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 温志桃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流畅的移动设备和层出不穷的应用软件,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成为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重要工具。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更快、互动更便捷和强大的知识传播功能,日益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和生活工具。与此同时,网络新媒体也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习惯和思想认知产生极大影响,在分析以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网络新媒体改善大学生行为的对策,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新媒体积极学习,摒弃不良网络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    键   词]  网络新媒体;大学生;行为;影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5-0033-04

网络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传统媒体而提出的新概念,其伴随互联网的出现而出现。有学者认为网络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以电脑、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终端为工具,传播各种数字形式信息的传播媒介。当前,网络新媒体的应用形式已经出现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并渗透到各行各业,对民众尤其是感知新事物比较敏感的大学生群体产生极大影响。

一、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的影响

(一)网络新媒体拓宽大学生的学习途径

1.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借助日渐成熟的信息网络技术,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在线上开展课程教学,同时将各种学习资源发布到网络上,以收费或免费传播方式供在校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与此同时,一些热门的新媒体工具如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小红书通常以短小有趣的小视频和短文形式发布免费的多学科知识,丰富有趣的内容往往能吸引年轻大学生不自觉地参与学习,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资源。

2.网络新媒体使学习突破时空限制,能随时随地开展

网络新媒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流和在线协作方式,打破过去传统的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方式,也更新了以邮件、电话等方式联系的渠道,新媒体即时通信软件如微信、QQ、MSN、钉钉等能随时随地实现文字呈现、语音和视频通话等交流和讨论。与此同时,随着云存储技术的日益成熟,多人同时编辑文档实时同步工作等功能也使异地协同学习、工作更为便捷。如此方便的交流技术使学习突破时空限制,大学生实现了随时随地学习。

3.网络新媒体能提供开放的交流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网络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沟通方式是非常便捷的,能实现跨越地区的瞬间交流,其中以社交新媒体使用频率更高。当前大学生群体比较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主要有微信、微博、公众号和音视频分享平台如抖音和快手以及各种直播平台,这些社交新媒体基于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社交内容,用户均可以发布信息、关注其他用户以及与其他用户进行评论与互动,以网络为媒体,让用户认识更多其他不同见解的人群,并就某个见解进行实时沟通与交流,常见的沟通方式有评论、点赞和互加好友私信交流。这种不限地域的开放交流方式,让大学生在不同见解中产生思想碰撞,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网络新媒体丰富大学生的认知,扩大大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各种便捷的网络新媒体,大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得各类资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自发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尤其是网络短视频这种快速传播媒介的普及,它即拍即传的特性,使大学生群体可以随时随地、快速便捷地获取有关科技、文化、社会现象等方面的最新资讯。同时,大学生也可以有目的地涉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自主地通过各种音频、视频、文字资源自发进行学习。因此,借助各种网络新媒体,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认知,扩大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消极影响

1.课堂上学习和课后查阅咨料对网络资源产生高度依赖

在数字化时代,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手提电脑等终端是新媒体的主要应用工具,尤其是手机,大学生几乎每天不离手。在数字化教学的大环境下,大学课堂也不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参与学习过程,这就造成课程教师监管不到的时间段,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时间过长。学生的精力被手机占据,导致学习过程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学习效果下降。与此同时,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对网络资源的依赖度不减,往往遇到学习问题,会先拿出手机等终端查询网上的参考答案,这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

2.对大学生学习思维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网络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海量资讯,但由于大学生自我控制力不强,在课堂学习中和课后对新媒体的依赖性增强,养成不擅长思考的思维惰性,具体表现为对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度不高,总认为课堂上的知识网络上都有,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再在网络上搜索也不迟。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偏弱,以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为例,不少学生在写论文过程中有直接从网上复制或者抄袭的行为,在学习惰性的驱使下,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对论文内容加以内化与总结,引发一些作弊行为,从而影响大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习惯产生的影响

(一)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网络新媒体提供的资讯非常丰富,拓宽了大学生的生活视野,网络资讯的内容来源具有很强的民间性、地方性、文化性和跨国性等特征,可以满足大学生群体对异域、异国风情的向往,同时也能满足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需求。通过各种网络新媒体,大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其他国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民族特色等不同方面的信息,例如,近几年兴起的自媒体,集合了各种兴趣类型的博主,在各自感兴趣的领域、不同国家和地区制作各种VLOG视频,这些视频往往具有故事连贯性,表现着一个中心主题,也体现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极大地拓宽了还在校园里学习的大学生的生活视野,促进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的形成。

(二)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产生的消极影响

1.占用休息时间,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

网络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海量资讯的同时,其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也深深地吸引着自控能力不强的大学生群体,特别是短视频这种网络新媒体方式,具有短小精悍、创意十足、互动强和社交黏度高等特点,往往能让年轻的大学生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观看,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和休息时间也不由自主地去观看,这种刷短视频带来的快感和满足感犹如在吸食“鸦片”,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和学习成绩滑坡,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2.网络上的不健康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丰富的网络资讯,内容良莠不齐,存在大量信息垃圾和虚假信息,特别是各个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存在为博人眼球而设计的各种荒唐剧本、虚假营销和谣言炒作,这些信息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而言,具有导向上的不明确性和内容的肤浅性,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的价值观。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网红”现象屡见不鲜。当代大学生作为拥抱网络成长的新生一代,“网红”负面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影响深远。努力学习带来的回报与“网红”的巨额收益相比,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往往会羡慕“网红”,期待成为“网红”,从而无法专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和心理健康。

3.网络新媒体泛娱乐化信息不健康地引导着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当今的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进入了物质充沛的时代,人们开始不断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各种娱乐方式不断涌现。在网络媒体上,大学生可以隐藏自己的信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共鸣为纽带在网络上结交新朋友,组成各式各样的网络非正式群体,形成不同的娱乐圈层,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其中。长此以往,大学生陷入主导意识缺失,精神迷茫的状态,同时也弱化了意识形态情感认同和认同态度自主性。

三、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的原因

(一)网络新媒体大环境的影响

当前,网络新媒体技术已经日渐成熟,构建起完善的网络新媒体生态环境,涵盖用户、社会、政府等各方面的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

1.网络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与应用。新媒体技术的性能和功效不断增强,如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的发展对新媒体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2.网络新媒体平台运营与管理。各种新媒体平台的运营模式、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如各类社交平台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对新媒体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3.用户的使用行为和需求。包括用户参与、互动和创造内容的方式,以及对新媒体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如用户对信息的获取速度和质量的要求对新媒体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4.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包括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发生变化,如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社会互动模式,对社会文化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不高

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处于18至22岁之间,部分学生对学业和就业感到迷茫和困惑,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认真思考,有的处于想要改变现状却无能为力的混乱状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各种网络新媒体工具层出不穷,其极具趣味性的表现形式极大地吸引着定性不强的大学生群体,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层出不穷,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很容易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造成干扰,从而削弱大学生自我心理维护的基础。

由于大学生认知能力不高,而网络新媒体环境是开放的,大学生群体很容易被当前流行思潮影响。以“网红”效应为例,互联网时代为每一个人创造了机会,当抓住一个机会时,可以瞬间成为网红,这种“网红”现象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影响着大学生脚踏实地学习专业知识的劲头。与此同时,当下的“网红”现象中,有两种分类,正能量的“网红”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个人才华的施展,有利于大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发展。而负能量的“网红”则对主流意识形态发起挑战和冲击,不当价值观念被大量传播,正常教学管理秩序被打乱,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负能量“网红”所传播观念的影响。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

新时代的大学生出生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多数学生家庭生活条件好,衣食无忧。同时,当代大学生从小长于互联网时代,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都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特别是泛娱乐化的生活方式削弱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这也使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认识不到自己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四)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当代大学生受长辈的溺爱,参加劳动的机会较少,慢慢养成了不想劳动,只想获取的生活态度。在学习上,部分父母从小对子女的管理不够严格,没有正确引导子女学习习惯,造成子女学习散漫,定力不强,在缺乏管教的情况下,逐渐养成各种不良习惯,在充满诱惑力的网络新媒体面前,这部分大学生更加抵挡不住诱惑,如日夜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学习,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影响。

四、网络新媒体下改善大学生行为的对策

(一)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增强学习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在各种数字资源日渐丰富的当代,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重要渠道,这是无法改变的现状。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支持学生利用网络新媒体融合网络资源,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涉猎更感兴趣的知识点。另外,教师布置相关任务,举行相关比赛,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与此同时,要强化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充斥着欺骗,引导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新媒体时,不要过于相信他人,保持适当的防范之心。教学生在接受网络新事物和新概念时,要保持警惕性,正确辨别网络传播信息的真假和正确与否,要学会去伪存真,对不健康、不积极的资讯学会拒绝并向网络监管部门举报。引导大学生控制使用手机等终端的时间,在休息等合理时间内刷短视频增长见识是允许的,但一定要控制好时间,避免出现课堂和熬夜过度看短视频而带来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