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物理治疗与康复作业治疗考研意向调查及影响因素
作者: 邓捷洪 麦雪琼 邹嘉伟 温艳萍 吴立扬 郭贞峰 黄涛
[摘 要] 目的:调查康复物理治疗与康复作业治疗考研意向以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设计“广州医科大学PT/OT考研意向问卷”,对广州医科大学2019级康复物理治疗和康复作业治疗专业共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3%的学生有考研意向,29.6%无考研意向,7.1%不清楚。本科阶段的科研经历对学生的考研意向有显著的影响(P<0.05),大部分学生有考研意向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竞争力,有助于未来在工作上的发展,而无考研意向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考研信心不足,感到难度较大。结论:调查分析发现,康复物理治疗与康复作业治疗大部分学生有考研的意向,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必需的能力之一,本科阶段接触科研有助于未来在专业领域深造发展,是否提升个人能力或个人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研意向。
[关 键 词] 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考研意向;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3-0109-04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也越来越大,截止到2021年,我国在校研究生已经达到333万人,并且研究生的报考人数还在逐年增加,考研成为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的选择,中国当代社会掀起了一股“考研热”[1]。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于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发展大健康产业过程中,对高技术专业型医学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3],考研已经成为一种激烈的趋势[4],受到广大医学生的热切关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学历,提升自身竞争力,找到心仪的就业岗位是医学生最担忧的,而考研却是一个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好方法[5],因此大部分医学生会选择更加重视考研[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的重视,人们对于康复的需求也就增加,那也就意味着对于康复相关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生在接受理论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的同时,还面临着是否继续考研深造的选择[7]。
本研究旨在调查康复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 PT)与康复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 OT)本科生考研意向以及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了解他们对于继续深造的态度和动机,在考研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需求。通过对PT/OT专业本科生考研意向的调查研究,可以为有志向考研的PT/OT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和帮助,促进学生明确自身的定位和目标,规划好未来的发展方向,能为康复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助力中国的康复事业发展。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的研究对象是广州医科大学2019级PT和OT专业学生共98名,其中男生37人,女生61人;PT专业78人,OT专业20人;通过英语四级者93人,未通过英语四级者5人;通过英语六级者45人,未通过英语六级者48人。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法进行研究。自行设计“广州医科大学PT/OT考研意向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基本信息:性别、专业。(2)专业方面:专业的基本情况、对专业的认同感、选择专业的原因。(3)考研方面:考研的意向、考研的规划、考研的原因等。通过线上问卷星平台发放电子问卷,受调查的学生可自愿进入手机客户端填写问卷参与此次调查。问卷填写有效人次为98名。
(三)统计学分析
发放问卷98份,回收有效问卷共98份,有效回收率100%。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和分析,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检验水准均为α=0.05。
二、结果
(一)考研意向基本情况
在98名PT/OT的学生当中,62人有考研意向且占总人数的63.3%,29.6%的学生无考研意向。因此,对于PT/OT的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选择考研,同时部分学生不选择考研,仍有少数的学生对于考研不太清楚,具体可见表1。
(二)考研意向的影响因素
各种不同的因素对考研意愿选择的数据分析如文末表2所示。
1.性别
在被调查的37个男生中,有67.6%的学生选择考研,24.3%不选择考研,仅有3人不清楚是否考研;而在61个女生中,60.7%有考研意愿,32.8%无考研意愿。男生与女生在考研意向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2.专业
98名被调查的对象中,专业选择为PT学和OT学两种。其中PT学的学生有61.5%选择考研,30.8%不选择考研;OT学的学生有考研意愿的占70%,25%无考研意愿。对考研意愿不清楚的学生较少,共有7个。其中PT学和OT学专业中分别有6人(7.7%)和1人(5%)。不同的专业在考研意向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
3.调剂
有36个(36.7%)学生是被调剂到所学专业(PT学或OT学),大部分(63.3%)学生都是选择自己喜好的专业。而在考研意愿上,被调剂的学生选择考研的有20个(55.6%),不考研的有14个(38.9%);没有被调剂的学生有42人(67.7%)有考研意愿,15人(24.2%)无考研意愿。是否被调剂到该专业在考研意向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4.英语能力
在98个参加英语四级的学生中,通过英语四级的有93人,其中有考研意愿的占64.5%,29%无考研意愿;没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仅有5人,且有意愿和无意愿考研的学生都只有2人。在这93个有资格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中,通过六级考试的45个(48.4%)学生当中,66.7%的学生有考研意愿,31.1%无考研意愿;未通过的48个(51.6%)学生,有考研意愿和无考研意愿的学生分别有30人(62.5%)和13人(27.1%)。是否通过四级考试或通过六级考试在考研意向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
5.科研经历
在科研经历方面,共有39个(39.8%)学生有科研经历,有意向做科研的学生有19人(19.4%)。其中在有或有意向科研的学生中,有考研意向的人数较多,分别为32人(82.1%)和12人(63.2%);无考研意愿和不清楚是否考研的人数较少且都只有7人。有40名(40.8%)学生无科研经历,有、无考研意愿的学生人数相当分别为18人(45%)和17人(42.5%),仅有5人不清楚是否考研。有无科研经历对于考研意向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本科阶段是否有科研经历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考研意愿,做出是否考研的选择。(见文末表2)
(三)影响考研意向的其他原因
1.有考研意向
在本次研究中,被调查有考研意向的学生共有62人。其中选择“提高专业水平”“学历的重要性”和“有助于将来工作发展”的人数比例较高,分别为65.08%、71.43%和84.13%。另外,也有部分原因是关于自我观念、家庭、环境和社会的。50.79%的学生认为考研能够实现自我价值,15.87%的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好,能够支持自己考研,36.51%的学生是家庭希望自己能够考研,19.05%的学生是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而选择考研,41.27%的学生认为如今考研是社会的趋势和热点,要紧跟时代的变化。
2.无考研意向
无考研意向的学生共有29名。不选择考研主要是因为“目标不明确”“对考研的信心不足”“考研难度太大”以及“承担家庭责任”。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目标不明确”,72.4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目标不明确,选择先就业。在个人能力方面,认为自己不能合理分配实习和复习的时间,对考研的信心不足的学生占比为41.38%,31.03%的学生认为考研难度太大,对其缺乏准备的头绪。在家庭方面,27.59%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情况较差,需要提早就业,承担家庭责任。但是,较少(10.34%)学生因为有心仪的就业地点而不选择考研。在无考研意向的学生中,仅有不到10%的学生认为“能力大于学历”以及因为“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压力会更大”而不选择考研。
三、讨论
(一)国家对高层次康复人才的需求
在国家全力推进大健康战略以及新时代人们对健康更高质量需求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康复相关专业(PT/OT)人才的层次和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求更多高层次、专业化的人才[8]。在医学相关专业中,临床医学类本科生升研率相对较高,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2012届至2017届653名本科临床医学毕业生中有242名毕业生考取国内硕士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的37.06%,且升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届为22.73%,2017届达49.69%。与临床医学相比,PT/OT本科生升研率相对较低。研究数据显示,以广州医科大学2020届至2022届PT/OT毕业生升学深造率为10%左右,最高达到15.6%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康复技术人员缺乏约30余万人,人员数量缺口巨大[9],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紧缺[10]。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培养的康复人才应该是“四型”康复人才, 即应用型、知识型、智能型、创新型[9],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推动康复行业蓬勃发展。
(二)PT/OT学生考研积极性高
整体上,PT/OT的学生大部分是有考研意愿的。有意向考研人数占调查人数的63.3%,在性别和专业上并无差异。虽然在该调查对象中,女生人数多于男生,但男生与女生在考研意向上无显著差异(P>0.05);PT专业和OT专业在考研意向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
(三)考研动机、考验态度决定考研行为意向
在有考研意向的学生中,选择考研的原因很大部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以便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而无考研意向的学生中,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目标不明确,或因实习与复习相冲突导致信心不足以及缺乏备考头绪,认为考研难度太大,不能很好地通过考试而不选择考研。研究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的考研意向多由个人的主观因素决定,而家庭经济情况、他人期望以及社会趋势等客观因素,既可能对学生考研意向产生积极影响,又可能成为消极影响[11]。常巍[12]调查结果与本研究调查结果类似,在没有考研意向的学生中,最主要的外在原因是“想尽快就业以减轻家庭负担”“尽早承担家庭责任”。大多数有考研意向的本科生考研想法始于大学三年级以后的占36%(24人),在大学二年级之前,甚至在大学之前就有了考研想法的占56%,说明部分学生在刚入学时已经有明确意向考研。但数据显示,仅有25名学生对考研有明确、清晰的规划,说明学生对考研的实际准备仍有不足。
(四)科研经历对考研意向的导向作用
研究数据显示,在有科研经历或有意向科研的学生中,有考研意向的人数较多。有无科研经历对于考研意向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本科阶段是否有科研经历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考研意愿,对学生选择是否考研、选择考研方向有导向作用[13]。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在本科阶段提早接触科研活动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而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在该领域深造,从而影响学生是否考研、影响学生的考研方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