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高职护理专业“多层态、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作者: 周璇 任敏 唐丽芳
[摘 要] 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黄炎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敬业乐群”理念影响下,探索高职护理专业“多层态、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管理及制度的创新性建设,将为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提供范例,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模式。
[关 键 词]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1-0081-04
黄炎培先生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启蒙人物,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提出的“手脑并用”“做学合一”“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等教育观点对于当下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依然有很多借鉴之处。结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要求,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影响下,学院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旨在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层卫生健康人才。
一、研究背景
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文献检索近十年来关于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相关文章和论文,发现护理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对实践教学的理论性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探讨和构建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案等理论。如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依据,以了解护生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然后确定当前护理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和职业技能结构,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实践教学体系[1]。第二个是对实践教学成效、问题和对策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以实例或调查研究方式进行。对实践教学成效较好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如通过调查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效果,提出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采取“三阶段、三站式”实践教学及“案例式”专业技能考核方法的建议[2]。第三个是对实践教学某一方面进行研究,这类研究比较多,从护理专业某一课程的实践教学来研究,从而提出对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见解。如从指导思想、原则、制定老年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老年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案四个方面阐述了“发挥院校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优势,融入人文科学”的老年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方式[3]。这些研究可借鉴,但系统性不强,未形成体系。
长期以来,在护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一直致力于研究探索特色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自2016年开始,在厅级课题“高职护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探究”下开展调研,发现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一些共性问题:第一,校内实训情境创设不理想。第二,实践教学内容松散、机械,与临床脱节,导致学生欠缺临床思维及职业素养。第三,教师临床经验欠缺,不能及时将行业新技能、新进展与教学有机结合。第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第五,学校与医院未实现深度融合。基于以上问题,结合省情和校情,紧紧围绕护士岗位需求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与发展任务、目标及总体思路,充分发挥院校协同优势,与昆明市两家三甲医院合作,共同对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从2017年开始,走过“阶段式”“多站式”“递进式”“教学做一体”“阶梯式发展 螺旋式递进”教学改革发展历程,最终探索形成了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高职护理专业“多层态、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态、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新路径,为云南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研究总体框架
1.构建“一体四层两翼”的护理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实现学生阶梯式培养、递进式发展。
2.创新“五段十步”实践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创新学习能力,具备岗位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
3.创新“五共四化”实训基地模式,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供保障,保证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岗位无缝对接,促进学习目标达成。
4.引育并重,六大举措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5.构建“12345”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三条主线”监控系统,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客观合理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研究思路
本课题从三条主线来开展研究,如图1所示。
第一条是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获得关于当前国内外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对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以此为本论文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条是在问卷调查与访谈中,获取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见和建议。第三条是对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对案例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条件(包括实践基地和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教学管理及制度的深入分析,与国内外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进行比较,实现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专家研讨论证,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以完善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建设和实践价值。
四、研究内容
本研究通过两个厅级教改项目启动,2019年全面建成“院校协同 一体四层两翼”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研究内容为以下几点。
(一)构建“多层态、立体化”的护理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实现学生阶梯式培养、递进式发展
以培养“医善在心,医技在手”的高素质、懂技能新型护理人才为目标。多层态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计,由低到高为:识专业培兴趣、练技术正态度、会操作强责任、善思维塑匠心;立体化是以两翼为支柱,分别为职业技能翼和职业素养翼,职业技能翼是指护理的基本技能、单项技能、岗位技能、综合技能4个环节,职业素养翼是指护理的基本素养、专业素养、岗位素养、综合素养4个要素,各环节及要素层层递进,有机衔接,实现学生阶梯式培养、递进式发展(如图2)。
(二)创新“五段十步”实践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创新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临床思维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在院校协同,共育共管模式下(如图3),本院护理专业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遵循“工学交替,分级实践”的原则,院校协同育人,从入学即开始采用“理论+技能+临床见习、社会实践”的“工学交替”育人模式,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五段十步”教学法(如图4),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进行临床见习、社会实践,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将职业素养基因式融入教学环节,如第一学年开展尊重生命、尊重专业、尊重患者等始业教育,在临床见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事业,为人类健康服务奉献力量的敬业精神等。第二学年进行多学科技能综合实训,创设开放式、综合性的岗前实战模拟,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学习能力,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为以后在医院的后续学习做准备。第三学年进行医院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检验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学校实行护理技能操作竞赛常态化,开展技能比拼擂台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护理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发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4]。
(三)院校协同创新“五共四化”实训基地模式
校内专任教师与医院行业专家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建设案例资源库、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校院合作共同建设临床实训模拟医院,通过“共建、共谋、共享、共管、共赢”的院校协同机制,实现了实训环境医院化,实训设备岗位化,实训方式标准化,实训考核多元化,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护理专业办学以来不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2014年建成全仿真模拟医院实训室,成为“全国护理实训基地”;2017年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病人(SP)实践基地,并成功申报成为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护理“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基地;2018年建成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中心,并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为“全国护理在校生实操考试基地”;在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中,依托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教联盟体,在实训基地的规范化、真实化、信息化、人文化、多元化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现拥有综合性实训大楼2座,使用面积达12000多平方米,71间实训室,各实验(实训)室内部实训设备齐全,一次性可容纳2000余名学生。实训基地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校内基础模拟实训练习和综合情景模拟演练,并在护理实训技能的培训,本省、市、县区护理技能培训指导,志愿者服务,急救科普,承办各级各类护理技能竞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共有校外实习基地137所,三级医院109所。为了规范校外临床实习基地的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学校不断健全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实习生等均做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行业专家参与教研室集体备课,扬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四)院校协同,引育并重,多举措构建多元化教师培养机制
为推动“多层态、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保障教学目标达成,搭建多元成长平台,助推教师专业成长。采用对青年教师的“一对一”导师制度,制定培养规划,帮助教师成长;每年组织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临床医院实践不低于2个月,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常态化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及技能操作考核,通过以赛带练的形式提高教师双师技能。
(五)构建“三条主线”监控系统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客观合理(如图5)。
五、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解决了实践教学内容松散、机械,与临床脱节,学生欠缺临床思维及职业素养问题。
第二,破解了学校与医院未实现深度融合,校内实训情境与医院环境脱节,学生实践体验缺乏职业性的难题。
第三,强化了师资队伍建设,解决教师临床经验欠缺,不能及时将行业新技能、新进展与教学有机结合问题。
第四,突破了护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的难题,构建了科学完善的护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六、取得的成效
(一)成果校内辐射效果非常显著,助推了护理专业特色发展
“院校协同 一体四层两翼”实践教学体系已全面应用于本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被本校其他12个专业实践教学采用,并在实施中取得明显成效。推进了护理专业的教改进程和实践探索,有效地促进了护理专业课程的建设,促进了学生临床思维的形成,强化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了岗位胜任力。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在各级护理技能竞赛中取得了累累硕果,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和实习单位的普遍好评。
(二)服务于行业和区域发展,提升护理专业社会影响力
成果的实施有力促成了医院和学校的协同育人机制,为晋宁区护理行业开展了实训技能的培训,为云南省、昆明市卫生健康委承担了护理技能培训指导,承办了各级各类护理技能竞赛,为养老机构提供志愿者服务,为晋宁区中小学生开展急救科普宣教,为晋宁区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综合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护理人才,大量服务于云南各州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但实现了自身价值,也更多地服务了当地百姓,创造了社会价值,促进了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好评率逐年上升,护理专业在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攀升,专业发展势头良好,学生出路宽,专业报考人数激增,招生学生数量也逐年上升。
(三)成果已在行业内广泛使用,获得同行高度评价
本成果吸引了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长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宁夏固原职业学院、贵阳黔东南护理职业学院等院校先后来校进行考察、研讨,促进了这些院校护理专业建设。成果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将成果中的实践经验向省内同等院校推广,并得到广泛应用。
(四)实质性提高了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学生综合能力明显提升,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国在校生护理实操考试通过率和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逐年上升。在各级护理技能比赛中屡获奖项。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达98%。
参考文献:
[1]王丽华.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全科护理,2009(10):925-927.
[2]郑凤莉.高专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效果调查分析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1(9):102-103.
[3]张红艳,史云菊.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7):861-862.
[4]孙梦霞,李国平.老年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3(5):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