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高”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的构建与实施
作者: 曹雁南 刘占鳌 王国华 郝青青 赵辉[摘 要] 简要介绍了“双高计划”与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分析了基于“双高”背景的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在适应“双高计划”发展形势与前景、规范专业教学和标准化改革、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和优化、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价值。围绕师资力量建设、教学内容优化、以生为本教学模式构建、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建设、临床技能考核方式优化、竞赛成果经验吸收等维度,探讨相应的实践策略。
[关 键 词] “双高”;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1-0085-04
所谓“双高”,是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其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优化而言意义重大。“双高”背景下职业院校需要积极围绕技能竞赛对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进行合理调整及优化,以此推动教学水平提升,全方位加强专业建设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双高”与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概述
(一)“双高”政策
“双高”从本质上而言是现代职业教育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强调对高水平职业院校、专业、师资队伍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多个维度为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与保障。打造高水平职业院校,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职业教育得以实现进步的关键。只有在高水平院校的引领下,整个职业教育体系才能实现良好发展,通过由特殊到普通的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进而在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同时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为技能型社会的构建带来支持。加强高水平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则强调从学校出发对优势专业、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对重点专业的有力建设,以此推动特定专业建设水平的快速提升,更好地满足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要推动重点专业建设和社会用人需求的紧密衔接,根据社会用人需要灵活调整专业建设策略,进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从根本上杜绝人才培养和社会用人相脱节的情况。强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培养和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师资队伍,则是支持职业教育水平提升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的关键。只有以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保障,职业教育建设水平才能切实得到提升,从根本上避免师资力量不足而限制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情况。推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则是“双高计划”设计、实施的根本目标,强调培养能有效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优秀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优质人才,切实解决社会用人问题,以此助力现代社会的高质量建设与发展。
(二)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应用科学专业,其致力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基本技能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临床医学全面覆盖了口腔医学、麻醉学、精神医学、中医学、临床资料学等不同医学领域的专业,其对现代医学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意义。开展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十分有必要,这是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以及人才培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临床医学专业本身就是高度强调实践的专业,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自然也要强调理实结合,而职业技能竞赛正是以实践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考核要点的竞赛活动,其对于临床医学专业育人的实践化发展而言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覆盖临床医学专业的不同领域、围绕理论和临床思维能力以及技能操作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的方式,紧贴临床实际选取病例,模拟临床真实情境,能让学生在竞赛中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加以应用,并在此过程中深化临床思维以及爱伤观念,从而兼顾专业技能考核与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能为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育质量的提升带来重要支持,有利于专业建设水平的持续提高。
二、基于“双高”背景的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的价值
“双高”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具有多维度的重要意义,值得投入足够多的资源、精力支持相关竞赛活动的开展,以此推动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更好地适应与满足“双高”发展。总体来看,开展专业技能竞赛能从以下多个方面助推“双高”背景下的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水平提升。
(一)适应“双高计划”发展形势与前景
“双高”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实现全方位的创新与优化,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正是适应这一发展形势与前景的体现。首先,推动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变革。“双高计划”的实施,意味着现代职业教育既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又要为企业提供服务,构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全新办学模式。大力开展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能很好地深化职业教育和现实应用之间的紧密衔接与联系,进而为职业院校办学理念以及教育理念的创新带来支持。其次,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有利于临床医学专业群的建设,促使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对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把握与应用,有利于口腔医学、麻醉学、精神医学、中医学、临床资料学等不同专业间的交叉融合,进而破除职业院校内部壁垒,形成更利于专业群发展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最后,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我国医学的发展必然需要和国际接轨,同时国际化发展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开展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能通过竞赛的方式将国内临床医学和国际临床医学进行有机融合,进而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助力与支持,推动职业教育国家化模式与路径的逐步构建与完善。
(二)规范专业教学和标准化改革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不够规范与标准的现象并不鲜见。一方面,不同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教师的认知观念较为滞后,再加上对操作标准的把握不够深入,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足,进而导致学生难以规范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不同科室、医院和地区本身在临床医学实践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缺乏完全统一的标准,这使不同地区或者与不同医院合作的职业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难以实现规范化与标准化。而在专业技能竞赛的支持下,以竞赛的方式强化以赛促教,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教师、科室、医院、地区间的操作标准以及操作观念进步,有利于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有利于专业建设水平的明显提升。
(三)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与优化
传统教学模式在新时期背景下已经很难完全适应与满足社会用人需求以及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开展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正是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变革的常见方式。专业技能竞赛不仅包含竞赛本身,更能围绕竞赛搭建医教协同、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合作平台,强化以赛促教作用,在竞赛的支持下实现教学体系的全方位变革及优化。在专业技能竞赛的支持下,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观念能进一步得到创新与转变,专业教学也能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以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的模式推动专业建设水平提升。
(四)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始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新时期背景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开展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能通过竞赛的方式强化育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一方面,通过以赛促教和以赛促训的方式围绕竞赛优化教学模式,依靠理论、技能和思维等强化对学生的综合培育,为学生更好地通过技能竞赛考核奠定根基;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去尝试和实践,通过正式竞赛以及和竞赛相关的模拟训练乃至小型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应用机会,让学生能真正将临床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促使学生在应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同时促进学生专业经验的有效积累、临床思维的良好发展以及临床应变能力的持续提升。毫无疑问,技能竞赛能为临床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带来有力支持,有利于专业建设水平以及职业院校发展水平的同步提升。
三、“双高”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要点
“双高”背景下开展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能起到优化专业教学安排、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促进临床实践教学经验交流、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养提升、促进相对统一的临床技能操作标准形成、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作用,对“双高计划”的有效实施有着明显而有效的促进作用。新时期背景下,职业院校应当高度重视技能竞赛并围绕其推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的有效创新和优化。
(一)全面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的以赛促教对教师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需要教师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临床技能应用能力、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与时俱进的临床认知及思维。不少职业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师都是专业出身,经受过系统化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在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方面不存在问题,但在实践应用、经验积累以及临床思维等方面往往有所不足,这导致他们难以有效胜任基于专业技能竞赛的教学工作,无法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引导和支持,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竞赛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为了切实解决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偏低给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开展以及专业教学创新优化造成的问题,职业院校需要全面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投入足够资源支持教师队伍的综合建设,着力打造一支能在各个方面胜任基于专业技能竞赛教学工作的优秀队伍。
1.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在基于专业技能竞赛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对教师综合素养要求有所提升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不管是出于专业建设考量还是出于竞赛成绩追求的考虑,均应当对教师培训机制加以完善,通过健全的培训体系逐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职业院校应当从实际出发,既要考虑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的实际要求,又要考虑自身临床医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需要,对相应的专业教师综合素养提出明确要求,以此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目标与核心导向。具体到口腔医学、麻醉学、精神医学、中医学、临床资料学等不同专业,则要凸显专业特色并对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临床思维、临床经验等提出不同要求,进而更好地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开展。健全临床医学教师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师集中参加培训,通过专业培训的方式帮助教师深刻理解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内涵、价值以及要点,提升教师围绕技能竞赛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通过院内遴选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快速帮助青年教师改善临床思维以及弥补经验方面的不足。
2.确立临床技能教学团队。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的核心是将技能教学的实质成果转化成竞赛的硕果,从竞赛正式发文到落幕的过程耗时较长,需要一支固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带领学生进行集中学习、训练和模拟竞赛等,以此保障院校的技能竞赛成绩。职业院校需要从实践出发合理确立临床技能教学团队,广泛收集教师及学生反馈意见,认真遴选具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及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组建团队,通过骨干力量为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水平的提升带来有力保障。
3.加强院校师资交流。技能竞赛为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繁重的临床教师提供了交流共进的宝贵机会。职业院校需要积极把握临床医学专业技能竞赛带来的机会,积极推动院校师资交流,主动和其他院校展开合作,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临床医学专业教师分享、交流、讨论与合作。在经验交流会、专题讲座、考察学习、竞赛经验分享等不同院校师资交流活动的支持下,临床医学教师的综合水平尤其是临床实践水平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4.优化教师考核体系。在“双高”与临床技能竞赛背景下,教师考核的目标与标准产生了巨大变化,需要对考核体系进行合理调整与优化。一方面,临床医学专业教师考核更加关注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与经验、临床实践教学能力,需要围绕其构建系统化、标准化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临床医学专业教师考核体系中需要纳入临床技能教学团队的准入与奖惩机制,将教师考核与临床技能教学团队考核进行绑定,更好地支持专业教学优化以及技能竞赛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