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责任制视角下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赵莉莉

导师责任制视角下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0

[摘           要]  导师责任制是进行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重要的路径之一,为研究生提供重要的社会支持。通过对重庆市六所市属高校在校硕士研究生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从研究生、学校、导师三个角度探究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研究生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实践、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个性化和针对性不足、导师在职业探索方面指导不够。针对这些问题,从导师责任制视角提出相关策略,提高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助力研究生个人成长,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关    键   词]  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导师责任制;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发展平台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3-0009-04

一、引言

研究生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基石和主力军,近10年我国累计培养硕博研究生超700万人,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研究生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但是实现个人成长的需要,而且关系到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毕业人数逐年增加,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2020—2022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分别是66.25万、70.07万、77.98万。硕士研究生较之本科生的就业目标和期望值偏高,较之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偏低,在就业竞争和职业发展中的优势降低。加之产业转型升级、经济下行压力等现实,使研究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慢就业、违约现象较严重、就业结构和区域流向不合理等问题逐渐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力求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在各种影响因素中,有研究表明,职业生涯规划会对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产生影响[1]。因此,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研究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提升职业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其个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发展任务,也是高校研究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高校对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能力培养重视不足,职业生涯教育存在内容缺少个性化设计、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2]。2020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3]。导师理应成为研究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定社会支持。

本文希望通过探讨导师对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特定支持[4-5],促使导师充分发挥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第一责任人作用,正确引导研究生客观认识自己和职业世界,在科研学习中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减少与其他层次求职人员的不良竞争,推动社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调查问卷,对象选取包含重庆邮电大学在内的重庆市六所市属高校在校硕士研究生,回收有效问卷416份。研究对象分布情况如下:性别方面,男生206人,占比49.52%,女生210人,占比50.48%;年级分布方面,研一188人,占比45.19%,研二141人,占比33.89%,研三87人,占比20.91%;学科分布方面,人文学科(含文学、历史学、哲学)93人,占比22.36%,社会科学(含教育学、经济学、法学)49人,占比11.78%,理科45人,占比10.82%,工科198人,占比47.60%,其他学科(含管理学、医学等)31人,占比7.45%。参与调查的研究生结构分布合理,具有一定代表性。

(二)研究工具

结合陈玉香[6]、高晓旭[7]等人的研究和笔者多年从事研究生学生工作的经验,在访谈研究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认识、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形式、导师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形式等,共7道题。

三、研究结果

(一)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性认识及接受教育程度

表1相关数据显示,85.34%的研究生表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这表明研究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认识到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发掘自身潜力,增强社会认知,明晰自身优势,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增加个人成功的机会等,因此他们认同研究生需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表2相关数据显示,65.15%的研究生通过学校课程或非学校的其他途径学习过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但仅有11.78%的研究生会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开展科学规划和实践。以上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研究生接受职业生涯教育程度不高,特别是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和实践。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应充分结合研究生个体特点和学科专业开展规划指导。但目前高校从事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队伍主要由辅导员、职业规划课程任课教师、就业指导中心和与学生工作相关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校内外生涯教育专家等组成,多以兼职为主。这些人员不熟悉研究生个体基本情况,特别是学术科研情况,也缺乏对各专业领域发展的及时跟踪能力。队伍结构直接导致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化、科学化不够。

(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形式及满意度调查

表3相关数据显示,学校针对研究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仍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供实习实践信息和就业岗位信息、开展就业指导等形式为主。而开展生涯人物交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自我探索测评解读、职业能力培训等个性化教育明显不足,如一对一生涯咨询活动,仅有9.38%的研究生表示参与过。以上结果表明,研究生接受职业生涯教育指导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研究生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不充分,进而影响职业规划和职业决策。从表4相关数据可以看出,研究生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满意度并不高,“非常满意”的仅占18.99%,“比较满意”的占47.12%。这表明研究生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并未获得满足。在与部分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和导师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人认为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的自主意识更强、职业观更成熟、专业技能更全面,他们并不需要专门的规划指导也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样的认知使学校针对研究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形式、内容、资源等方面显得个性化和针对性不足。

(三)导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形式及满意度调查

表5相关数据显示,73.08%的研究生表示在导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其个人良好的修养对自己有影响,相关研究[8]也表明导师精神性指导行为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迷茫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40%左右的研究生表示导师对自己提供了中肯的评价、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以及针对性的发展规划指导。但选择导师能为自己提供项目参与和企业实习实践机会、提供与目标职业方向较吻合的就业信息以及就业意见建议等占比均低于30%,其中表示导师能提供与目标职业相关的生涯人物访谈机会的研究生不足10%。这表明,导师在就业指导、实习实践指导、生涯人物访谈等与职业探索方面的相关指导不足。表6相关数据显示,79.08%的研究生对导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这表明导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较大程度上得到了研究生的认可,但结合表4和表5的相关数据,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可能是受到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关系的影响。

四、提升策略

学校的宏观规划教育更适合通过导师这一微观途径作用于研究生的职业发展中,因此,从导师责任制的视角结合上述问题提出针对性提升策略。

(一)提升以导师为主导的教育队伍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高校应充分认识“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和作用,建立以导师为主导,辅导员、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校内外专兼职职业生涯教育专家等协同的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队伍。建立学习培训制度,积极支持辅导员、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特别是导师参与生涯团体辅导、职业规划师、就业指导师等资格认证和专业培训。将有关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指导、就业形势、行业发展趋势等内容纳入新导师岗前培训、在职在岗导师年度学习培训等教师培训体系。邀请国内外专家面向导师就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各项工作进行专题指导。建立导师挂职交流制度,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地推荐导师到企事业单位参加短期挂职。通过制度保障和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使从事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队伍掌握开展指导工作的必需知识,提升工作技能[9]。

(二)支持导师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分类指导教育

依据不同个体职业成熟度,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教育。研究生在入学初及读研期间,可多次参加职业成熟度测评。对职业成熟度评价较低的研究生,导师指导重点应是加强专业认识,引导树立规划意识,参与全面自我探索;对测评结果特别差的研究生,导师应该重点关注并推荐其参加专家个体咨询。对职业成熟度评价中等的研究生,导师指导重点应是引导他们结合自身专业开展职业探索,明确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培训实践等途径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针对性支持推荐他们参与企业中短期实习。对职业成熟度评价较高的研究生,导师指导重点应引导他们立足当下,鼓励他们根据制定好的发展路径实现目标,并指导他们适时调整修订发展路径。导师还应根据研究生个体职业成熟度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学习活动列入研究生不同学年培养计划,满足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获取的需求。在具体的指导工作和教育活动中,需要辅导员密切配合实施和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积极支持。

(三)导师助力搭建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平台

高校可以依托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计算机技术建立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平台,为精准、有效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在平台引进或自建职业成熟度测评系统,为研究生加强自我认知和导师开展分层分级的规划指导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平台职业探索共享资源库,导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在专业行业领域的资源优势,邀请行业专家、优秀校友、企业代表等进驻生涯发展平台,参与在线咨询、直播交流等活动。通过加强与企业项目合作,导师可以提供真实、有效的企业项目信息、实习信息和就业信息。丰富的职业探索共享资源有利于研究生形成个人职业探索网络。建立研究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数字档案,通过平台跟踪记录研究生在校期间思想心理状况、专业学习、学术科研、实习实践、职业素养、导师评价等指标,形成研究生个体发展路径评估和反馈[10],为导师、辅导员、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等协同开展指导教育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五、总结

职业生涯教育是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开展好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将积极推动研究生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导师作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特定社会支持,通过提升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力、开展分层分级职业生涯指导教育、充分发挥在专业行业领域的资源优势,助力研究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应充分发挥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和作用,为协同有效开展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提供必要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红霞,张建武,刘丽丽,等.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基于23所高校2019、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2,36(6):46-59.

[2] 覃彩连,陈荣枢.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3,12(7):62-65.

[3]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21)[2024-10-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009/t20200921_489271.html.

[4] 周林刚,冯建华.社会支持理论:一个文献的回顾[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3):11-14,20.

[5] 侯志瑾,白茹,姚莹颖.大学生生涯社会支持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4):439-442.

[6] 陈玉香,韦微,唐咸艳,等.医学院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12):175-179.

[7] 高晓旭,王陶冶.高校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以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23(4):76-81.

[8] 刘平青,季小童,崔遵康,等.导师精神性指导行为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迷茫感的影响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7):80-88.

[9] 孟祥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长三角9所高校的调研数据[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4):94-102.

[10] 王国亭.高校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78-79.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