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 刘宇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门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越来越重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语言的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在汉语教师原来的教学中,由于识字教学的方式比较枯燥单调,导致学生缺少了十足的乐趣,难以专心于语文的识字教学,造成语文老师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师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探讨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即改进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问题 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5.018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把识字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语文识字能力,才能在接下来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就目前来看,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生硬,并且教学的模式也比较单一,所以无法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能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为学生们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识字方案,从而导致语文教师为学生营造出来的语文识字教学课堂效果不佳。语文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要积极分析和反思自己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和创新自己的识字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提升语文课堂识字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
就一系列调查研究显示,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课堂上,往往过分关注学生们的语文学习状态以及学生们的期末考试成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语文教师忽视了学生们的识字教学。众所周知,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他们年龄尚幼,并且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们必须要掌握大量的汉字,所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这些小学生产生了识字的压力。对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来讲,由于他们的识字基础还比较薄弱,所以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课堂上采取传统的语文识字教学方法,那么在学生面对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时,就会产生严重的抗拒心理和畏惧心理,从而导致学生降低识字学习的兴趣,无法有效提高自己语文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问题
1.识字教学方式单调,缺乏新意
就一系列调查研究显示,在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语文教师过分重视教材当中的内容,所以他们往往将课本当中的内容当作重点向学生们进行讲解。小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开展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所选取的方法比较枯燥单调,缺乏创新活力,不能有效吸引学生们语文识字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们的语文识字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语文教师在引导他们进行识字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先教他们学会拼音,然后再教他们拼写这种固化的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在教室里,老师会给学生留下很多的练习语言的时间,当他们掌握了生词后,老师就会让他们进行口述。采用这样的过程式阅读教学方式,既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同时还会导致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语文识字能力,导致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汉字很容易就会被遗忘。
2.识字教育的目的不清楚、不科学
在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汉语识字教学时,要使学生认识汉字,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基本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对于语文课本当中的识字内容来讲,语文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们深刻掌握并且学会合理运用这些汉字。但是,在语文教师一系列的识字教学课堂上,教师由于忽视了课本当中的识字重点,所以要求学生们只掌握课后的一些语文字词。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虽然小学语文教师帮助学生们减轻了一定的识字压力和识字负担,但是却不利于学生们系统掌握全部的汉字,影响了学生们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采取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们进行识字,忽视了语文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容易就让学生们产生疲惫的心理和厌倦的心理,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在语文识字教学课上出现高耗低效的情况,不利于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文识字的学习。
3.识字教学的系统性不强,不符合学生们的基本认知规律
就目前调查研究显示,在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语文识字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所采取的最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就是随文识字,让学生们根据教材当中的课文以及新《课标》指出的语文教学流程学习相关的生字。语文教师采取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们进行识字学习,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违背了学生们的基本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们进行系统的识字练习。不仅如此,在教学课堂上,如果语文教师过分依赖课本当中的内容,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们的语文识字知识面比较狭窄,无法有效拓展学生们的语文知识和视野,很难激发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潜能。
二、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识字教学的措施
(一)慎用方法,尊重汉字的形成规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直以来,中国的汉字专家以及一线的优秀语文教师都对识字教学的方法下足了功夫,这些优秀的汉字专家和语文教师一边研究汉字的原理,一边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然后总结出在教学过程中的良好教学方法。例如,像以歌谣带动学生们识字,在诗词的旋律里,让孩子们学会认字,用新的技术和新的软件,让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然而,应该指出的是,在语文老师选择这种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汉字表意的特点,不能只依托汉字的构字原理,最终造成费力大、收效低。
举例来讲,在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们学习“满”和“荡”这两个字时,由于“满”和“荡”这两个字的字形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同时都具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偏旁部首,但是这两个字却是不同的结构,“满”字是左右的结构,而“荡”字则是上下的结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认识这两个生字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加强练习,让学生们正确认识这两个字,防止出现书写错误。在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们学习“满”和“荡”这两个字时,通过采取课堂小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主动去对比“满”和“荡”这两个字的区别。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们提供一个一次性纸杯和一大壶水,然后在教学时,利用大水壶给水杯当中倒满水,然后问学生们水满了吗?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给语文教师否定的答案,直到语文教师将水全部倒入水杯,水杯当中的水溢出来时,学生们就会提醒语文教师水满了。这时,语文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们追问:“为什么这个水杯不是透明的,但是大家却都知道水满了呢?”学生们马上回答语文教师的问题:“因为水已经流出来,洒到地面上了。”这时,语文教师就可以继续向学生们讲解水在水杯里装不下了,溢出来了,所以“满”这个生字在书写的过程中,三点水要在草字头和“两的”外面,因此这个生字是左右结构的。
等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们学会了“满”这个生字之后,就可以继续向学生们讲解“荡”这个字。语文教师将水杯里的水举起来,平平地放着。然后问学生们:“这个动作是汉字‘荡’吗?”学生们面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这种简单的问题,会兴奋地马上摇摇头说:“不是。”这时,语文教师再将纸杯当中的水倒回水壶里,然后举起水壶,抬着胳膊在空中左右晃动,水壶里的水就会跟着明显地晃动起来,然后语文教师再向观察水壶当中水的状态的学生们提问:“现在是汉字‘荡’吗?”学生们就会激动地回复语文教师:“这就是荡。”等学生们完成了汉字“荡”的认识之后,语文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们进一步拓展“荡”是一个动作,并且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所展开的一个动作,就像是水在水壶当中荡漾起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水在海里、在湖里、在水杯里荡起来。但是无论是海水还是湖水,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水是不会流出来的,所以荡这个字的三点水需要在里面。因此,我们在写“荡”这个汉字时,水必须要藏起来,藏到草字头的里面,所以“荡”这个字是上下结构的。
(二)优化识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识字性
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他们的年龄尚幼,身心发育还不成熟,所以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只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的语文识字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们全身心地融入语文识字教学的课堂当中,感受汉语文化的魅力。在语文教师进行识字教育的同时,应主动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对语文教师的基本需求,转变以往的传统观念。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自己的语文识字教学手段,提升语文识字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识字兴趣。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语言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吸引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识字效率。语文教师通过将多媒体设备引入语文的识字教学课堂当中,通过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一些动态的语文识字画面,加深学生们对汉印象和认知,帮助学生们形成书写记忆。
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采取游戏识字法、音乐识字教学法、故事识字法等,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语文课堂识字效率,帮助学生们营造出温馨、和谐、舒适的语文识字课堂学习氛围,减少学生们在语文识字过程中所产生的枯燥感和乏味感,促进学生们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创设实际情景,提升学生们的语文识字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识字情景创设的重要性,通过为学生们营造具体的语文识字情景,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完全投入汉语的识字教学中去。
部分小学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识字教育时,忽略了其重要作用,所以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学生们的汉字教学与阅读教学分割开来,从而影响了小学生们语文识字课堂学习的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杜绝上述情况的发生,就必须要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搭建起一座语文学习的桥梁,使他们在进行阅读时,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阅读素养。由于课本当中的阅读内容具备很强的逻辑性和情感特点,所以小学生们在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投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汉字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把握这个特点,让学生们在进行语文阅读时,重视对课文当中生字字义的理解,扩展学生们的语文阅读知识面,扩大识字量,提高学生们的语文识字能力和水平。
(四)注重因材施教,增强班级整体的识字水平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每个小学生的语文识字基础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识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由于一部分小学生对汉字比较敏感,所以他们的识字速度也比较快,因为有些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识字的速度也会慢一些。所以,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注重因材施教的语文教学方法,关注班级内所有小学生的语文识字状态,根据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针对每个孩子,制订个性化的阅读计划,以改善他们的语感和阅读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小学语文老师要采用不同的识字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识字策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识字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采取科学和有效的语文识字方法,尊重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注重因材施教的语文识字教学原则,为学生们制定个性化的语文识字教学方案,提高小学生识字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傅莹《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初探》,《名师在线》2020年第4期。
[2] 江丽珠《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浅探》,《黑河教育》2019年第6期。
[3] 袁燕燕《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名师在线》2019年第10期。
[4] 梁翠华《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谈》,《教育观察》2017年第5期。
[5] 孙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识字》,《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年第2期。
[6] 蒋莉《趣味识字教学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新智慧》2019年第1期。
[7] 高莹《浅析如何利用儿歌来促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国新通信》202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