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国际化培训体系建设方案研究

作者: 段昌东 张伟华

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国际化培训体系建设方案研究0

[摘           要]  对于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国际化,不管是“招进来”还是“走出去”,都是为了培养国际化、高质量的本土技能人才,促进各国民心相通。针对轨道交通领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项目,通过广泛调研企业海外项目实际需求,根据“走出去”企业需求制订海外轨道交通项目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方案,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研究:提升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实施国际人文交流、提升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水平;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职业教育搭乘“一带一路”列车,依托“走出去”轨道交通企业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更新职业教育国际化培养体系新理念,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

[关    键   词]  轨道交通;职业教育;“一带一路”;产教融合;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1-0033-04

一、引言

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题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充分拓宽了中国轨道交通行业“走出去”的渠道。现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已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轨道交通行业硕果累累。一是轨道交通建设领域:从东非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到能够实现区域联通的蒙内铁路;从帮助老挝实现从“陆锁国”转变为“陆联国”梦想的中老铁路[1],到实现东南亚“最快速度”的雅万高铁,伟大的中国铁路建设者们历尽千辛万苦铺设的发展振兴路,谱写了世界人民友谊的新篇章。二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十年间,中国中车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主动积极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轨道交通产品和技术服务遍布全球六大洲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模式从单一产品销售向全要素“输出”,充分展示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三是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领域:过去几年,一个个以中国古代杰出工匠鲁班命名的“鲁班工坊”[2],镶嵌在中国与世界同向同行的足印上。2023年,“墨子工坊”“高铁工坊”等品牌创建,标志着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学校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发挥职业教育优势特长、服务国际产能合作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3]。

二、研究方向

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包括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等重大举措,同时也包括开展务实合作、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等具体项目。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对于轨道交通职业教育国际化,不管是“招进来”还是“走出去”,都是为了培养国际化、高质量的本土技能人才,促进各国民心相通,以“走出去”企业为依托开设海外产业学院,是树立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新形象、打造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新品牌的重要举措。

三、建设方案

培养大量能够在“一带一路”沿线共建国家顺利开展技术技能工作的国际化人才,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阶段的必然需求。

(一)调研分析

针对轨道交通领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项目,围绕“双语师资提升服务”和海外“鲁班工坊”建设等,通过现场走访、电话、网络调研等方式,调研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等海外项目实际需求、需培训的工种、拟建设的培训包等情况,汇总如下(见表1):

1.调研企业海外项目轨道交通领域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海外项目轨道交通领域有中老铁路、泛亚铁路、雅万铁路以及其他海外铁路网建设方面。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海外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南亚铁路网建设方面。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海外项目主要有几内亚达圣铁路、阿富汗共和国医院、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亚吉铁路、阿尔及尔机场等铁路网建设方面。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铁路专用装备研发、制造、服务等领域,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公司产品已在尼日利亚、肯尼亚、埃及、埃塞俄比亚、乌兹别克斯坦、新加坡、老挝、委内瑞拉、几内亚、蒙古、以色列、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轨道交通项目中应用,包含新加坡地铁车辆段设备;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有轨电车车辆段设备;肯尼亚的蒙内铁路蒙巴萨、内罗毕机辆段整备、检修设备;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橙线地铁车辆段、停车场检修检测设备;乌兹别克斯坦的机车大修厂检修检测设备;尼日利亚的阿卡铁路机车车辆检修检测设备。

2.培训需求

(1)需培训工种

铁路网建设及设备设施运用与维护方面:对工程测量工、工程试验工、线路维护工、施工员、安全员、质量检测员、设备维修工等需求量大,同时明确需要专业的外语翻译人员(驻现场),包括语音翻译、文字翻译。

(2)对国内服务人员培训需求

企业对涉外服务的机械设备维修工等工种再培训的需求量大,尤其是大中专应届毕业生。比如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海外项目主要常年在外,主要派驻刚毕业的职业院校学生前往参与,管理人员派驻有丰富海外经验的管理者进行项目管理。而职业院校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更需要专业技术培训和语言培训。另外,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实践机会较少,毕业工作后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完全融入项目工作。但作为生产企业来讲,一般不具备专业的培训师对他们进行长时间生产实践项目的融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专业的结合实际的培训团队根据项目实际进行专项培训,最好是在项目部进行培训。

针对中老铁路、雅万铁路以及其他海外工程建设项目来说,中方的技术人员很少有机会进行双语培训。建议海外工程针对每个工种(包括专业技术工种和勤杂工如厨师、锅炉工等)进行更多的双语培训和基本的文化培训,比如常用语培训、专业术语培训、双方的基本文化(特别是项目所在地的一些风俗文化、民间文化、餐饮文化等),其需求量根据项目部的人数来确定,一般来说每个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务工人员等总共在200~400人不等。

由于海外项目的地质结构、气候条件、人员需求与国内不太一致,因此其技术的培训要有针对性,不能照搬国内的技术培训模式,同时由于是国内的技术输出,向海外展示我国的施工工艺,从一定程度来说,要求更高。另外,对财务人员、物资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也进行培训,其培训内容要结合外方金融政策、物资调配政策、安全底线和质量要求进行培训,不仅要培训专业知识,还要培训当地的一些“土政策”和“老办法”等,做到入乡随俗,才能干好项目。

(3)海外共建国家人员培训需求

因为施工的工艺较为复杂,其技术难度较高,所以施工技术的培训很多都在项目部所在地进行培训,由翻译人员和项目部的技术人员配合完成培训。而后期的管理基本属于模块化、结构化的“傻瓜式”管理,不需要太多的深层专业技能。所以海外国家的培训需求主要集中在对于铁路开通运营后的维护管理技术培训以及铁路运营系统培训。根据现场调研可知,铁路开通期间,海外运营国家对运营维护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训需求量偏大,全线运营维护和管理均需要本土人员进行,配置人员数量由线路站点的多少确定,平均按照每个站点50~100人。以中老铁路为例,在其本国境内有11个站,共需培训550~1100人。

(4)对于培训的师资要求

一是既能懂一点基本专业技能,又能非常精通境外语言。语言是首选,基本专业技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中方的技术人员传授一些就足够了。二是除了要精通对方语言,还需要了解对方的一些国家文化,避免在施工中由于语言交流不畅带来的文化冲突,进而造成项目施工的停滞。

(二)根据“走出去”企业需求制订方案

国际化人才已成为我国职业院校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之一。高质量的国际化技能人才应该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4]。根据“走出去”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过程中发现问题,逐步优化,提升职业技能人才国际化水平,制订了海外轨道交通项目双语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升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1)深化轨道交通领域国际合作基地建设

为搭建国际化“双元育人”的新平台,可以依托国内成熟且配套资源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或基地。首先,充分利用这些基地的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职业教育教师和研修班提供支持,留学生既能受益于中国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也能更好地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有利于他们快速成为兼具专业技能和语言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其次,借助行业企业的参与,让学生在类似于企业实际工作场景中进行实践学习,从而更快地掌握专业技术技能,提高其岗位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这种做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就业竞争力,也为行业企业输送了更多具备实战经验的技术人才。

(2)实施国际工匠培训工程

一是建立完善的双语职业培训体系,与国际专家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具体措施包括开发轨道交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培训教材编制及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细致规划。首先,制订符合海外轨道交通项目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其次,基于调研结果,设计适合海外项目的课程体系[5]。再次,编写双语培训教材,确保教材内容系统全面,涵盖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指导等多个方面。为了持续提升师资力量,需要为教师提供教材使用、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双语教学的能力。最后,建立相应的培训场所和设施,如教室、实验室以及模拟训练设备,以支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培训实施过程中,应按照既定计划开展理论授课、案例学习、实践操作及现场考察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6]。同时,建立培训评估机制,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培训质量。二是推进融通发展,丰富职业技能与学术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打造面向轨道交通专业的国际培训项目包。这包括核心课程国际培训项目包、专业技能课程资源包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课程资源包,并积极推动这些资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应用和推广。

(3)持续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研修班培养

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高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服务能力,职业技术学校作为轨道交通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教学单位,在海外留学生或研修班学员的培养方面必不可少。一是通过职教培训基地、实训中心、校企合作生产实践中心等进一步提升其轨道交通职业技能水平,授课教师为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教学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国际化教学资源。二是在语言培训方面,为了满足企业或职业领域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尝试构建语言互通协调机制,扩大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语言学习规模,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院校合作,在中国设立本国语言专业。同时,致力于培养“一带一路”所需的复合型语言人才,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人才的培养,加快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以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人才需求。

(4)职业教育标准国际化

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国际职业教育联盟的各种活动,例如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标准的编制或修订,也可以参与沿线国家职业教育标准的建设工作,同时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广“中国品牌”的职业标准,树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中国品牌”,有力地推动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