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语文融合: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 董亚萍

[摘           要]  医学与语文是两个看似迥然不同的学科,但它们的融合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学专业需要具备良好的语文能力,包括医学文献的阅读与理解、医学写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医学伦理与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同时,语文教育也可以通过融入医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医学实践能力、医学伦理与人文关怀水平。然而,医学与语文融合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如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教材与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因此,探讨医学与语文融合的意义、现状与问题,并提出语文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策略,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启示与展望。

[关    键   词]  医学;语文;融合;课程建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6-0017-04

医学与语文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前者注重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后者则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表达能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医学与语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融合的可能性,医学专业需要具备良好的语文能力,而语文教育也可以通过融入医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医学实践能力、医学伦理与人文关怀水平,因此,医学与语文的融合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新课题。

一、医学与语文融合的意义

(一)语文对医学专业的重要性

1.医学文献的阅读与理解

医学文献是医学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源,而对医学文献的阅读和理解需要良好的语文能力。医学文献通常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理解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内容。只有熟练掌握语文知识,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医学文献中的知识。

2.医学写作与交流能力

医学专业需要大量的写作和交流工作,如医学报告、病历记录、科研论文等。良好的语文能力对于准确表达医学观点、阐述医学理论、传达医学信息至关重要。同时,医学交流还需要与患者和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也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文写作和交流能力,才能在医学领域中更好地完成工作[1]。

3.医学伦理与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

医学伦理和人文关怀是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从业者需要具备道德和伦理意识,对患者的权益和尊严有高度的敏感性。与患者沟通和关怀也需要一定的人文素养。语文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情感认知和人文关怀意识,对医学专业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 医学对语文教育的价值

1.医学知识融入语文课堂

医学知识是现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医学知识融入语文课堂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通过医学案例分析、医学文献解读等,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加深他们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医学知识的融入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医学实践与语文能力的提升

医学实践是医学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医学实践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观察、记录和报告工作。这些工作离不开良好的语文能力,只有通过语言文字的准确表达,才能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和沟通。通过医学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3.医学伦理与人文关怀的课程设置

医学伦理和人文关怀是医学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开设医学伦理和人文关怀的课程,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和人文关怀能力。这些课程可以通过阅读和讨论医学案例、伦理问题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伦理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医学专业的质量[2]。

二、医学与语文融合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医学与语文融合的现状概述

医学与语文融合是指将医学知识与语文教育相结合,通过语文的学习和运用来促进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的发展。这种融合的理念源于对医学教育的思考和对语文教育的重视,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语文素养的医学人才。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医学与语文融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医学与语文融合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设置: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将语文教育纳入医学教育中。例如,开设医学文献阅读、医学写作、医学沟通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医学文献阅读能力、科技写作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传统的医学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在医学与语文融合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采用案例分析、讨论、演讲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考试评价:医学与语文融合的教育模式下,考试评价也发生了变化。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查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要求学生写医学论文、进行医学演讲或参加医学专业素材分析等。

研究领域:医学与语文融合的研究也逐渐兴起。学者关注医学与语文融合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评价方法等问题,并进行实证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推动医学与语文融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虽然医学与语文融合在一些领域取得了进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教师队伍建设:医学与语文融合需要具备医学知识和语文素养的教师来进行教学和指导,然而,目前医学院校中缺乏具备双重背景的教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3]。

课程整合:医学与语文融合需要将医学知识和语文教育有机整合在一起,然而,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限制,很多医学院校在整合方面还存在困难。

学生素质培养:医学与语文融合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然而,目前很多学生在语文基础和思维能力方面存在欠缺,需要进行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评价体系建设:医学与语文融合的评价体系仍然存在问题,目前的考试评价主要注重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对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察不充分。

(三)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教育政策的支持是医学与语文融合得到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医学院校开展医学与语文融合的教学实践,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其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医学与语文融合的实践起着关键的作用,医学与语文的融合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语文素养,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医学与语文融合的教师团队建设是医学与语文融合得到有效推进的关键。

最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也对医学与语文融合的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医学与语文融合的学习中,主动探索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医学实践能力。

三、语文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策略

(一)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1.强化医学专业领域的语文学习

在医学专业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医学文献阅读与写作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系统学习语文知识和技巧,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医学文献,提高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水平。

在医学专业中,大量的医学文献需要医学生阅读和理解。这些文献往往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语言表达,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因此,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医学文献阅读能力,包括对文献的理解、摘录和总结,以及对文献中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4]。

此外,医学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也是医学生必备的语文技能之一。医学领域有大量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对于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医学生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记忆,以及术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2.培养医学人文素养的语文教育

除了医学专业领域的语文学习,语文课程还应该注重培养医学人文素养。医学人文素养是指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的对人类健康、疾病和生命的尊重和关怀,以及对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和遵守。

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是医学专业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必须遵守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准则,尊重患者的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和遵守,通过文学作品、案例分析等引导医学生思考和探讨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还可以利用医学科普知识的传播,让大众更好地了解医学知识,提高健康素养,预防和治疗疾病。医学生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代表,应该具备传播医学科普知识的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医学生的科普写作能力和科普讲解能力,通过写作和演讲等方式,向公众传播医学科普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科学素养。

(二)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

1.多媒体教学在医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资源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呈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医学语文课程中,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首先,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和视频的呈现方式,直观地展示医学知识和实践。比如,在医学解剖学的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将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动画或实际图像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结构。医学文献阅读和写作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医学文献的检索和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查找和评估有关医学问题的文献资料[5]。

其次,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和视频的呈现方式,增强医学语文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播放相关的医学实验视频或临床案例录像,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医学实践的场景,加深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引入互动式学习环节,比如通过在线讨论或答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效果。

2.讨论与辩论在医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教师设置医学案例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医学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享观点、辩论论据等方式,展开深入的思考和交流。例如,在学习医学伦理学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伦理困境的案例,如是否应该进行尸检等,引导学生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通过讨论,学生了解伦理决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伦理思维和判断能力,同时组织医学话题的辩论活动,让学生展开正反方的辩论,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辩证思维和辩论技巧,提高他们的论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辩论,学生可以学会理性思考和论证,培养辩证思维和沟通能力。

另外,进行文献讨论和科学写作,培养他们的学术能力和科研素养,学生选择一个医学研究领域或热点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等方式,深入研究和分析该领域或问题,通过文献讨论和科学写作,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文献查阅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语文写作与演讲技巧的培养

通过写作,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转化为文字,进一步加深对医学知识和问题的理解。写作过程需要学生进行系统性思考和整理,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术素养。例如,学生通过写作医学论文或病例分析报告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