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作者: 胡娟 高志超
[摘 要] 目的:结合高职内科护理学的实际教学要点及常规方式,讨论融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的可用性。方法:于2022年4月—2023年6月在高职内科现有学生信息中遴选出40份,且所属信息均参与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结合双盲法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教学措施分为融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常规教学,比较项目以教学成绩、教学评价、专业能力、基础知识掌握度、教学满意程度为主。结果:研究组经教学后对理论知识教学内容的认知度及实践操作时对教学任务的执行力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 < 0.05);研究组经教学后对相关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完成度及学生在各个环节内所表现出的教学参与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 < 0.05);研究组经教学后学生各阶段培训情况及相关测试中面对相关事件的解决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 < 0.05);研究组经教学后对内科护理相关知识要点的实际掌握情况及对相关器械、工作流程的熟悉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 < 0.05);研究组经教学后对该教学措施价值的认可度及过程中的综合质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 < 0.05)。结论:融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可显著提升高职内科护理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成绩,强化自身专业能力,优化现有教学体系和质量,有利于相关知识掌握度的提升。
[关 键 词] 融合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高职内科护理学;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5-0145-04
高职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关于内科护理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具备内科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护理人才[1]。内科护理是护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对各种内科疾病的护理管理和干预,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和患者数量都在逐年增加。内科护理作为一个重要的护理领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高职内科护理学作为培养内科护理人才的专业课程[2],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职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内科疾病的基本知识、病情评估、护理干预措施等。学生将通过系统学习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护理技能[3]。高职内科护理学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承担内科护理工作的能力和素质,能够独立完成内科护理任务,并能与医护团队协作,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4]。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需求,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成为当务之急,融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高职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融合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在于将课堂从知识的传递转变为知识的共建和应用,通过线上预习,学生在课前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形成基础的认知框架[5]。本文主要结合高职内科护理学的实际教学要点及常规方式,讨论融合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可用性。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研究计划通过审批,于本校执行。确定本次研究期限为2022年4月—2023年6月,以高职内科护理学为筛选要求,纳入40名学生信息,参考双盲法标准均等分配以上资料,确保单组内样本量达到20名。研究组年龄统计区间:18~21(19.51±2.33)岁;对照组年龄统计区间:19~21(20.02±3.02)岁,以上基础资料证实两组差异性低(P > 0.05)。
(二)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教学。研究组实行融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内容为:(1)准备。高职院校组织教师参与超星学习通的应用学习,确保所有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超星学习通,可自行录播教学视频、上传课程内容、与学生进行线上沟通等,同时学生需要了解超星学习通的具体学习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在线上与教师展开讨论和交流。(2)设计和实施。结合现状拟定教学计划,具体教学内容以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风湿免疫系统为主,其中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内容包括常见疾病的护理、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护理、COPD患者的护理、肺炎患者的护理、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护理、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胸腔穿刺术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护理包括甲亢患者的护理、甲减患者的护理、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护理、痛风患者的护理、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血糖仪的使用等,风湿免疫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等。以单个系统为任务点,通过任务点的多方面学习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内容以疾病定义、常见病因、常见症状、治疗难点、护理配合要点、诊断措施等为主,可充分融合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的优点,按照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3)教学过程。课前,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均在指导下完成教师制定的相关任务,并通过交流、沟通等方式交换想法。课中教师总结教学主要难点,设计好情境演示内容,明确疾病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等,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完成学习任务。课后,支持学生线上沟通,教学模式围绕学生建立,提高教学的交互性和协作性,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判定指标
①比较项目以教学成绩为主,该项目评估指标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实践操作考试、易混淆药品考试、主观评估考试、阶段评估考试,评分范围:0~100分、0~100分、0~100分、0~10分、0~10分,>60分或>6分即可说明成绩合格。
②比较项目以教学评价为主,评估标准参考院内自制量表,该项目评估指标分为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学习兴趣、自主思考、自主创新、风险意识,评分范围:0~100分,>60分即可说明教学质量高。
③比较项目以专业能力为主,评估标准参考院内自制量表,该项目评估指标分为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责任荣誉、活动信心、解决能力,评分范围:0~100分,>60分即可说明专业能力高。
④比较项目以基础知识掌握度为主,评估标准参考院内自制量表,该项目评估指标分为垃圾分类、消毒流程、无菌操作、设备使用、穿戴管理、风险预防,评分范围:0~100分,>60分即可说明知识了解度高。
⑤比较项目以教学满意程度为主,比较标准:学生考核中综合成绩达到优秀,能够自行处理常规事件和突发事件,风险预防意识良好,且可以熟练操作相关医疗器械,则为非常满意;学生考核中综合成绩达到良好,能够在指导下处理常规事件和突发事件,风险预防意识较好,且能够操作相关医疗器械,则为满意;学生考核中综合成绩未及格,无法在指导下处理常规事件和突发事件,风险预防意识较差,且无法操作相关医疗器械,则为不满意。
(四)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0.0为研究数据评估的计算标准,组内涉及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与(x±s)表示,若结果为P < 0.05,则组间数据差异明显。
二、结果
(一)分析教学成绩
研究组经教学后对理论知识教学内容的认知度及实践操作时对教学任务的执行力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 < 0.05)。(见文末表1)
(二)分析教学评价
研究组经教学后对相关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完成度及学生在各个环节内所表现出的教学参与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 < 0.05)。(见文末表2)
(三)分析专业能力
研究组经教学后学生各阶段培训情况及相关测试中面对相关事件的解决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 < 0.05)。(见文末表3)
(四)分析基础知识掌握度
研究组经教学后对内科护理相关知识要点的实际掌握情况及对相关器械、工作流程的熟悉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 < 0.05)。(见文末表4)
(五)分析教学满意程度
研究组经教学后对该教学措施价值的认可度及过程中的综合质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 < 0.05),见表5。
三、讨论
随着我国内科护理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对临床护士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而作为内科护理岗位人才的主要输送地,高职现阶段的常规教学遇到了诸多难题[6]。新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7],对内科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内科护理学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8],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9]。高职内科护理学还需要加强对专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内科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真正关心和尊重患者,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10]。另外,高职内科护理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与患者和其他医护人员有效沟通和合作,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融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的热门探讨话题。该模式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通过引领学生提前学习理论知识,使课堂更注重实践操作,有望为学生提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学习体验[11]。在线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习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使得学习更具灵活性。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操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内科护理学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有限。提前在线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更有时间进行实际操作、模拟实验和案例分析,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际护理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翻转课堂注重课堂互动与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技能,内科护理工作常常需要团队协作,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较难进行深入的互动和合作。通过混合式教学,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讨论、问题解决和小组合作,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研究数据表明,研究组经教学后对理论知识教学内容的认知度及实践操作时对教学任务的执行力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 < 0.05);研究组经教学后对相关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完成度及学生在各个环节内所表现出的教学参与性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 < 0.05);研究组经教学后学生各阶段培训情况及相关测试中面对相关事件的解决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 < 0.05);研究组经教学后对内科护理相关知识要点的实际掌握情况及对相关器械、工作流程的熟悉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 < 0.05);研究组经教学后对该教学措施价值的认可度及过程中的综合质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 < 0.05)。
综上所述,融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后,学生的内科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及各方面教学成绩显著提升,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晶瑶.手机App联合PBL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4):104-108.
[2]徐大增,张园园.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线上教学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5):33-36.
[3]史桂霞,谢云,刘平,等.BOPPPS联合情景模拟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2,36(22):4074-4077.
[4]张瑞霞,刘慧,张慧.“院中校”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23):88-90.
[5]范树腾,苏南南,张元菊,等.基于医养结合模式高职护理(老年方向)内科护理学理实一体多元化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3,15(4):38-42.
[6]张晨霞.基于ADDIE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3, 41(19):61-64.
[7]杨丽红,朱爱军,李彦荣,等.思维导图在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3):93-95.
[8]黄锦,熊海燕,邹银婷.CDIO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生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2):106-108.
[9]李典双,陶冬艳.小组合作法在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医药前沿,2019,9(5):221.
[10]吕霞,周颖,李英,等.基于在线平台的高职内科护理课堂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2):71-74.
[11]梁雅琴,李寒梅.课程思政融入Seminar-CBT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以高职内科护理学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