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维导图用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意义与策略
作者: 伍艳茹摘 要:为了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效率,本文将结合思维导图展开相关研究,主要论述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分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指出其中问题,最终介绍思维导图对写作教学的意义,并提出对应的运用策略。期望能够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帮助教师做好语文写作教学工作,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教学改革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6.014
课程改革背景下,人们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效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写作教学应当结合社会需求,努力提高质量与效率。该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难度,单纯依靠传统管理方式难以达成。现在普遍提倡教师将一些利于教学质量、效率的工具带入教学工作中,思维导图就是较具代表性的一种工具。有理论指出,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于写作教学质量效率有显著提升作用,这使得思维导图得到了广泛关注。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使用思维导图才能发挥其全部作用?如何有效地在写作教学中推广思维导图?值得语文教师思考。针对这些问题,也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思维导图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化图形,通常由若干个节点与分支组成,其中每个节点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且有明确的方向性指示,这样人们就能通过思维导图来展示思维过程。以解决问题的思维为例,对应思维导图中的各个阶段展示了分析问题的顺序与要点,明确了要解决问题需要先思考什么、后思考什么,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故依靠思维导图可以让人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工具,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思维导图都能够加深学习的深度,让学习者看到深层次的知识,促使学习者摆脱机械的记忆。与此同时,分支与思维导图中的对应节点有关,可以将其视作某个节点的延伸或细化内容,这有利于人们根据分支破解、学习当下节点难题、知识点;且分支之间也可能存在联系,故分支在思维导图中的排列依旧要遵从“先后”等顺序原则,以便更加清晰地展示思路过程。
早期思维导图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主要用于业内培训等工作,而当时思维导图就展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故在之后的发展中,思维导图逐渐开始向其他领域渗透,其中就包括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思维导图成为一种教学工具,而相比于其他教学工具,思维导图没有出现受学科壁垒限制的问题,可以广泛应用于任意学科。因此从教学角度出发,可以将思维导图定义为一种通用性的教具。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初中语文写作现状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板块,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字共情能力、汉语应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内在的文化素养等,对学生未来学习、身心发展等都有重大影响,因此长期以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就一直得到人们的重视。这一基础上,国内初中学校在课改背景下均积极展开了写作教学改革工作,诸如优化了教学师资、引入了先进技术手段等。这些改革成果确实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效率等。但根据新《课标》和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改革工作还有待深入。某些相关教学领域内,有人秉持“问题导向”原则展开了研究,指出了许多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其中一部分问题是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解决的。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能够明确思维导图用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意义与具体措施。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很多问题都体现在学生学习上,如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难度大、写作实践能力提升缓慢等,这些问题对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效率都有很大影响,故教师要重视。
1.学生学习兴趣低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兴趣的高低基本上就决定了学生是否会认真学习。如果学生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学习兴趣低的现象,就说明教学质量会受到影响,同时教学效率也会被影响。而根据教学现状来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不少学生确实存在学习兴趣低的现象,在上课时经常开小差,自顾自做一些自己喜欢但与学习无关的事,又或者发呆、交头接耳……这些行为的出现,说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内容并不能吸引学生,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质量与效率自然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学习兴趣低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与教学内容有关以外,还涉及教师教学方式、学习难度等因素。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就要从多个角度去寻求方式方法。
2.学生学习难度大
学习难度过大,首先会导致学生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出现学习兴趣低的现象;其次,即使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的条件下,学习难度过大也会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合理把控学生学习难度。
当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确实会有意识地把控教学难度(对应调整学生的学习难度),但取得的效果不如预期,学生学习难度依旧过大,具体表现为:第一,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短时间内理解教师讲解的写作知识,而教师出于教学进度的考虑,也不能无限制地拖慢教学,故很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在没有理解现阶段知识的情况下进入下一阶段的写作学习,这时学生的学习难度还会进一步加大。第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各个写作知识点之间有密切联系,要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等,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当中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而实际上学生对于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认知并不充分,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陷,这也是学生学习难度大导致的。学生学习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主要通过口述、黑板书写等方式来传授知识,而这些方式比较传统,普遍存在知识内容展示不够直观的问题,还可能受到教师个人的口语表达习惯等因素影响,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
3.学生写作实践能力提升缓慢
提高学生写作实践能力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因此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写作实践能力的提升速度(速度越快,最终水平就越高)。而现实中,很多学生在写作教学的实践环节出现了实践能力提升缓慢的现象,同时大部分存在这种现象的学生在理论学习环节表现良好,对于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以及简单的练笔要求都能轻松完成,这说明导致学生写作实践能力提升缓慢的原因与学生个人的学习活动没有太多关系。从这一角度出发,将目光放到教师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许多教师都是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工作的,该模式下教师为课堂主导,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比较依赖记忆力,而记忆式的学习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内涵,很难在实践中自如运用。单纯的记忆不能保障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影响,一段时间后可能会遗忘,故此消彼长下,学生写作实践能力提升缓慢。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并借助其他策略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三、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及策略
(一)思维导图的运用意义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维导图能够直接或间接解决一些教学问题,诸如上文中提到的问题,说明思维导图是有利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可以推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朝前发展。第二,思维导图对于教师而言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它能够弥补教师在教学中无法依靠自身实现的一些目标。比如,教师依靠口述与黑板的数学方式可能无法清晰地展示思维逻辑过程,教师也深刻地了解这一点,但很难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优化,而思维导图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同时也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其不用反复对某个问题进行讲解。第三,思维导图还有利于学生消化课堂知识,也能给学生的自学活动提供帮助,如学生在课外想要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练笔,但却不知从何下笔、不知如何判断好坏,这时思维导图就能够给学生提供启示,也能帮助学生构建思路。
(二)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策略
为了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教师需要掌握对应的运用策略,下文进行简要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1.思维导图设计策略
思维导图的设计对后续运用有很大影响,因此要通过思维导图来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效率,教师就应当在课前有目的地做好思维导图设计工作。以学生学习兴趣低这个问题为例,思维导图的设计需重视两大要点:第一,教师必须针对教案中的写作知识点来设计思维导图,要先分解知识点,将其分为若干板块,生成思维导图的相关节点、分支,完成后应当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排列节点与分支,确保思维导图的基本质量。第二,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思维导图的设计中可以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如学生对于篮球运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以“篮球运动”作为教学主题,在思维导图中提出与篮球运动有关的写作范例,通过范例来讲解知识点。根据上述两大原则进行思维导图设计,首先可使思维导图的基本质量得到保障,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时的思维逻辑;其次,因为思维导图中有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所以结合教师的讲解,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在初中语文写作学习中的学习积极性、专注度得到提升。
2.将思维导图与学生自学活动结合
学生学习难度大的一大原因在于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不够直观,而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内容展示的直观性,学生直接根据思维导图来理解知识即可。因此教师将设计好的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教学,结合思维导图进行授课,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且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通过思维导图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可复制性”,将其与学生自学活动结合。思维导图本质上只是一种图形,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或者相关设备可以将其复制成无数份,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完毕之后,将思维导图的复制样本发放给学生,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自学活动中跟随思维导图来进行学习,借助思维导图学生的自学活动将事半功倍,直观、便捷地去理解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自学活动只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活动,不代表教师可以完全放任不管,这一点在思维导图的结合下也不例外。故建议教师在学生自学活动当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生保持联系,这样学生如果在跟随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时遇到难题,也能获得教师的帮助,或者教师可以定时与学生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思维导图中的知识。通过上面这些方式能够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
3.调换师生地位
学生写作实践能力提升缓慢问题的成因在于旧有教学模式中师生地位不合理,这不仅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效率有影响,还会限制思维导图作用的发挥,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可能不会主动跟随思维导图去学习、思考、联系等,因此思维导图的运用需要调换师生地位。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当遵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保障学生在思维上有充足的能动性空间,而自己则作为服务者、引导者、指导者等角色展开教学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给学生提供教育帮助。
即假设学生在写作中暴露出各种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展示范例,让学生了解相关写作手法的正确运用方式、运用效果等,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跟随思维导图来学习知识,最终将自身所学融入实践写作中,逐渐融会贯通后,其写作能力就会提升。如此循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速度会明显增快。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效率非常重要,而思维导图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理应得到推广。同时,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理论、实践水平,全面落实写作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燕芳《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之中》,《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0年第1期。
[2] 邓东《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年第10期。
[3] 张星奕《浅析思维导图如何在写作中实现思维的发展提升》,《考试周刊》2018年第59期。
[4] 薛彤《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说写能力》,《教师教育论坛》2019年第4期。
[5] 赖晓伟、徐亚姗《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中外交流》2021年第6期。
[6] 胡冬儿《试析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语文课内外》2019年第28期。
[7] 方彩丽《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新课程》2020年第6期。
[8] 管兆英《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作文成功之路》2015年第12期。
(伍艳茹,1984年生,女,汉族,甘肃玉门人,任职于甘肃省玉门市第二中学,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