近期生活的信件,然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与同伴、教师交流,探讨信件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沟通信件是否将要表达的内容阐述清楚,然后组织学生依据探讨结果,在实际的生活中利用信件进行交流沟通。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了信件的意义,更让他们依据真实生活深入思考信件所表达的内容,促进语言中情感和思想的深化,继而写出有深度的文章。
5.结合生活评价,培养良好的写作思维
评价是写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有效的评价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自身的优点,鼓励他们积极改善写作方法,提升写作能力。但是,传统的写作评价更加注重对写作技巧和写作结果的评价,反而忽视了写作过程中学生的动态变化,由此也就忽视了生活对于写作评价的影响。而写作本就源于生活,是具有动态发展意义的,因此写作评价必然也需要与生活挂钩。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不同生活体验,真实地开展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全面认识到生活与写作的关系,由此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激发他们融入生活、感悟生活的动力,让他们更好地思考生活、体会生活,以培养良好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认知。
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写作教学为例,该单元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主题,引导学生畅想未来,从生活、工作、环境几个方面描写未来家乡的“巨变”。在写作前,学生需要先尝试编写提纲,梳理事件的内容,然后再分段写作,将重点描述清楚。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梳理写作思维的重要途径,依据提纲,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有效把握写作内容,提升写作质量。而在学生列提纲、写作文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最终的结果,而是要积极开展生活评价,从生活发展的角度评价学生想要描写的内容的恰当性,并依据生活的真实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变化评价学生的作文构思。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读者的角度去阅读并评价他人的作文,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就能从生活角度对写作思路进行梳理,继而全面认识到自己写作中的问题,进而形成良好的写作思维。
总之,生活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平台,无论是思维的发展还是技能的提升,都离不开生活的洗礼。语文知识源于生活,其中的写作环节同样也立足于生活,由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考虑生活对学生能力的影响,尝试将生活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充分体验、感悟,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使他们热爱生活、理解生活,在生活中获得成长的力量,最终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发展,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红萍《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探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年第33期。
[2] 朱文斌《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微探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20期。
[3] 张斌、周金玉《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科技资讯》2020年第29期。
[4] 洪涛《感知生活策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