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作者: 田现花

摘 要: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现阶段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和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优化。优化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言文教学 有效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9.018

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的重点和难点。小学文言文教学能够为初中和高中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探索,找到现阶段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解决问题,促进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1.小学生文言文知识储备有限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都是普通话,很难接触到文言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刚刚接触文言文这种表达语言,对文言文的相关内容了解不深,甚至没有了解。所谓知识储备,笔者认为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的数量,另一方面是学生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的质量。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小学生年级的提升,学生在运用文言知识进行文言翻译和文章理解时会更加游刃有余,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所学习的文言文知识在不断累积,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提高,才能在遇到文言文文章时,结合文章的背景,实现文言文知识与现代语言体系的匹配和联动,获得翻译理解文言文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正所谓量的变化才能推动质的变化。

文言文知识的质量也是解决教学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这种质量的描述主要是指教师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的体系性、关联性以及对知识应用的灵活度和熟练度,也就是说,学生要通过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对文言文知识进行分析归类,对相同的词义表述和文言文句式进行总结,获得普遍性、可应用性强的系统性文言文知识,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的内容和覆盖面,在遇到有关文言文的问题时,才能够更好地从体系中进行匹配和选择,对知识进行灵活变通和应用。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学习时间和学习能力的影响,知识储备明显不足,这对小学生应用文言文知识翻译或理解语文课文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2.教学手段单一

在当前小学语文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将重心放在文言文字意词意,翻译知识点的传授和教师的讲解上,一味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提升。填鸭式教学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思考,教学手段单一。

文言文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密切关联,教师需要作为学生的眼睛,带领学生感受丰富的历史世界和历史场景,在有关的历史背景下感受不同的语言表达。可是,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课堂中,教师更注重帮助学生记忆文言语句,翻译知识点,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文言文部分的好成绩,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掌握更多应试技巧,教师大多是依据课本,直入主题,在PPT的设计上也是干货满满,学生只能在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笔记和知识点记忆,教师很少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学生大多时候是一个倾听者,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面对有很大理解难度的文言文,学生很难真正提高学习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对于教学成果的取得也产生了阻碍。

3.忽视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是古人语言交流的方式,同现代人们使用的汉语一样,是一个庞大的语言知识体系和板块,想要借助小学语文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完成对所有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简直是天方夜谭。因此,比起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文言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中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语文文言文知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堂上,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不够重视,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进行应用,教师通常以此为借口,更加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其实,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没有起到节约小学语文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相反还使小学生的语文文言文学习陷入困境。由于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不足,在接受语文文言文新知识的时候往往力不从心,很难进行理解和掌握,在利用文言文知识进行实践的时候,也往往不能举一反三,发散思维,对于文言文中的长难句更是难以进行理解和翻译,同时,学生习惯于被教师带着走,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得小学语文学习遇到瓶颈。

二、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1.探索情景化教学模式

文言文教学涉及很多历史知识和语言表达方式,需要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语言模式和语句用法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多接触的是普通话的语言体系和语言环境,并不了解古代文字的特定含义和语句表达方式,在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就很难依靠现有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这无疑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带来了困扰。这时,教师就需要进行情景化的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相应的历史环境以及历史故事场景中,在教学情境中与同学进行交流互动,通过视频音频的播放,带学生走进历史情境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够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堂的积极主动性。

比如,在进行《铁杵成针》相关内容的学习时,教学需要学生了解很多文言文字词的翻译,文言文语句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从而完成对文章的翻译理解,对文章的主旨思想进行掌握。教材上只有简单的文字注释,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对知识体系进行掌握,特别是在翻译时,语言不通顺,颠三倒四,阻碍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视频音频,或者借助语言描述、图片展示等,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景完成教学。使字面的文字描述变得更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文章。

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情景创设:大家有没有为做一件事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心血呢?相信大家一定会有的,大家看PPT 上的这幅图片,一个人在磨东西,我们看到他在磨一根铁棒,铁棒越来越细,越来越小,那么最后它会将铁棒磨成什么了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看一看吧。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毅力有关的情景,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把握,在分析的时候也会更有侧重点,同时为学生留下了悬念和自己思考的空间,实现了情境化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完成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方面是为了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互相帮助,转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倾听的填鸭式授课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进行独立思考,对文言文的词句产生自己的理解,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分析,在互相帮助和探讨中,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掌握。

比如,在学习《囊萤夜读》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对文言文中出现的词句的意思,以及通过不同的文言文句式结构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理解和讨论。在进行讲解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朗读和翻译,对于不会断句或者不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要进行标注,尝试在小组讨论中解决,并完成对这篇文言文文章的翻译,体会这篇文言文所要传达出来的教育意义。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可以深入各个小组中,对讨论进度进行把握,同时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作为授课时的重点和难点,适当调整后续的课程安排。在完成授课后,教师可以继续让学生回到小组中,将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并选择自己在这堂课中最大的收获与组员进行分享,说明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因此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复习,认识到即使是大学问家也有没有掌握的知识,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

3.探索智慧化阅读模式

随着5G的问世,互联网获得了高速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也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搭建了很多互联网教学平台,为小学语文的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保证了跨时空的语文教学顺利进行,不但解决了学生在家学习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因此,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探索智慧化的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和形式,为文言文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素材,同时在互联网上进行更多智慧化的文言文交流和问答,使得文言文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化、灵活化。

仍以《铁杵成针》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打造智慧化文言文阅读模式。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前,在线上为学生发布预习通知,设置预习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在线上进行问题回答,文章题目中的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可以根据问题反馈情况,及时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情况进行掌握,对后续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转变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小学语文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更加有针对性。

其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作品,文言文的阅读方式不仅仅有对文字的阅读,对动画资料的解读也是一种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手段,学生在动画展示中完成对文言文的理解,会在分析时更加轻松,将教科书上死板的文言文变得立体化、形象化。最后,在学生学习这篇文言文之后,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设置讨论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这篇文言文通过画作展示出来,和同学们分享,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分享。这则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留言互动或者发弹幕的方式,参与到讨论中,使得整个的文言文学习过程更加有趣,营造良好的智慧化小学语文文言文学习氛围。

4.注重进行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评价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注重文言文字词知识以及语句翻译教学,要定期对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对学生的文言文知识掌握情况和文言文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教学进度和效果,同时进行教学调整。此外,通过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言文知识掌握情况,知晓学生的长处和学习短板,及时做出调整,明确今后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文言文学习任务。教学评价的开展形式也不应仅仅依靠考试成绩,小学阶段教学课本上的文言文学习内容相对较少,一方面,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很多影响因素,准确性和时效性不强;另一方面,会使得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评价不够全面系统。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该通过更多样化的手段,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和掌握情况进行合理评估。

比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两篇文言文《铁杵成针》《囊萤映雪》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文言文知识问答,对文章中出现过的一些文言词汇的词意和用法,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进行提问,根据学生的发言积极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对这一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上课时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总结,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对于表现稍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教学评价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要积极探索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定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填写小卡片,明确自己在这篇文言文的学习中掌握了哪些新的文言文知识和文言文学习方法,小组内的学生也可以进行互评,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文言文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是衡量小学语文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加强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积极探索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寓教于乐中完成对文言文的学习,使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得到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顾振彪《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5期。

[2] 张倩倩《基于课堂实录分析小学文言文教学——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年第2期。

[3] 柴东升《立足小学语文课堂,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5年第32期。

[4] 文静、吴亚林《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价值诉求基于入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分析》,《教育学术月刊》2016年第12期。

[5] 童志斌《文言文课程目标的文化取向》,《语文建设》2017年第7期。

[6] 苏海军《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脱节现状》,《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