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

作者: 陈书妍

[摘           要]  高职毕业生和军转人员是“十三五”城镇就业发展的基础力量,据国家人事部预测报告统计,每年需要安排的城镇就业人数约为2500万,其中,高职毕业生和军转人员占比较大,此时,庞大的就业需求给国家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而高职学生具备系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创造新产业,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高职毕业生进行科技创新,并促进社会持续发展。就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意义进行论述,随后就其学习特点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合理提出相应的指导方式,进一步培养高职学生的科技创新力。

[关    键   词]  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5-0177-04

对《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目前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大多以零售、家教等开展,而这些项目的技术含量较低,其中,高新科技领域软件、网络等创业占比却在5.3%以下,这也进一步说明我国大学生在创业理念和思想上并不具备创新能力。此外,大学生创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无人脉介绍、专业技能无法跟上思想、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害怕失败带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需要提出相应的帮扶政策,就学校而言,不仅需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加强其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价值

(一)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高职学生如果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可以给自己的就业前景带来更多机会,还可以在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科技创新需要学生具备学科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个人发展中具备更全面的竞争力[1]。

(二)促进社会进步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高职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锻炼科技创新能力,将为社会创新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人才支持,此时,他们可以将在学校中获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和工作中,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可以促进社会、科技、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三)提高教育质量

科技创新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此时,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期间,学校需与企业进行高效合作,并积极建立科技创新实践基地等,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和平台,进而逐步增强教学质量。

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职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他们更乐于参与实际操作和实验,而不仅仅单独的听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并结合实际案例来说明教学内容,如在教授某个工程案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理解和消化相关知识[2]。另外,对于本科大学生,高职学生对自身有着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他们选择高职教育,一方面是出于对某个具体职业的兴趣和爱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做准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实际职业技能的培养,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和研究相关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路径。与此同时,高职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紧张,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实习和实践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多,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布置有效的任务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且鼓励学生使用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如归纳总结、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等,以提高学习效率。此外,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高职学校的招生政策相对宽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人背景存在相应的差异,为此,教师需落实个性化教学方针。

三、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就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而言,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也会对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产生影响,现行的教育模式缺乏科学性的培养方案,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中没有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科学引导和培养[3],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关注。且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一些教师更加看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并未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有足够的重视,如此,促使学生基础知识牢固,但实践创新能力不足。此外,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影视作品,这些娱乐活动往往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他们缺乏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且一些成绩出色的学生将专升本考试视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忽视了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4]。

四、培养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基础阶段,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机器人大赛作为一项集科学、技术和创新于一体的比赛,为提升高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在机器人大赛中,学生需要学习并应用机械设计、电子电路、编程等知识将机器人组装完成,这就要求他们在实际操作环节逐步摸索和解决真实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在机器人大赛中,学生通常需要组成一个团队来完成任务,而团队成员需要相互合作、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互动与合作,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最重要的是,通过设计、调试机器人,学生能锻炼出灵活的思维,以及具备创意意识,在学生机器人大赛中,他们还需要面对各种情况,并根据具体的比赛要求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挑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开展科技创新培养机制,增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高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的培养机制不可或缺,通过“人人能创新、时时能创新、处处能创新”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培养高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5]。

1.人人能创新

针对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问题,我们需要构建一个鼓励每个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环境,此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辨与独立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且学校也需设立鼓励创新的奖学金和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或创新项目,并提供相应的支持与资源。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社团与实践交流活动,提供一个创新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

2.时时能创新

为了培养高职学生持续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落实创新指导方针,并以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的探索。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学校可以开设创新教育课程或工作坊,培训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除此以外,学校需与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并提供实践机会和创新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处处能创新

为了使学生在多种场景下发挥创新能力,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可以推行跨专业的课程合作或项目合作,让学生可以跨越学科的边界,获得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此外,学校应积极开设实践课程,让他们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此时,学校还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评价,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校企协同育人

强化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学校需要招聘一批具备科研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专业导师,他们将担任学生的学术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策划、实施和总结,此时,还需与相关的企业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邀请创业导师作为企业导师加入培养团队,创业导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开阔学术视野、了解产业趋势,并提供实际创业指导,形成“专业+创业”双导师模式,且在此基础上,导师之间应建立定期的交流和协作机制,并共同制定学生的科研项目计划,确保学生可以接受全方位的指导和培养,在此期间,学校也可以组织定期的导师工作坊,让导师分享经验,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提升导师团队整体水平[6]。

(四)设计“技能培训+基地实践+项目孵化”协同孵化链平台

技能培训是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与行业需求紧密相关的技能培训课程,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并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兴趣设置不同的培训方向,或者邀请行业专家或高级技术人员授课,帮助学生获得实战经验和专业指导。此时,学校可以建设科技创新基地,提供学生进行实践的场所,且基地应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设备,并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能接触到真实的技术问题和市场需求,在基地实践期间,学生需借助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并落实后续的实际操作,如此,可以进一步培养其自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理念。就项目孵化而言,其是将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项目,学校可以设立创业园区域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平台和资源支持。在项目孵化过程中,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导师,协助他们制定创业计划、寻找资金支持、解决法律问题等,并与企业合作,推动学生创新项目与市场对接,提供市场拓展和商业合作的机会。

以A高职学院的信息技术专业为例,该学院通过与本地知名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进而设计了“技能培训+基地实践+项目孵化”联动创业孵化链平台项目,此时,学校依据该企业的实际需求,开设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能培训课程,并邀请该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授课。同时,学院建设了信息技术实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设备,并与该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在项目孵化方面,学院与该企业共同设立了一个创业孵化器,为有创新项目的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这样的创业孵化链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培养和发展机会,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五)落实两班一社联动,促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

创新实验班是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设置特色课程,如科技创新与创业、软件开发与应用等,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第二课堂中参与各类创新项目,进一步培养科技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另外,创业实验班则是为学生提供创业机会和平台的重要措施,此时,学校需与企业合作,将创业实践纳入学习计划,为学生提供创业课程和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实践创业活动,锻炼创新思维、市场开拓和风险管理能力。另外,创业实验班还提供创新基金、创业辅导等资源,借此实现学生创业梦想。除此以外,创新创业社团作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平台,对于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时,学校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并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社团的活动。而这些社团应以学生为主导,组织创新活动和比赛,通过交流与竞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通过落实两班一社联动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充分保障,且学校通过第二课堂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得到了掌握科技前沿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综合素养和科技创新理念,进而为其未来工作和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完善课程资源,加强产、教、严深度融合

传统的理论教学虽然重要,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应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资源投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入更多的项目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进行编码实践和软件开发,以增强他们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在每个学期增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课程,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能力,对于就业和创业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就业创业、团队合作等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此时,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创业项目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和竞争力。此外,我们还可以申报教改科研项目,并通过教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开展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关的教学研究,设计并实施创新的教学方法,如积极开展项目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团队合作下开展真实的项目任务和活动,如此,可以持续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的意识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