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金融专业“三美”课程设计策略研究

作者: 马越

基于OBE理念的金融专业“三美”课程设计策略研究0

[摘           要]  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际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金融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当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不全面、课程思政育人形式单一等问题,因此,要将课程作为育人主阵地,设计专业思政课程。基于OBE理念,以扩大知识与视野范围、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增强责任与担当意识为预期成果,从专业认知形成到专业担当强化逐步过渡,设计阶段综合学习内容和个体课程学习内容。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教育对人能力发展的作用,推动金融专业“三美”课程教育的实施,提升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教育效果。

[关    键   词]  OBE理念;金融;课程设计;“三美”课程;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1-0153-04

金融不仅是国家经济的核心,还是全球经济互动的关键领域。金融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与国际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了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一战略部署,不仅展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还明确了金融专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课程,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是传授知识的舞台,更是塑造灵魂、培育新人的摇篮。通过课程育人,培养具有扎实金融专业知识、高尚职业道德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专业人才,使其能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准确把握经济脉搏,为国家经济安全保驾护航,切实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助力提升国家在全球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一、理论基础

(一)OBE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简称OBE)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其核心为围绕预设学习成果开展教育活动。教师明确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成果水平,各教学环节均应为达成学生预期学习成果服务[2]。

(二)专业思政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推动思政教育与技能培养融合统一,提升课程思政覆盖面[3]。职业教育专业思政是以专业为单位实施专业与思政一体化协同育人的实践[4]。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核心思想之一,其包括需求、能力和社会关系三方面,能力发展尤为重要。人的后天能力发展受教育影响大,需采用适宜教育方式满足全面发展需求[5]。

二、“三美”课程的源起与设计原则

“三美”课程是金融专业选修课程,具有完整的课程体系,由多门课程组成,是我校金融专业的专业思政课程,也是专业美育课程。“三美”课程以“美在自信、美在创造、美在担当”理念为核心,在实践中优化现有金融专业教育内容与模式,强化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教育、美育的有机结合。“三美”课程的实践,使金融专业课程思政更系统、更深入、更融合,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创新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金融专业人才。

(一)“三美”课程的提出背景

1.党的指导思想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着力强调一体化协同育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从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再到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在一体化建设认识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2.专业育人理念

“三美”一词是对我校金融专业育人理念的概括,涵盖“美在自信”“美在创造”“美在担当”三个方面的内容。“美在自信”着重通过教育来增强学生对金融职业的认同感。学生通过学习金融行业文化的知识,加深理解,产生对职业角色的认可,增强职业自信。“美在创造”体现创新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它强调培养创新思维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在担当”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使命感。在此理念的熏陶下,学生逐渐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金融人,为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3.OBE理念对育人现状提出的解决路径

基于OBE理念,课程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应围绕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展开,确保学生在完成课程后能够达成预期的目标[6]。针对金融专业课程育人的需求与开展的现实情况,亟须构建一套全面、完善且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专业思政便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7]。

与传统课程思政主要依托课堂教学不同,专业思政的优势在于强调在专业教育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在职业实践中开展思政教育,体现了明显的“在地性”特征。专业思政的实施不限于课堂内外,还延伸到工作场所,通过一体化的教育策略:即统一的教育目标、双重主体(学校与企业合作)、双重课程(显性与隐性)和双重场所(校园与工作场所),确保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都有效进行思政教育,培养专业能力与政治理念相统一的复合型人才。从其优势来看,专业思政是课程思政的延伸与深化,使课程思政更具系统性和深入性,设计专业思政课程能够有效提升现有课程思政的落地程度。

因此,我校积极响应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党建在金融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学校以“红匠思政”党建品牌为引领,对专业思政既提出了要求,也指明了发展方向。金融专业在红匠精神的指引下,探索设计金融专业的专业思政课程,沿用金融专业的“三美”育人理念,命名为“三美”课程。

(二)“三美”课程设计原则

“三美”课程设计坚持三大原则——综合性、学生中心和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一个科学、系统且富有创新性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为金融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1.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体现了课程设计的跨学科特点[8]。在坚持党建引领的基础上,课程不仅涵盖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将创新创业理念和美育元素融入其中[9]。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通过精心设计,使各个部分能够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通过德育和知识技能教育的双重培养,结合美育的熏陶,达到德技并修、以美培元的教育目标。跨学科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审美情趣等多个层面获得均衡的成长。

2.学生中心原则

学生中心原则彰显了课程设计的人性化和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采用项目学习、案例研究和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原则

“三美”课程始终围绕着“美在自信”“美在创造”“美在担当”三个核心育人理念构建稳固的课程基本框架。从课程的总体布局来看,明确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金融专业素养为导向,确保每门课程、每个教学环节都紧密围绕三大核心理念。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多样性。对具有创新思维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金融创新实践项目和竞赛机会,鼓励他们在“美在创造”方面充分发挥潜力;对于关注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的学生,则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金融服务项目,强化他们在“美在担当”方面的意识和行动。

三、“三美”课程目标与预期成果设计

(一)“三美”课程目标设计

“三美”课程的核心设计目标在于通过专业与思政的融合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激发学生对金融职业的热爱与认同

通过深入剖析金融行业的职业特性与价值,激发学生对金融职业的热爱与认同。课程通过历史事件、实际案例、行业前沿动态等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金融行业的深刻理解和情感联结,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与归属感。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模拟实操、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

金融行业对从业者的道德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课程通过分享行业内的道德典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增强职业责任感,塑造其诚信、勤勉的职业品质。

(二)“三美”课程预期成果设计

OBE理念重点关注教育的最终成果,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能达到的具体能力。在“三美”课程中,预期成果的设计不仅要符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标准,还要融入对学生个人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此,成果的设定应包括认知(知识理解)、应用(技能操作)、分析(问题解决)、评估(职业责任)和创造(创新能力)等方面。“三美”课程的预期成果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视野

通过学习金融市场的演变、重大金融事件以及金融市场背后的心理和行为经济学理论,学生不仅了解金融产品和市场的技术细节,更能理解市场动态背后的人类行为和心理因素,有助于构建一个多维度的专业视角,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2.实践与创新

课程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创业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金融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分析市场数据,制订投资策略,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做出最佳决策。同时,探索金融服务领域的新模式、新方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3.责任与担当

课程通过讨论职业道德、社会责任以及金融服务的社会影响等主题,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金融专业技能用于更广泛的社会利益,鼓励学生参与金融知识普及志愿活动,将专业优势转化为社会价值。

四、“三美”课程的内容与评价设计

(一)课程内容体系框架

为了构建系统、全面的“三美”课程学习内容体系,我们设计了一个从“专业认知形成”逐步过渡到“专业担当强化”的渐进式模式,帮助学生从初步了解金融专业,到形成专业的思维模式,再到强化其作为未来金融人才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具体如图1所示。

(二)课程内容设计

1.美在自信——初步形成专业认知:金融历史沿革与金融心理学的引入

通过梳理金融行业的发展历程,学生了解金融的起源、演变和影响,有助于加深对金融行业的整体认识,理解金融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向学生介绍金融决策背后的心理因素,如风险偏好、群体思维等,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行为的心理学基础,为他们未来从事金融工作时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奠定基础。

2.美在创造——建立专业思维模式:创新创业实践、绿色金融与博美金融的案例教学

通过学习金融领域的创新技术、模拟实践创业项目,学生能够提升实践能力,开发创新思维。在这过程中,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提升专业素养。具体而言,分析绿色金融(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活动)和博美金融(广泛涵盖各种金融美学理念的实践活动)的实际案例,学习如何实现金融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同时提高金融服务的审美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具有前瞻性的金融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