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与实践途径
作者: 闫玉环摘 要:平时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之外,还要求在大部分学科当中渗透德育,处在启蒙阶段的小学语文学科就是进行德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十分关键。德育可以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乐观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们能够有效提高生活品质。可见德育发展多么重要,德育也随着社会的改革逐渐成了我国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并且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的内容。那么问题来了,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够将德育有效渗透在自己的教学当中呢?本文主要将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时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分析,针对这些误区提出了相应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从而进一步从实践角度上出发,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德育渗透,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渗透 实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3.027
众所周知,德育就是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换句话说,德育就是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对受教育者实施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和思想观念贯彻到学生的生活中,因此这是一种道德内涵化的教育活动。另外,小学语文正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学科,但是受到某种观念和以往传统单一式教学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过程当中还存在不足。目前,开展德育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推动学生的群体情感、自身价值观等的发展,因此,德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拥有正确良好的思想价值观以及丰富健康的情感体验和伟大的理想,学生们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个人能力,同时能更好地成为一个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并且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除此之外,正是因为德育教学对于学生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教育工作者们要全面重视德育教学的影响,进而不断强化语文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在学习语文科目时,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以及许多伟人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其他事迹,从而能进一步为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价值观。不仅如此,学生们也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积极因素和具体表达的思想,因此加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关键的作用。
一、德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时期是学生思想品德和大脑开发的初级阶段,也是德育意识最佳形成的关键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已经成为关键的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包括人文情感和文化思想,它们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德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可见,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及时将德育引入课程,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育工作者提高语文教学水平,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为学生们之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生目对所有事物的认知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并且对知识的接收能力以及辨别是非能力还很薄弱,需要教育工作者正确指导和纠正。学生的思维还处在启蒙时期,但是他们对周围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求知欲较强,因此有很高的可塑性。语文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还要高度重视德育,并在一定程度上在教学工作中有效进行德育的渗透,让语文教学和德育相结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为小学生之后的学习和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在这个阶段的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是最好最关键的时期,可以进一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实现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培养出品质和学习兼优的学生。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1.不够重视德育
随着当今社会受到一些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有些人早已把德育因素抛诸脑后了。并且大多数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更注重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古诗、课文背诵的熟练程度,而忽视了语文学习中的德育渗透。目前为止,在以往传统单一模式的影响下,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还是将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将考试分数作为学期末评定学生成绩和平时表现的标准,并且以往教学模式一直采用灌输知识的形式,学生只能处在被动的地位来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理论,从而进一步从根本上忽视了德育的渗透过程,没能完成指定的德育教学任务,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教书育人得不到稳定发展,达不到良好稳定的基础。
2.教师整体综合素养偏低
众所周知,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学习探讨、展示自身个性才华、师生之间情感互动交流的大舞台。但大部分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职业素养存在着明显缺乏和不足,主要是对语文教材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包括自身德育教学观念也十分落后,将学生的道德素养抛诸脑后,也不能实现德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更谈不上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想进行德育的渗透,就需要具备有关德育的技能,同时还要有充足的关于德育的知识理论,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为德育教学融入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才能。
3.过于夸大语文课程的德育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语文德育渗透的极端现象,通俗说是在夸大小学语文的德育地位,甚至把语文课当成了德育课来讲。另外,在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背景下,语文课本中的人文因素日益增加,这样一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会过于针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拓展,并且一味追求学生在思想道德上的改善,从而过度讲解一些政治知识理论,把语文教学课堂慢慢变成了思想道德课堂,进而忽视了语文教学中有必要进行的基本课程任务。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与实践
1.选择相关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语文教育工作者主要是以教材内容为主,将其作为渗透德育的基本素材。教育工作者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合理的渗透德育的工作,并且将德育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二者融入在一起。另外,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困难和挑战,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厌学心理。教育工作者可以先让学生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讨论和交流沟通,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存在的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
比如,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上课过程当中,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并且总结中心思想,让学生们自己去深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真实情感并进行思考和分析,产生一定的共鸣,进而实现德育的教学。
2.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在语文课堂当中,有效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关键途径,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素养,进而使其逐渐理解和掌握与语文相关的一系列知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工作者需要提前了解德育的关键内容,这样不仅能在课堂当中进行德育教学,还能在语文教学中及时将中国传统美德和伟人事迹引入课程中。
举个例子,比如在讲一门课程时,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什么,围绕着这个主题具体写了什么,并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此外,学生们在学习过程当中要加强互相帮助,这是学习的主要方式,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更加懂得感恩的道理,也有利于语文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所有事物,具有辨别能力,以及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3.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的德育渗透水平
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尊重并倾听学生的想法,在此基础上传授知识,做到为人师表。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德育渗透水平。在教学过程当中,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中渗透德育的真实看法和掌握程度,进而将直观的德育教学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去,并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观念,拥有健康的身心。由此可见,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育工作中,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和思想观念,还未将来德育渗透到其他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德育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结构也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善,首先通过文学作品的引导,针对语文课程进行德育的渗透。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以语文教材内容为基础,及时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并且找到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德育活动。将其通过有效的方式展示到学生面前,让学生自主发展德育,提高自律性,将中国历史或文学作品中有学习价值的人物和事都引入进来,学生们通过分析和研究,全方位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举个例子,比如在讲述一篇关于冒险的课文时,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将课文内容与德育结合起来。这篇课文虽然只是选取了整本书的一部分内容,但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让学生们先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身的能力来理解这篇课文,从而获得教育意义。在阅读完之后,教育工作者可以提出问题,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进行解答和纠正,如此一来,学生就会逐渐对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从阅读课程来看,了解课文主人公发生的故事,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身心。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结构丰富多样并且有趣,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课程内容带领学生们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当遇到难以理解的课文时,教育工作者应该让学生们自主去探究分析,并且在这一过程当中,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课文中人物丰富的情感、文中人物的“美”和思想道德。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和习惯,还可以促进和推动学生德育知识的稳定发展,为以后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5.应用语文作文练习,促进德育的渗透
作文的学习是让小学生们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且小学生还可以通过作文的学习,将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许多领悟和思维方式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应用作文的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向学生们渗透德育思想和内容,不断丰富小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比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针对社会中的一些普遍现象,让学生们进行写作练习,在小学生根据作文要求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也是换个角度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一场德育教学的过程。语文是一门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发现的新鲜事物,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语文理论知识。该过程主要也是教育工作者向学生们渗透德育的关键时机,因为学生可以在这个阶段获得德育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自身的实际生活当中,从而让教育工作者在传授德育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为基础的学科,并且还是每一名学生的必修课。此时此刻,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分帮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当中学到德育知识,从而促使学生成为拥有崇高理想和高尚道德以及具有健康审美情趣的人。如此一来,学生们就会有着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为了使教学目标达到一定的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充分对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德育素材进行挖掘和整理,并且用学生所喜欢的方式将其呈现给他们,充分抓住教学资源,把控好学生的年龄和自身性格特点,逐渐在语文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思想,进而让学生们感知德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所蕴含的道理,最后再通过增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接触社会,了解法律法规,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时刻保持文明的行为,这对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和拥有良好的身心健康都具有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戚万学、唐爱民、韩笑《改革开放40年德育理论研究的主题及进展》,《教育研究》2018年第10期。
[2] 杜时忠、孙银光、程红艳《德育研究70年:回顾与前瞻》,《教育研究》2019年第10期。
[3] 吴巧慧、晏宁、周志成、李亚文、赵辉、王鹤《德育工作精准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4] 马国峰、张立场、汤保国《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教育与职业》2020年第4期。
[5] 李新。杨杨。汪慧明《数学有“德”: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德育因素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年第1期。
[6] 张丽、安艳霞、何云峰《高校德育资源整合:阻滞因素与消解路径》,《当代教育科学》2020年第4期。
[7] 熊小健、陈晓峰、刘云龙《体育德育本体论绎——基于中西文化源头时期体育项目的再探索》,《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8期。
[8] 任学军、王彩霞《让德育之花在课堂绽放——探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学周刊》2020年第33期。
[9] 邬丽群、曲长海、刘华利《持续提升德育实践育人效能的原则与路径》,《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年第6期。
[10] 张锴、田银萍《论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意义及路径分析——以优化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五元文化”德育模式为例》,《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1期。
[11] 刘明松、魏广亮、邵泽伟《浅议小学语文德育的点、度、法》,《中华少年》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