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实习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
作者: 丁亚琼[摘 要] 实习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连接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桥梁,对普及化高等教育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而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国外文献进行梳理,对大学实习的教育价值、利益相关者的预期目标及其实现路径进行探讨,从而为我国各高校提高大学实习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关 键 词] 大学实习;体验式学习;批判性反思能力;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5)03-0169-04
实习(internship)是一种基于现实工作实践的体验式学习,为学生创造了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在特定专业领域短暂但实际的工作体验,从而促进学生从大学课堂到工作场所的顺利过渡,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现有研究表明,实习可以帮助大学生发展相关的专业技能和软技能,与专业人士建立联系,适应工作世界,并提高就业竞争力。西方高等教育强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高等教育机构就已经深入使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开阔学生的就业前景,以此回应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基本工作技能短缺的诉求。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普及化高等教育体系。马丁特罗指出,精英型高等教育首先关注的是培养统治阶层的能力和人格,使学生为在国家和学术专业中充当精英角色做好准备。[1]在大众型高等教育中,学校仍然是为了培养精英,但这是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精英,包括所有经济和技术组织中的领导阶层,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思路也从塑造人格转向传授更为具体的技能。而普及型高等教育则第一次开始关心为大多数人在发达工业化社会中的生活做准备。它的首要目的不再是培养精英,而是为全体公民服务。它关注的焦点是尽可能提高人们的适应能力,去适应一个以迅速的技术变革为特点的社会。换句话说,普及化高等教育是量与质的统一,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从“为少数行业培养有文化的人才”转变为“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所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2]当前,我国各高校培养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欠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存在,毕业生规格与国家和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还有很大差距。实习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环节,是连接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桥梁,是学生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阶段,是检验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对普及化高等教育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提高实习质量已日益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热点。与职业院校相比,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执着高层次学术研究和高级人才培养的综合类大学中,很多专业还都未实施实习计划。大学实习值得做吗?怎样做才能实现各方面的预期目标?当下我国的大学实习实践还处于推广的初期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与我国相比,欧美国家的大学实习实践起步较早,研究较多也更为深入,呈现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同步推进的样态特征。本文通过对国外文献进行梳理,对大学实习的由来及发展、教育价值、利益相关者的预期目标及其实现条件进行探讨,从而为我国各高校提高大学实习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一、大学实习的历史演变及教育目的
(一)大学实习的历史演变
1.大学实习的前身——古代学徒制
国外文献中谈到,学徒制是现代实习的前身,作为一种职业准入资格培训方式,早在距今4000年前的四大文明古国时期就已经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年轻人拜技艺精湛的人为师,在师傅的指导、监督下,学习一门手艺(例如锻造、木工、建筑等)必要的技能、经验和知识。当师傅认为学徒已成功晋升为熟练工时,也就是汉语语境中的“出师”,从师学艺的过程就结束了。发展到中世纪的欧洲,学徒的培训和就业条件在一份名为《学徒契约》的正式协议中有规定,该协议定义了师徒关系,一旦签署,即被视为保护双方的法律文件。
2.大学实习的概念基础——体验式学习理论
大学教育以追求高深学问为主要目标,而学徒制具有明显的职业教育性质。因此,很多学者并不认为现代的大学实习与古代学徒制一脉相承,而认为体验式学习才是大学实习的概念基础。体验式学习的前身Praxis,最早由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提出,旨在强调通过实践和反思获得知识的价值。出于对柏拉图反思性实践原则的传承与追求,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于1932年在其著作《经验与教育》中用他的经验理论抓住了体验或经验学习的本质,对许多人来说,这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批判。他认为,学生和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将经验转化为实用的知识。美国组织理论家库尔特·勒温将杜威的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他认为个人和组织的发展源于个人或群体设定目标、对先前经验进行理论化、在工作中试验该理论以及根据体验的结果修正目标和理论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初,在对杜威、勒温等体验式学习理论总结的基础之上,戴维·库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体验式学习理论创始人,在其著作《体验式学习:体验——学习发展的源泉》中第一次明确定义了体验式学习,他指出体验式学习“是通过经验的转化创造知识的过程”,体验式学习模式是“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习者参与其中获得个人经验,然后学习者对所进行的观察进行反省和总结,概括出理论或成果,最后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库伯的体验式学习模式对设计和开发成人学习活动有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参考价值。这种强调“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能够将学习者掌握的知识、潜能真正发挥出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3]
3.大学实习实践的发端——辛辛那提大学合作教育计划
1906年,在学徒制、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合作教育计划开发了全球第一个大学实习项目。该实习项目的意义重大,在当时被认为是通过提供技能发展和与“工作世界”联系减轻文科教育的局限性。当时辛辛那提大学开发该项目有两个目的:第一,使学生能够通过带薪实习自己资助自己的大学学业,同时还可以获得相关的工作经验。第二,达到本科教学认证要求。
4.当代大学实习的兴起——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对学生就业需求的回应
虽然实习被学术界公认为“最佳实践”,但在作为最高学术机构的大学里却一直没有得到全面普及。根据相关文献记载,1985年,36名美国大学生中只有1人参加过某种形式的实习实践。但随后的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1995年,每3名美国大学毕业生里就有1人有过某种实习经历。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先后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都为本科生提供了参加一次或多次实习的机会,意图通过与相关行业进行合作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大学实习的教育目的
如今,世界上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都为本科生提供一次或多次到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进行实习的机会,研究生阶段的实习也日益普及,大学实习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4]综合各研究中涉及大学实习的教育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促进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增强
职业适应性是指个人用于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和职业转变的态度、行为、能力和应对策略。相关研究表明,实习能够提供给大学生构建自己职业生涯的机会,有助于其职业适应性的增强。[5]首先,实习经历对大学生的职业自我认知和职业自我效能有积极的影响。职业自我认知是指个人如何看待自己、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以及如何将这种自我认知转化为职业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实习可以完善学生职业自我认知,因为实习有助于个人更好地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技能,无论是通过强化还是质疑自我形象,都能将这种自我形象转化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形象。其次,实习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职业探索的特权空间,在实习期间他们可以进行实验性的活动,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这种好奇和实验的开放性会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提升新的能力,这是职业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资源。另外,由于实习期可以提供给学生多次验证实践技能的机会,在完成工作任务后会获得很强的成就感,从而其职业自我效能感得到了加强。
2.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反思能力
批判性反思,即批判性地意识到我们对世界的假设如何限制我们看待自己和他人以及我们的行动和决定的方式,即“视角转换”。[6]批判性反思是对他人或自身在某种情境中的行为所涉及的责任义务、伦理道德进行思考和质疑的过程。培养批判性反思能力已被公认为对高等教育中的学生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假设和行动进行更具反思性的思考,他们就可以在未来的职场中形成更具协作性、反应性和道德性的工作方式。大学实习计划为学生提供了融入社会的机会,将大学的学术学习与“真实世界”的经验相结合、将行动和反思相结合,并将形式化和程序化的知识相结合,这为学生提供了产生批判性反思以及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用知识的机会。现有研究中明确指出,大学实习与职业教育中的实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大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批判性反思能力,而职业教育实习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大学实习期间,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实践和重大事件进行批判性反思,并通过大学教师的专业指导,发展他们的反思技能。[7]
二、大学实习的价值
(一)大学实习对于大学生的价值
国外文献中谈到大学实习对于大学生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弥合学术知识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差距
学生经常批评大学课程与现实世界无关,例如“理论太多,实践不够”“概念太多”等,这些批评可以在大学的许多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报告中找到。教师有时会受到认证机构或大学政策的限制,可能会发现很难引入与现实世界更紧密相关的内容。实习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它允许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学习过程无论好坏,对学生来说都更有意义,因为他们通过亲身经历这些过程,弥合学术知识与真实世界之间的差距,增强学术动机和参与度,从而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2.提高对学术目标和职业期望的清晰度
大学生通过模仿学习专业人士的实习,可以提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在个人生活、工作中取得成功。为了在实习岗位及以后取得成功,他们必须利用机会成为更有能力的沟通者,既能与他人合作,又能独立解决问题。通过工作、观察和反思,他们的观点、态度和意识可能会以某种方式成长,帮助他们在所学专业上蓬勃发展,有能力更深思熟虑地辨别和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通过现场任务,他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技能和特质,成功完成学生向未来劳动力贡献者的转化。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进一步验证自我的职业道路或发现自己不适合做什么,从而树立毕业后进入劳动力市场或进入研究生院的信心。
(二)大学实习对于大学教师的价值
国外文献中谈到大学实习对于大学教师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1)当教师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教育时,重新点燃他们对教学的热爱。(2)学习与学生互动的新方法。(3)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具有非传统学习风格的学生。(4)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概念及其应用。(5)增强和保持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师的成就感。(6)获取可能对未来研究有用的丰富数据、研究见解和联系。(7)提高教师满意度,因为体验式学习往往比传统教学方法能给教师带来更大的满意度。(8)为教师提供与潜在的研究行业合作伙伴会面的机会。(9)高级管理层通常重视拥有实践经验和人脉广泛的教师。(10)由于大学实习的创新性和工作量,会有吸引资金的机会,甚至获得教学奖项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