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1+X群文阅读课程提升小学生阅读力的校本实践研究
作者: 吴雪珮摘 要:阅读课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性课程之一,教师可通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积累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养。“1+X”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将其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对提升阅读课程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价值。教师应结合这一教学模式为学生合理构建校本课程,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帮助。本文首先阐述了“1+X”群文阅读的概念,并结合实际情况阐述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1+X”群文阅读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教学策略,以期对相关教学问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1+X”群文阅读 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0.011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质与量都会成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教学侧重点集中于文章中蕴含的关键知识,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目标进行针对性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阅读自主性等方面的关注度却明显不足。学生长时间在教师的影响下,也存在阅读功利心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阅读深度不足,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也不够顺畅,阅读量并不能满足学生各阶段的发展需求,教师也未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不能带动学生写作、理解、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发展。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X”群文阅读校本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构建,能够有效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型升级,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总量,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学鉴赏等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教师也能有效扩充阅读教学内容,增加阅读教学深度,促进阅读课程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如何构建“1+X”群文阅读课程就成为教师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值得教师予以更多关注。
一、“1+X”群文阅读的概念
教师可以将“1+X”群文阅读课程模式理解为“1”与“X”两个部分,其中的“1”主要指的是教材中的某一篇课文,或者与课文相关的某一内容、主题等,比如文章的写作特点、写作类型、文章主旨、思想情感等。而“X”则是教师以“1”为基础拓展、整合出来的多篇文章,“X”当中的每一篇文章或读物都具有与“1”相关或相同的特质,比如,若“1”确定为以亲情为主题的文章,那么“X”也需要围绕亲情这一主题进行拓展、整合多个其他文章,并为学生组建多元化阅读活动或阅读任务。让学生以“1+X”为主要形式进行多篇文章的阅读,学生会从这一类文章或读物当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在“X”这个篇目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为自己提供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X”能够满足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学生会更加乐于、善于阅读,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知识、思维、能力、品质都会得到发展,“X”尤其对于学生阅读能力、阅读素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这也是教师构建“1+X”群文阅读校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二、实施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有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总量,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
由“1+X”群文阅读的概念可知,它是以课内文章为基础,为学生拓展多篇课内外其他相关文章进行阅读的教学模式。因此,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总量,阅读总量的增加自然会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知识,其中不仅包含语文学科当中的知识,还包括阅读文章中涉及的多元化知识。比如,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这篇文章时,若教师以“1+X”的形式为学生构建以“宇宙”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活动,那么学生就有机会了解到更多关于宇宙、太空、地球等方面的知识,这对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会接触不同类型、角度、水平、内容的文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文章进行品读、分析、理解、学习,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就能够学会辨别文章的好坏,并能够从优秀文章中学会各种写作手法。学生能够学会转换读写角度,在面对一篇文章时能快速发现文章的特点及问题,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另外,经过多元化文章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发展,会拥有更加开阔的阅读视野,自主寻求更优秀的文章进行阅读,这也能为学生文学鉴赏的提高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3.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实现有效阅读的基础,同时也能够成为学生阅读的动力。教师在阅读教学期间,也需要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放在首位。在“1+X”群文阅读模式当中,学生的阅读量会持续增加,但阅读理解能力的养成,不仅需要学生完成阅读,还需要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能够深度剖析文章,比如情感、情节、逻辑、手法等各个方面。教师在实施“1+X”群文阅读期间,会结合多元化教学方法、活动,促进学生实现深度阅读,强化其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并促进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当中,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有助于拓展、深化课内阅读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来源于教材,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们了解到,单纯依靠教材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各学段的阅读需求,单纯依赖教材会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在“1+X”群文阅读模式之下,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拓展课内外文章,这不仅能促进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还能充实阅读教学内容,逐渐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让阅读教学更有深度、广度。
三、基于“1+X”群文阅读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1+X”主要教学方向
我们能够从“1+X”的概念当中了解到其主要结构,即“1”篇文章、一个主题、一种方向等,结合“X”个同系列文章或读物,教师可在未来的教学当中以这个结构为基础进行校本课程的构建。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性,阅读本身就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学习活动,很多学生单纯应付课内文章的学习就已经比较吃力,再整合更多难度较高的课外文章,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更大的学习压力,进而产生反感、抗拒等心理。因此,教师在构建“1+X”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学生各学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以提升其阅读能力。
比如,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为学生引入绘本主题阅读,以教材文章内容为出发点,为学生整合多元化、同类型的绘本内容。绘本主要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展示故事,低学段的学生对这种教学形式更感兴趣。绘本中的绘画会辅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且完全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中学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些短篇文章,中学段的学生年纪相对较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阅读长篇文章的能力,教师可以短篇文章为主,为学生构建“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尊重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结合教材为学生适当组建长篇文章的群文阅读,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面对长篇文章也能有效进行理解与思考,教师可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发展目标,展开系统性群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度探究多元文章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体会不同主题文章的风格,以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2.做好课前教学准备,科学确定“1”与“X”
“1+X”群文阅读课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1”与“X”的确定,尤其对于“1”的确定,这是构建群文阅读内容架构的基础。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科学设定“1”,并有效结合“1”确定“X”。“1”的确定可以是任意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以文章为基础分化出来的其他内容,如一个主题、一个表达手法、一种文章类型等,教师可结合各阶段教学需求进行合理选择。比如,若教师将“1”确定为以教材文章为基础的某一个主题,那么教师就需要在此基础上,合理扩充课外阅读篇目。例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将主题设定为“历史”,那么“X”的组建就需要围绕“历史”这一主题进行构建,教师可线上收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历史篇目或书籍,如《少儿版中国历史》《少儿版上下五千年》等,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一些比较典型的篇目,并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来,让学生从中选择一篇或多篇自己更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文章评析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或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可以写读后感,也可让学生结合阅读自行创作,如此不仅能促进学生形成自主阅读意识,还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深化理解文章的内涵。
3.深度分析阅读内容,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不仅要学会阅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理解,这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之一。小学生由于其逻辑思维、认识能力等都处于初级阶段,对文章的理解停留于表面,在阅读期间会遇到很多问题。在“1+X”群文阅读当中,学生的阅读量会逐渐增加,但如果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以支撑相关阅读活动,最终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善于在阅读期间引导学生深度分析文章内容,在自主分析、探究、交流、总结的过程中,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阅读期间,需要将不同文章整合起来,通过对每个文章的融合、阅读、思考、分析、判断,来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很多学生在思考、分析与判断等方面会存在较多问题,经常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面对文章不知道该如何阅读或从哪一角度进行思考,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指导。
教师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散思维,以此促进学生深度分析阅读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比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时,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狼牙山地区五位八路军英雄的英勇事迹,根据这篇文章,教师可选定“抗日战争”为主题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为学生拓展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文章,如《王二小》《小英雄鲁小花》《我的战友邱少云》《小英雄雨来》等,在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与思考,如“这些故事当中的主人公都有哪些共同特点?他们为什么要同日本人作战?小英雄雨来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投降?邱少云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些问题会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章,并寻找、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就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思想品质产生影响的过程,学生不仅能通过群文阅读提升阅读能力,还能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
4.结合“1+X”组织阅读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渠道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一门学科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其学习态度及质量,若学生本身对阅读并不感兴趣,那么在“1+X”群文阅读教学期间,就会出现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课上及课下都鲜少主动阅读课内外文章,这会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形成较大阻碍。为此,教师可通过阅读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比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竞赛,教师可定期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发布群文阅读任务,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自主阅读,利用教学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再如,教师还可基于某一群文阅读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例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为学生拓展更多抗日战争题材的篇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群文阅读,并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改编“剧本”,自主分配其中的人物、台词等,最后为学生提供空间及时间让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师也能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否存在误区。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养成自主阅读兴趣,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文章进行改写、转述,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其写作能力、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1+X”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无论对学生还是语文课程教学本身都具有积极作用,在未来的教学期间,教师应注重这一理念在教学中的有效融合,研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为学生创设“1+X”教学模式,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 滚多锦《小学高年级语文“1+X”群文阅读议题实践与探索》,《教师博览》2023年第15期。
[2] 黄金春《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教师》2023年第9期。
[3] 曹亚丽《基于统编教材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方法的探索研究》,《当代家庭教育》2022年第30期。
[4] 林小燕《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名师在线》2022年第26期。
[5] 王渊荣《基于“1+X”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年第8期。
[6] 邱玮《小学“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江西教育》2022年第16期。
[7] 周锋《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山西教育(教学)》2021年第12期。
[8] 夏国红《小学语文“1+X”模式下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讨》,《新课程》2021年第48期。
[9] 单蓉《“1+X”群文阅读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快乐阅读》2021年第20期。
[10] 孙晓萍《刍议小学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学园》202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