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作者: 李咏嘉

①基金项目:2023年9号广西地方志人才梯队建设项目“以黄炎培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先驱人物思想研究”。

作者简介:李咏嘉(1973—),女,汉族,四川泸州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资料。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在中国逐渐崛起,成为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杰出的教育家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黄炎培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人物,其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以黄炎培为例,对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人物及其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当代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    键   词]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新时代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1-0009-04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在中国逐渐崛起,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为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黄炎培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应该与普通教育并重,培养实用型人才。他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的理念,主张将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社会提供所需的各类人才。黄炎培还强调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职业道德是职业人才必备的品质之一,应该在职业教育中加以培养。对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人物及其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黄炎培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人物,他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黄炎培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对教育有深厚的兴趣。他的父亲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学者,对他的教育影响深远。黄炎培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教育理念,这为他后来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清朝末年,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传统的科举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黄炎培深感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应该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黄炎培开始关注职业教育,并开始了他的职业教育实践。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认为职业教育应该以实用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其次,他强调职业教育应该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最后,他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普及化,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职业教育,还对世界职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阐释

(一)“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终极教育目的

黄炎培提出了“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教育目的,这体现了他对职业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发展的远见卓识[1]。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应该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主张通过职业教育,使那些没有工作的人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职业,从而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社会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繁荣和稳定。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使人们能够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和发展。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不是单纯传授技术,满足他们的谋生,而要通过职业教育使每个从业者爱岗敬业,以职业为荣,获得职业乐趣,实现个性和谐发展。并主张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

黄炎培指出,“实习非注重,则能力无自养成”。他意识到偏重理论知识是职业教育的大忌,为了避免实业教育的这种流弊,黄炎培倡导并实施“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体现了他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独到见解。黄炎培主张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倡采用“手脑并用”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2]。黄炎培还强调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他认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提倡采用“做学合一”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社会化、科学化与平民化的办学方针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强调社会化、科学化和平民化的办学方针,他认为职业教育应该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为此,黄炎培提出了社会化的办学方针,即教育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黄炎培还强调科学化的办学方针,就是办职业教育要力求因地制宜、注重调查,试验,勤于总结,逐步推广,力图做到“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工作重效能”,用科学的态度处理职业教育上的种种问题[3]。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应该以科学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此外,黄炎培还提倡平民化的办学方针,主张职业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民,打破传统的等级观念,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实现自身价值。

(四)科学性、适应性的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专业和课程设置方面,黄炎培强调科学性和适应性,他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和课程。职业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具有科学性,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随着社会日趋进步和职业日趋分化,职业学校的设科、各系科的课程、教材等都要赶上科学的发展。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更新换代[4]。如果职业教育不能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影响到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此,黄炎培主张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了解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同时黄炎培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实用的技能。通过这样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能够培养出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五)“敬业乐群”“劳工神圣”的职业道德教育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还强调职业道德教育,他认为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为此,黄炎培提出了“敬业乐群”和“劳工神圣”的教育理念。“敬业乐群”是指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乐于为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黄炎培曾针对当时青年中“非以职业为贱,即以职业为苦”的思想,指出:“来学时既无就职之诚,学成后更安有乐业之日?此无形之礁石,伏于青年脑海中,欲职业教育推行无阻,得乎?”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社会作出贡献[5]。“劳工神圣”是指尊重劳动,认为劳动是一项光荣的事业。黄炎培号召青年应“对于职业抱有最高之信仰”“人生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黄炎培试图从职业道德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改变轻视生产劳动,蔑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

(六)人性化的教育制度

黄炎培关注到许多热爱学习的人,由于经济、精力或时间上的限制,无法充分投入学习中。为了帮助这些人实现自己的求学梦想,黄炎培提出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教育制度,包括“工读交替制”“学习一贯互进法”“专科一贯制”。其实质都是利用工学交替的形式将升学与就业联系起来,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是一种更加符合人的实际需要的教育形式。黄炎培认为教育制度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主张建立一种人性化的教育制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这种教育制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此外,黄炎培还主张改革考试制度,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七)关注社会需要和以人类个性发展为宗旨的职业指导体系

黄炎培主张将职业教育与社会需要和人类个性发展紧密结合,构建一个关注社会需要和以人类个性发展为宗旨的职业指导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旨在解决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就业问题,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注社会需要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他认为职业教育应该紧密围绕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为此,黄炎培提倡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与企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他还强调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使他们在进入职场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还强调人类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特长,职业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黄炎培主张实施个性化教育,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课。

三、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色与价值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色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实用主义。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应该以实用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操作能力。他主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一技之长,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二是倡导德育为先。黄炎培非常重视德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他认为德育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他强调,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三是提倡校企合作。黄炎培主张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他认为,学校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课程,企业也应该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既能提高教育质量,又能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6]。四是倡导终身学习。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他主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价值

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仍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职业教育与国家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他主张将职业教育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技术人才。这一观点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提倡德育与职业技能并重。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他认为德育与职业技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这一观点对于当今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黄炎培认为教师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他主张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一观点对于当今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