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设情境,让高中政治课堂“活”起来
作者: 穆乐永
摘 要:“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中政治课堂要丰富精彩、引人入胜,就要有“源头活水”。有的教师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念念不忘。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不但要内容丰富,而且要形式新颖。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要尽力使自己的每一堂课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那一缕清澈的“源头活水”,我们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关键词:高中政治 兴趣 图画 记忆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3.058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新时代、新要求、新目标下,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会主义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心中挂念着父老乡亲。再好的教学内容也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现出来,如果教师的教学形式陈旧,再好的内容最终也无法准确传递出去。丰富而新颖的教学形式,富有穿透力的声音,逻辑清晰的思路,一手苍劲有力的板书,一幅简洁明了的小画,都是一堂精彩的政治课堂所需要的。
一、“小漫画”大作用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的内容理论性强。在探究“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议题时,教师需要明确“扩大内需”的含义,如果泛泛地划划背背,学生一定是满头雾水,不知其所以然。如何使得抽象的理论变为活生生的现实,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笔者为此设置了一幅漫画。如下图:
教师接着抛出了如下几个问题:1.消费属于需求侧还是供给侧?2.消费的内容包括哪三个方面?3.消费拉动生产还是生产拉动消费?如果人们都不消费对生产有哪些影响?4.生产属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生产创造需求还是需求创造生产?如果生产供给侧出现问题,对我们的生活会造成哪些影响?5.目前我国在供给侧和需求侧面临的实际问题有哪些?采取哪些措施解决?
通过一幅漫画,整个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就一目了然。与空洞的说教相比,课堂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反应非常迅速,彻底突破了课堂的难点和重点。
有时候,一句话、一首诗、一句谚语、一幅漫画都会成为神来之笔、点睛之笔。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到处充满着智慧的火花,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如何使之变成课堂的点睛之笔。在探究活动中,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都能准确回答以上大部分问题,部分同学甚至提出了更加有深度的问题,教师不禁感叹,原来学生如此有想法,有如此独到的见解,令人刮目相看。教师对“教学相长”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有的学生甚至提出“新旧动能转换”“房地产以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房地产倒下了,没有新的产业接棒,是不是经济会进入萧条”,如此有深度的问题居然出自一名高中生之口。教师就此和全班同学展开了深入探究,到底谁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下一个接棒者呢?部分同学认为是半导体产业,领军企业是华为、中兴、腾讯等企业,还有的同学认为是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理由是能够带动上下游很多企业,华为的突破意味着我们形成了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这时有位同学突然提出以下问题: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其供应链和产业链被美国卡脖子,我们非常难受。半导体产业是科技王冠上的明珠,将会带来数以万亿计的收益,这几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说明我们的半导体产业链非常薄弱,该如何保障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安全和韧性呢?答案就是要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实现100%的国产化,彻底和美西方国家脱钩。
另一部分同学则提出不同意见,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大趋势,如果和美西方全面脱钩,就会重走闭关锁国的道路,与我国的开放发展理念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相违背。在供给侧,我们当然要掌握核心技术,以免受制于人,保持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但如果不注意斗争策略,会自绝于世界。
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光刻机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再难的技术也是人做的,中国不缺人才,不缺资金,现在所缺的只是时间。再过几年,必然全面突破美西方的技术封锁,因此,我们所缺的是信心。还有一部分同学则展示了平时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介绍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现状,以及所获得的重大突破性进展,获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笔者为两组同学的观点碰撞感到震惊,在辩论中,学生们无不闪现出辩证的火花,通过碰撞,大家一致认为,我国既要自力更生,也要对外开放。在探究辩论之前,供给侧、需求侧、新发展格局对他们而言就是遥不可及的天书。在探究辩论之后,这些知识就是简单的道理。不怀疑不能见真理,不辩论就不能出真知。探究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学生不再是象牙塔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只是一幅简简单单的漫画,居然带给学生这么丰富多彩的灵感,迸发出这么多绚烂多彩的火花,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一块砖头引出了这么多美玉,真是令人赞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最终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同学们纷纷表示希望以后教师继续采用这种方式上课。这也给笔者带来惊喜,准备一堂高质量的政治课确实很辛苦,但是与学生的学业比起来,一切都是值得的。那种被学生认可的幸福感、喜悦感、获得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这堂课给笔者的启示是,要增强课堂的活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引导是最关键的。教师要有四两拨千斤的能力,要有洞察和把握全局的素质,牢牢控制课堂的节奏和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读书、多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一幅简单的国画也能解决大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理论性更强,有同学反映课堂教学太枯燥,即便是记住了,很快就会遗忘,不少人为此苦恼不已。笔者设置了几幅国画,在学习的时候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反馈非常好。从这个教学实践案例中可以看出,最难的东西其实就是最简单的东西,化繁为简,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解决了令人心烦意乱的机械记忆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图1所示:
教师展示图片后,要求学生“照葫芦画瓢”,然后抛出以下问题:
将对外开放意义知识点的“关键词”写在“知识树”上,并相互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相互探讨国画的技法,研究如何将关键词标记在画上,才会更美观,更容易记忆。
同学们完成后,笔者让他们说出改革开放的意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能熟练地将教材内容背诵下来。有的同学问,是不是学习别的章节内容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还有的同学希望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画,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强记忆。
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颗竹子(如图2),另外一位同学则画了一株兰草。学生的创造力令人赞叹,看来学生不缺闪光点,所欠缺的是发现其闪光点的眼睛。教师立刻对两位同学给予了赞扬,并呼吁全班同学鼓掌,感谢他们给全班同学提供了学习灵感。不要小看这简笔画,其作用不容小觑。研究表明,学生对图片的记忆力比单纯的文字要强几十倍,且不容易忘记。学生亲自作画并将课本内容标注在画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会在其成长过程中,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记。即便是多年以后,他们依然能够清晰记得那一笔笔和一个个跳跃的字符。这样的课堂,哪一个学生不爱呢?师生关系怎么会不和谐呢?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怎会不提高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正确“三观”能够一步步树立起来。一场活力涌动、魅力四射的课堂,在不知不觉间就构建完成了。
对学生而言,他们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领略国画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获得感。多年以后,当同学们在交谈时,常回忆起政治教师有趣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甘于清贫的教师,能够桃李满天下,被学生回忆,也是一种幸福。
三、创设真实情景,让全体同学积极参与进来,是政治课堂“活”起来的重要因素
在高中政治教材选必二《法律与生活》中,三大程序法是难点,这对高中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而教材只是提纲挈领地描述,很多内容都是一笔带过。比如,三大诉讼法关于回避的一般规定、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庭审程序、法律援助等知识点,都是既陌生又抽象的知识。如果没有生动的案例,不能够身临其境,学生很难掌握这些内容。在学习探究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一堂模拟庭审课,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认真而充分的准备,对即将开始的模拟庭审充满了期待。笔者在模拟庭审的程序中故意设置了十几处错误,让旁听学生找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设置的陷阱如下:1.证人需不需要回避;2.合议庭审判长目睹了该起案件发生的经过,审判长该不该回避;3.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以后,询问原被告双方,有没有提出回避申请的事由;4.审判长敲法槌,宣布法庭开庭,紧接着询问原被告双方接受不接受调解,该程序是否合法;5.被告是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没有聘请辩护律师为其辩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直接指派律师为其辩护,该程序是否合法,说明理由;6.原告为了获取证据,偷偷地在被告的办公室放置窃听窃照设备取得证据,被告提出质疑,该证据能不能被合议庭采纳?请说明理由;7.在庭审中,公诉人在讯问被告时说了以下话语:被告必须如实向法庭提供自己的犯罪证据,否则,公诉人将建议合议庭从严惩处,公诉人的发言有效还是无效?请说明理由。
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模拟庭审。控辩双方围绕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客观性,进行了讨论。学生们从刚开始的紧张兴奋,到后来逐步进入角色,渐入佳境。为了“应当”还是“可以”两个法律用语的适用语境,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双方质证的焦点在于被告年龄和是否到过案发现场,虽然在模拟庭审过程中,学生们漏洞频出、错误连连,但是,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引经据典,力求置对方于不利地位。旁听的同学也能够全神贯注,力求捕捉到控辩双方的每一处错误。在模拟庭审结束以后,教师首先请合议庭的三个成员谈他们的感受,作为主审法官,在本次模拟庭审中有哪几处错误。他们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因过分投入,居然言之凿凿地说合议庭没有犯程序性错误。旁听席的同学对他们的错误一一指出,审判长与被告是曾经的师生关系,审判长应当自行回避。模拟庭审的审判长立刻反驳,尽管曾经是师生关系,多年不联系,而且自己出于公心,绝对不会枉法裁判。旁听同学立刻反驳,只要存在有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事由,合议庭组成人员就应当自行回避。旁听同学还指出,刑事诉讼怎么能够调解?三位合议庭法官目瞪口呆。即便是可以调解,也是在法庭辩论结束以后才可以,怎么刚一开庭就开始调解?教师要求旁听同学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令教师惊讶的是,他们给出的理由令人信服,未经法庭调查,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怎么能够做出公平公正的调解。这一精彩的回答引来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经过这次模拟庭审,同学们大开眼界,原来诉讼法对庭审近乎严苛的规定是有深刻寓意的,那就是维护公平正义。本次模拟庭审,解决了许多问题,突破了学生知识学习中的难点。同学们意犹未尽,课堂非常活跃,实现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次模拟庭审给笔者的启示是,一句口号比不上一次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次模拟庭审会给学生带来终身的美好回忆,法律就在身边,原来政治课还可以这样上。这种教学模式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不但要内容丰富,完成教学目标,还要形式新颖,引人入胜。适合学生实际、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才是最好的课堂。时代在进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政治课的灵魂在于紧扣时代的脉搏,和时代同频共振。
总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承担着帮助学生“系好人生扣子”的历史责任,但是,新颖的教学方式同样不容小觑。为此,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做全能型人才,要多读书,多学习,要写一手好字,画一幅“好画”,略懂音律,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三观”教育,这是每一个政治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李英《激活政治课堂,向“寒窗苦”说不》,《成才之路》2007年第24期。
[2] 崔玉坤、张国军《让思想政治课堂“活”起来》,《吉林教育》2019年第19期。
[3] 朱娟《临场发挥、顺势而为打造精彩的思想政治课堂》,《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