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资助育人工作实践探索①

作者: 马璐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资助育人工作实践探索①0

[摘要]“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辟了新路径,通过整合资源,构建了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实现了资助的精准化和个性化。该理念与“三全育人”相契合,工作覆盖了思想、学业、心理、就业等多个方面,成功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在机制上,建立了协同育人的体系,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分工。在平台上,智能化服务集成了信息管理,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通过精准识别、个性化帮扶以及多元化平台的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学生满意度得到了提高,各项指标也有了明显改善。这些经验为其他高校在资助育人工作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关键词]“一站式”学生社区;三全育人;精准识别;个性化帮扶;多元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5)06-0073-04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已成为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的关键举措。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全面的服务,也给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一个融合学习和生活以及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引入了新的工具和途径以支持教育工作的推进和资助体系的完善,使得资助工作能够更加贴合学生需求,实现精准帮扶。

然而,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面临多样性的问题与挑战。在此背景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育人的资助工作体系,“一站式”社区能够有效突破传统资助模式的局限,实现资助育人的精准化、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资助育人模式构建

(一)理念创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理念与“三全育人”理念高度契合,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在这一模式下,资助育人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经济帮扶,而是将服务范围扩展到了心理咨询、学术指导、思想引导以及职业规划等多个领域,从而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1]。

全员育人方面,“一站式”社区打破了部门壁垒,整合了学校领导、学工部门、辅导员、专业教师和后勤部门等多方力量,汇聚成了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例如,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实施了一套全面的资助政策,该体系涵盖了奖学金、助学金、贷款、补助、学费减免、延期付款等多个方面,确保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支持,充分体现了全员参与的理念。

全过程育人方面,“一站式”社区将资助育人工作融入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链条过程。以燕山大学为例,该校通过建立“社区—楼宇—楼层—寝室”四级学生公寓管理体系,实现了对资助育人工作的全程覆盖,确保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2]。

全方位育人方面,“一站式”社区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经济需求,还深切关注其思想引领、心理健康、学业进步和职业发展等多个唯 度。例如,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推出的“锦江筑梦·资助育人素质能力提升计划”,从价值引领、学业提升、美育浸润、能力提升、公益服务等多角度出发,为学生构筑了全面发展的平台[3]。

(二)机制创新: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一站式”学生社区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机制保障[4]。通过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职责分工,确保资助育人工作有序开展。各主体职责如表1所示。

学校领导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者,负责资源调配和政策制定以及统筹规划,确保资助育人工作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学工部门作为具体实施者,承担着协调管理、监督评估等重要职责,确保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辅导员扮演着学校与学生之间重要的纽带角色,在日常管理、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专业教师在资助育人工作中主要承担学业指导和能力培养的职责。专业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学术指导、科研项目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后勤部门主要工作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安静与舒适的学习场景和高质量的生活服务。后勤部门在基础设施方面进一步改善,在服务流畅方面进一步优化,在服务质量方面进一步提高,为学生创造舒适、便利的生活条件,助力学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三)平台创新:打造智能化服务平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站式”学生社区资助育人工作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化服务平台,为资助育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智能化服务平台集成了信息管理、数据分析、在线服务等功能,实现了资助育人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能够精准识别学生的资助需求,从而提供个性化的资助方案[5]。例如,平台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消费记录、心理测评结果等数据,评估学生的经济状况和心理状况,从而更准确地识别需要帮助的学生。

在线服务功能则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申请渠道和咨询服务。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在线提交资助申请、查询资助进度、预约心理咨询等,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和职业发展指导,在就业方面帮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智能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不仅提高了资助育人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也为学生带来了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服务。通过数据分析,平台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问题和需求,实现精准帮扶和预防性干预。例如,平台可以监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干预措施。

此外,智能化服务平台还为资助育人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可以实现智能问答、精准推荐等功能,运用尖端智能化技术,精心打造一套卓越的服务体系,旨在为学生群体提供优质的智能服务。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资助育人工作实践

(一)精准识别:构建多维度认定体系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资助育人工作中,精准识别是实现有效资助的关键环节[6]。通过构建多维度认定体系,学校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制订更加精准的资助方案。如表2所示。

经济状况是认定体系的基础。学校可以按期组织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年收入与支出等情况,结合当地生活水平,评估学生的经济困难程度。这种方法不仅考虑到学生的家庭背景,还兼顾地区差异,使得认定结果更加公平合理。

学习情况作为辅助认定维度,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却依然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往往更需要资助支持其继续深造。而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即使暂时成绩不理想,也显示出其潜在的成长空间。

心理状况的评估则为资助工作增添了人文关怀。通过心理测评和辅导员观察,学校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将其纳入资助考虑范围。这种做法有助于预防因经济困难导致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社会实践参与度作为认定维度之一,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也是学校所重视的环节。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活动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这些品质对于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应当成为资助认定的重要参考因素。

(二)精准帮扶:实施个性化资助方案

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一站式”学生社区资助育人工作进一步推进精准帮扶措施的实施。通过设计并实施个性化资助方案,学校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提升资助效果。

个性化资助方案是以学生需求为核心,设计定制化的资助计划,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经济状况、学习情况、心理状况和社会实践参与度等因素。方案内容涵盖经济资助、学业支持、心理辅导和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力求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7]。

在经济资助方面,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资助。除了传统的助学金、奖学金外,还包括学费减免、生活费补助等。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还提供临时困难补助,帮助其渡过难关。

学业支持是个性化资助方案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免费的学业辅导、考研培训等,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同时,设立特定奖学金,旨在表彰学业成绩卓越的学生,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心理辅导在个性化资助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学校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经济困难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还会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

职业发展指导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学校针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提供包括职业规划咨询、简历润色、模拟面试等在内的全方位就业辅导服务。同时,积极联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他们顺利走向社会。

总之,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资助效果。它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经济困难,还关注他们的学习、心理和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这种全方位的帮扶,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在未来发展中的竞争力。

(三)精准育人:构建多元化发展平台

在精准识别与精准帮扶的前提下,“一站式”学生社区资助育人工作进一步推进了精准育人。通过构建多元化发展平台,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成长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表3所示。

学业发展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通过组织学术讲座、读书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其认知发展,同时培育其学术探究能力。同时,该平台还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辅导服务,旨在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以助力学生克服学习挑战,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业成绩。

创新创业平台为怀揣创业梦想的学生创造了宝贵的实践机会。该平台通过提供创业咨询、资金对接、项目培育等一系列服务,助力学生将创新构想转化为实际成果。此外,通过组织创新创业竞赛,该平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现自身才能的舞台,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

心理健康平台致力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该平台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团队辅导活动、心理评估工具等,协助学生减轻压力,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平台还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了校园和谐[8]。

职业发展平台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铺平道路。该平台提供职业规划辅导、简历优化、模拟面试等就业支持服务,旨在帮助学生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增强其就业市场竞争力。同时,平台还积极联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学生顺利走向社会。

三、“一站式”学生社区资助育人工作成效

(一)学生满意度提升

“一站式”学生社区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满意度。通过资源的整合、流程的优化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需求,获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同和积极评价。

首先,智能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使得资助申请和咨询服务更加便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平台提交申请、查询进度、预约咨询,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9]。这种便捷性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许多学生表示,平台的使用体验非常好,操作简单、信息透明,极大地方便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其次,个性化资助方案的实施,使得资助工作更加精准有效。学生反馈,学校提供的资助方案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经济困难,还关注他们的学习、心理和职业发展等。这种全方位的帮扶,让他们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和支持,提升了他们面对挑战时的信心与勇气。

此外,多元化发展平台的构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成长机会。学生普遍反映,平台提供的学业辅导、创新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服务和职业发展指导等,极大地丰富了学习和生活。通过参与平台组织的各类活动,不仅提升了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了人际关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