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中融入微课的实践探索

作者: 王贤玉 管乃春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融入微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本文以《夏洛的网》的阅读指导为例,谈一谈如何在整本书阅读的导读、推进、分享中融入微课,帮助学生养成阅读预测、聚焦和计划等习惯,进而提高阅读效率,掌握阅读策略。

关键词:微课 整本书阅读 《夏洛的网》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0.009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等板块,将整本书阅读纳入教材体系。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落实教材编写理念,引领学生走进整本书阅读之门,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个挑战。在整本书阅读中融入微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本文以《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谈谈如何在整本书导读、推进及交流过程中,融入微课,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旨,掌握阅读方法。

一、导读中融入微课,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以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为主要目标的整本书导读,在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导读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引导学生从封面中了解书的基本信息;根据目录猜想故事的情节;师生共读部分经典章节,体会人物形象;设置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一)帮助学生养成阅读预测的习惯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导读页里有这样一段文字:“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明确提出单元主题是学习预测。在课文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根据已有信息,展开阅读预测,掌握预测方法。在整本书的阅读中,通过微课的帮助,教师要让学生沉浸到经典内容中,在预测中丰富阅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根据封皮预测

一本书的封皮中,至少有一个点能够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应抓住封皮中吸引学生眼球的点,制作微课,引导学生在预测中产生阅读的动机。

在《夏洛的网》的封面、书脊、封底中,“译文经典”共出现了三次,学生关注到这点,一定会觉得好奇。为什么《夏洛的网》被称为“译文经典”呢?我们可以在微课中用儿童化的语言简介著名翻译家任溶溶,出示封里关于译本的版次及数量,并呈现下面的数据:

从2004年5月第1版,到2010年8月,仅译文版的《夏洛的网》已经是27次印刷,总印数1006300册,足以证明这是一本经典的书。

译者的不凡成就和数字的说服力,让学生在惊叹的同时,有了走进书中去阅读的愿望。

2.根据图画预测

适合儿童阅读的书一般都配有精彩的插图。《夏洛的网》就是这样的一本经典。微课中出示书中小女孩、羊、蜘蛛、小猪的图画组合,让本就喜欢图画的小学生不禁产生预测:这几个动物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小女孩为什么抱着小猪?谁是这本书的主人公?让学生交流甚至形成不同意见,这样,他们的阅读兴趣就会提高。教师可以顺势鼓励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验证自己的预测。

3.根据目录预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出示目录的内容,暂停播放,让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你对哪一章最感兴趣?你为什么对这章感兴趣?你猜一猜这章写的是什么?像《逃走》《坏消息》《威尔伯说大话》《臭蛋爆炸》《奇迹》《胜利时刻》等章节,一定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看到名字后会产生许多问题。这一个个质疑的点连起来,就让学生关注到整本书的面。阅读就成了一场发现之旅,在阅读中,学生无论是发现了自己疑问的答案,还是同伴疑问的答案,都能产生阅读兴趣。

(二)帮助学生养成阅读聚焦的习惯

学生的阅读经验有限,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要因材施教。《夏洛的网》常与以下几个关键词相关联:“生命、友谊、爱与忠诚”,教师在微课中要直接切入这段评价,突出这几个关键词,让学生带着验证的好奇心开始阅读之旅。

品读第一章时,教师让学生预测:落脚猪威尔伯的命运会是什么样的呢?喜爱动物,养过动物的作者怀特会怎样安排呢?如果说我们从第一章中初步感受到了生命这一主题,那爱与信任、忠诚在书中又是怎样体现的呢?读完这一章,你还想知道什么?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预测?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为学生深入理解一本书的主题做好铺垫。

(三)帮助学生养成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

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就像是交朋友一样,刚见面,就算是与方法结识了;再见面,能回想起初见的情景,就与方法熟稔了;进而能常常运用,就与方法贴心了。制定阅读计划也是如此。2022版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阅读目的”“合理规划阅读时间”。在微课中,我们可以出示表格,让学生借助表格去规划阅读:“这本书有多少章?估算一下自己多长时间能读完呢?读书时,遇到精彩的词句,应该怎么办呢?读书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想法,可以怎么做呢?”学生回答了这些问题,就制订了一个简单的读书计划。

利用微课可以反复观看辅助阅读的特点,让学生借助导读微课,在阅读中逐渐明白,拿到一本书后,要先怎么做,然后怎么做,最后怎么做。当学生逐步知道怎么去阅读的时候,就很有可能成为阅读的积极参与者、自觉发现者。

二、推进中融入微课,促进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小学生阅读的书,往往内容简单,学生若不能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没有尝试在关键处质疑,那么学生在阅读中难免浮于表面,陷入只关注情节的误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推进在整本书阅读中是一个难点。在这个条件下,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布置自读任务,引导学生在独立语境下进行阅读。教师宜先行阅读,并预设阅读中探究的问题,制作微课,促进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微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呈现阅读话题

小学生阅读整本书时,难以把握整本书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梳理出一些值得探究的少而精的问题。问题可以分章节呈现,如第三章《逃走》,写了小猪威尔伯本来可以逃走,但是却在食物的诱惑下,重新回去了的事。针对这章,教师可以设计的问题有:1.威尔伯为什么逃跑?他成功了吗?结果怎样?2.假如你是威尔伯,你会为了食物回来吗?

教师也可以根据几个章节的内容提一个问题,比如第十三章《进展顺利》到第二十章《胜利时刻》写了夏洛用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最后让威尔伯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大奖,从而能够安享天年。教师梳理相关内容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阅读话题:1.夏洛在网上织了什么文字?它给威尔伯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如果你是夏洛,你会在网上织些什么文字?

(二)指导阅读策略

在学生的阅读推进中如何进行指导,一直是教师和家长苦恼的问题。微课能够结合具体的阅读内容,呈现具体的阅读策略供学生参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比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学生要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整本书阅读可以作为课文学习的延伸,教师运用课内学习的批注方法,要求学生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习惯,加深、丰富对所读书目的理解,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阅读策略。在微课中,我们可以用部分学生的批注作为示范,呈现学生用相关符号进行的批注,特别是困惑或见解。

(三)记录精彩瞬间

在学生借助微课进行批注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希沃白板中的胶囊将精彩瞬间录制下来,形成一个微课,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产生美好的阅读体验。

2022版语文新《课标》指出,整本书阅读应“创设自由阅读、快乐分享的氛围,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及时组织交流与分享;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上述微课,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更加全面地认识书中的人物,还能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的经验,产生持续读下去的动力。

三、分享中融入微课,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

学生读完一本书后,最佳的交流方式是面对面地交流,畅谈阅读收获,这样需要的时间往往很多。我们也可以选择制作微课,作为辅助交流的资源,以便交流分享更多的阅读体会。整本书分享微课,应梳理回顾阅读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及阅读经验进行拓展,升华学生对人物及主题的认识,帮助学生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梳理回顾内容

2022版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书读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微课对所读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获得整体认识。在《夏洛的网》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段话,对于关键内容,可以留白,让学生补充:

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成为朋友。得知自己的命运是成为圣诞节的大餐,威尔伯心惊胆寒。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让我来帮你。”于是夏洛用它的网在猪棚中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字样,让威尔伯获得了比赛的特别奖,命运得以逆转,最终安享天命。

像《夏洛的网》这样的书,人物众多,教师可以在梳理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人物关系进行梳理。书的扉页有“人物表”,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出示思维导读的框架,让学生通过读一读、做一做的方式,梳理故事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夏洛”“威尔伯”“弗恩”等,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二)聚焦主要人物

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在阅读中“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大都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往往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故事主题的关键之所在。聚焦主要人物,既能把握主题,又能启发读者思考。《夏洛的网》一书中,主人公夏洛究竟是一只怎样的蜘蛛呢?制作微课时,教师可以提前请几位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录成音频,插入微课中,播放学生谈对夏洛看法的音频后,出示《最后一天》中的文字:

“你一直是我的朋友。”夏洛回答说,“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为你结网,因为我喜欢你。再说,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

夏洛临终前的真情流露,是全书的灵魂。弱小的夏洛,为了拯救朋友,创造了一次次奇迹,她用忠诚、执着、聪慧、创新,为威尔伯创造了一个可以终老的奇迹,它永远留在了威尔伯的心里,也永远留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中。对于这样揭示主旨且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品味,以获得对人物的全面认识,促进学生精神的提升。

(三)深化理解主旨

阅读应将书与我们的生活联结在一起,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与倾向。在《夏洛的网》的微课中,我们可以设计以下问题:生活中,你见过夏洛一样的人吗?提示学生暂停观看本节微课,静静地想一想,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同学们,你的脑海中一定浮现出许许多多像夏洛一样的身影,比如:

2020年初,新冠病毒突袭武汉,在紧急关头,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奔赴武汉,医护人员与病毒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就是“夏洛”。

2020年夏,百年难遇的大雨,让多地发生了洪涝灾害,解放军官兵不分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很多百姓舍小家顾大家,生活多年的家园变成了蓄洪区,他们就是“夏洛”。

还有消防员,清洁工人,警察,等等,他们都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安全、更美好的“夏洛”。

同学们,当你们有能力的时候,你愿意做夏洛一样的人吗?

这样的微课将阅读内容与学生身边耳闻目睹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启发学生思考。

(四)总结、拓展、延伸

整本书阅读应保持张力,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合上书的时候,经常回味,常常谈起,产生重读的意愿,还有想阅读相似书籍的冲动。像《夏洛的网》这样的经典更是如此。在微课的最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应像夏洛一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你也会惊奇地发现,生活中的夏洛将越来越多。我们每个人,只有热爱、珍惜生命,努力做对别人有益的事,生命才会有价值!

微课作为可视化的学习材料,在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中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促进阅读的支架,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但整本书阅读微课不能代替学生的纸质阅读,其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交流分享。同时,针对不同的书目,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微课,服务于整本书阅读的需要。

参考文献:

吕清香《统编版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第3期。

〔本文系2020年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微课的‘快乐读书吧’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AH2020129)、2022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JK2208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