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X考证制度下课岗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作者: 黄培泉 吴春华 孔宇彦[摘 要] 通过市场调研、问卷调查、文献阅读等方式,依据1+X考证标准、职业技能竞赛规程以及软件工程师岗位需求,正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依托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集团及校企合作企业,有针对性地对软件技术专业进行课程体系重构。依据企业岗位核心技术需求、1+X考证标准、竞赛规程及课程思政元素,制订新的课程标准。在课岗融合、课赛融合和课证融合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探索适合该校软件技术专业发展的解决方案。在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在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 键 词] 1+X考证制度;课岗赛证融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0-0097-04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2年互联网用户净增2000多万,用户总规模突破12亿大关。互联网、用户及相关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单单小程序用户规模就已破亿,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互联网的变革。
通过《2021年互联网产业求职指南》(智联招聘发布)分析互联网招聘数据发现,互联网技术岗位占20%,软件应用开发人才需求最高。其中,软件应用开发、前端Web开发、移动应用开发、测试工程师、运维服务等核心岗位,比重达到41%。而在细分岗位中,互联网产业通用性最强的工作岗位分别是Java开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Web前端工程师(含移动Web工作岗位),占比较高。这几个岗位,由于其行业通用性特点及需求相对稳定,市场存量人才相对庞大,就业竞争激烈。
另外,据麦可思数据对软件开发类的专业统计,全国各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与当前岗位技术要求有不小的差距,刚毕业的学生由于缺乏企业技能实践经验,难以胜任目前的工作岗位。学生需要较长时间的岗位培训才能适应。在人才存量庞大及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刚毕业的学生遭到淘汰,这要求学校做出相应的改变,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1+X考证制度的实施,为学历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弥补了学历教育所缺失的企业技能,为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高职院校在推进1+X考证制度的同时,如何在专业群和专业建设、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师资培养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进行改革,以适应当前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以1+X考证制度为契机,我校软件技术专业在2019年开始实施Web前端开发考证,后续开展大数据应用开发(Java)考证、华为移动应用开发考证和Java Web应用开发考证。与此同时,相关专业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移动应用开发”“Web应用软件开发”“小程序设计与开发”“软件测试”等职业技能竞赛。
本文针对我校软件技术专业所存在的问题,将课程与岗位融合、课程与竞赛融合、课程与考证融合,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以适应岗位需求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标准文件解读
(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
1.1+X 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
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证书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的证书。其内容包括HTML基础及HTML5标签、CSS及CSS3应用、JavaScript基本语法与高级编程、ES6标准、数据库应用、项目模块化开发、各种复杂的交互与优化等知识和能力等模块。[2]Web前端课程为相关专业建设与1+X证书相关核心课程构建之间建立了联系,为Web前端开发课程相关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提供了思路和素材。[3]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充分考虑Web前端开发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以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知识水平为主要框架结构。[4]
2.华为移动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
华为移动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的证书,其中,中级证书要求对标高职,内容基于Android等移动平台进行移动端应用程序的独立开发、实现,包括UI设计、编码、测试、运维等;Android等系统应用层各组件的设计和接口实现等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包括Java开发基础、前端开发(HTML/CSS/JavaScript)、HarmonyOS编程、HMS基础应用开发、HMS扩展应用开发等。
随着Harmony OS系统自2019年推出,用户规模迅速增长,鸿蒙生态开发者的数量已经突破120万[5],大部分的鸿蒙开发者,基本是Android开发人员转入,因此,理应将Andoird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扩展到鸿蒙应用程序开发课程。
3.Java Web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
Java Web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其中中级内容要求开发人员具有独立完成Java Web核心应用开发、数据库(MySQL)设计、Java Web API开发、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项目构建与部署、项目上线与维护等工作任务。
Java Web框架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的学习能推进学生与社会发展、实习就业顺利接轨[6]。
(二)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
1.Web应用软件开发规程及内容
Web应用软件开发赛项,主要是面向Web前端开发工程师、PHP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技术支持工程师、全栈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移动开发工程师、实施运维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等核心岗位,竞赛通过“系统设计”“程序排错”“功能编码”等形式考查参赛选手团队协作能力、编码能力以及HTML5、CSS3、jQuery、Vue.js(MVVM)、PHP、Laravel企业框架、Open API的使用、数据库设计、业务逻辑、数据分析等核心技能。“Web前端开发”是一门与实际工作岗位联系密切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7]。随着互联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发展,Web开发的地位十分重要,PC端和移动端对于Web开发的需求巨大,这对于专业建设而言,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2.小程序设计与开发赛项技术规范
小程序设计与开发赛项根据项目需求完成小程序前端页面及管理后台的页面设计。选手可使用 HTML5、CSS3、JavaScript、Vue.js、uni-app等跨平台前端技术按设计稿实现页面,并完成各种交互效果的开发。此外,还要处理好代码编写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网站及小程序的颜色、字体、图形以及布局需要富有创意的设计技巧。用户界面要确保具有良好的可用性。
相对于原生开发,使用跨平台框架,在开发效率、成本及用户体验方面均存在较好的表现[8]。但对于复杂的场景,其体验度与原生开发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3.移动应用开发赛项技术规程
“移动应用开发”赛项基于高等职业学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标准,融合世界技能大赛移动应用开发(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项目的技术要求,并结合国内外行业企业实际需求组织命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移动应用软件项目开发任务。比赛考查参赛选手的项目代码编写能力、项目需求分析能力、项目架构能力和产品测试能力。移动应用开发赛项可使用跨平台技术实现开发,涉及技术栈包括HTML5、CSS3、Java Script、Vue.js、uni-app、uview2.0等。
移动互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的新兴行业,近10年来,其发展速度、市场规模、产业结构以及创新水平都远远超过PC时代的互联网行业[9]。
(三)软件开发工程师岗位要求
依据招聘职位统计,各软件技术相关工作岗位包括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含移动Web和小程序)、Web前端工程师、Java开发工程师。其中,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如下。
1.移动应用开发工程师
熟悉混合式移动开发框架,能够掌握Vue.js、uni-app/uView、HTML5、CSS3、Javascript等技术开发App和小程序产品;了解Android原生开发,能够理解Android基本结构封装App。
2.Web前端工程师
能够掌握Vue.js、element-ui、vue-element-admin、HTML5、CSS3、Javascript等技术开发Web前端产品;能够掌握uni-app/uView等技术开发移动Web App。
3.Java开发工程师
掌握Java语言、MVC框架、Springboot框架技术、数据库、低代码/零代码技术,了解Spring cloud微服务等技术。
三、课岗赛证融合体系构建
(一)课岗赛证知识和技能体系分析
从1+X Web前端开发证书标准、职业技能竞赛规程、工作岗位调研结果、学校课程体系设置等文件及社会调研结构分析,发现课程与岗位要求、课程与技能竞赛、课程与考证之间的知识要求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考证类别、竞赛类别、不同岗位要求有关。
(二)软件技术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构建
为解决目前课岗赛证所存在的差异性问题,以岗位要求为核心,根据针对性问题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基于1+X考证制度将证书与课程标准整合,在课堂中开展竞赛项目的实践,同时在课程标准中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思政元素,既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岗赛证整合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共同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构建路径如下:
1.细分专业方向,拓展学习深度
课程设置不能完全参照某种标准开设,而是考虑相互融合及发展。根据岗位要求,在专业内部细分方向,加深知识的深度,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2.岗课、课证、课赛融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开发与工作过程对标是实现岗课融通的重点和关键[10],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强调专业和行业相结合,以产教融合为目标,将岗位与课程、课程与考证、课程与竞赛相互融通,构建岗课赛证一体化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参考技能竞赛标准岗位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课程与岗位结合,将专业课程与竞赛内容融合,将专业课程与考证融通,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
3.基于岗课赛证融合修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岗位需求及前后课程的衔接,从人才成长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出发精选课程内容,统筹安排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是支撑、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