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与五育融合”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作者: 吴沈娟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融合互动是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的客观需要,也是新时代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范式变革与升级的突破口,旨在探讨双创与五育理念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融合机制,以及这种融合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情况的影响,揭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融合的重要意义,以期契合高质量双创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五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1-0033-04

高职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和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往往局限于专业技能的培训,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满足学生的专业培养需求,还要培养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在这一背景下,双创与五育理念的引入和融合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双创理念强调创新和创业,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五育理念则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综合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双创与五育的融合不仅有助于弥补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还可以培养具备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职毕业生。

主动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中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用足用好思想政治教育中鲜活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确保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巩固强化检验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训练创新创业的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强健体魄,练就敢冒风险、敢闯会创的过硬本领,塑造爱拼敢赢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奉献美,用创新创业的优秀成果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感受劳动之艰、体味劳动之美,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造就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

本文通过双创与五育的前沿研究与理论基础的阐述,探讨双创与五育理念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融合机制,以及这种融合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情况的影响。揭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融合的重要意义,以期满足高质量双创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双创与五育理念的交织:前沿研究与理论基础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挑战

在高职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传授,更是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市场适应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现今面临着以下现状和挑战:

多样性与个性化需求:高职学生群体具有多样性,他们来自不同地区、家庭背景、文化习惯,拥有各种各样的兴趣和特长。

跨学科需求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职业领域要求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难以适应这种需求。

市场需求和行业对接: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但是,一些高职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学校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建设实践性教育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器加强产学研合作。

(二)双创与五育的融合

双创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其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如创新教育侧重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业素养和企业家精神。这两者相互交织,形成了双创教育的理论基础。

五育理念强调综合素质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五个方面。这个理念来源于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演化,以及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德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育注重学生知识与智力的培养,体育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美育强调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劳育强调实践与劳动技能的培养。五育理念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全面素质培养的理论支持。

双创教育和五育理念在高职教育中相互关联,强调了全面素质培养,它们的交织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形成了新的理念和实践。双创强调创新创业,是指科技创新和创新创业的双重创新模式;五育理念则强调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双创与五育的交织,既在前沿研究中形成了新的思想火花,又在理论基础上构建了更为丰富的教育体系。

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智力(智育),而创业实践则培养了学生的劳动(劳育)能力。创新创业活动通常需要团队协作,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体育)合作精神。而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具备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品德(德育)。此外,创新和创业的实践也可以是一种美育,因为创新往往伴随着艺术性和创造性。因此,双创活动既是对学生五育素质的综合培养,也为五育理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

其次,双创与五育理念在理论基础上相互深化、相得益彰。双创活动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与五育理念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标高度契合。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基础。双创活动的推动也加强了学校对五育理念的实践探索,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智育,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育,通过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美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因此,双创与五育理念在理论基础上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共同为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双创与五育理念的交织在前沿研究和理论基础上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丰富了当代教育理论体系,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启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学校应该充分挖掘双创与五育理念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教学与培养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素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二、渗入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融合的机制

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融合的过程中,关键在于构建一个有机的机制,使得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这五育要素能够深入贯穿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方面面。

(一)整合课程设计

整合课程设计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融合的关键一环。学校可以通过建立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的学习体验。在这种课程设计中,创新创业教育的项目可以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等元素,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中不仅能够培养创业精神,还能够提高道德修养、拓宽视野、锤炼意志、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例如,关于创新创业实践与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课程内容既包括创新创业项目的策划与执行,又涉及德育课程,如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智育部分可以加入创新思维培养、问题解决方法论等;体育元素可以融入团队建设活动,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美育则可以包含创意表达和艺术鉴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劳育方面可以引入实践技能的培养,如园艺、手工艺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通过这种整合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学到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素质,使得他们不仅具备了创新创业的能力,还拥有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理念融为一体,实现了知识与能力、品德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二)强化实践与实习

强化实践与实习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融合的重要手段。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实践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智力,更加强调了德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学校可以建立起完善的实习与实践体系,包括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企业合作项目等。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市场需求,学会与人沟通、团队合作、独立思考等各种技能,同时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出自身的领导能力。在德育方面,学生在实践中会面临各种道德困境,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

强化实践与实习不仅仅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强化,也是对五育理念的践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不仅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身体、心智、情感等多方面的挑战和锻炼。这种全面的成长,使得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同时,也得到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通过实践,学生不仅仅能够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优异成绩,还能够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领导力的综合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三)创新创业导师制度

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融合的关键机制之一。在这一制度下,学校为学生配备了经验丰富、具备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导师,他们既是学术领域的专家,又是职业生涯规划和道德引领的导师。导师不仅仅在学术上指导学生进行创新项目的研究,更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培养。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项目选择、团队组建、市场定位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培养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导师还可以传授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在商业活动中保持诚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创新创业导师制度的核心在于个性化指导。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来自导师的个性化建议,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力,量身定制创新创业发展计划。这种一对一的指导模式,使得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有力的支持者和引路人。

导师制度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在五育理念下引领学生的全面成长。导师可以在学术指导的同时,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鼓励他们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导师还可以推荐学生参与艺术、文化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导师的耐心指导和关心呵护,使得学生在学术、实践和品德上都得到了全面的培养,真正实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这种创新创业导师制度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业能力,更促使他们全面素质的提升,为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培养了更具综合素质的人才。

(四)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融合的重要策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学习和实践的平台。这样的课程旨在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五育要素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中,学生将参与各种项目,涵盖从商业计划的制定、团队管理到创新产品的设计和推广等全过程。这种项目式学习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创新创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协作、领导等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德育的引导,如学会诚信经营、关心社会问题、承担社会责任等。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设计应当包含多个层面:首先,学生需要参与真实商业项目,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这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其次,课程还可以安排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同时,课程中可以融入艺术、文化、体育等元素,通过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体魄。

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中,学生将得到来自导师和行业专家的指导,他们将引领学生探索创新的道路,启迪学生的思维,传授实用技能。这样的指导不仅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经验,还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