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F视角下高校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的认知调查研究

作者: 赵芳

ELF视角下高校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的认知调查研究0

作者简介:赵芳(1982—),女,汉族,河北阜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摘           要]  当今世界,英语已经成为通用语。在英语为通用语这一视角下,利用问卷星进行定量研究,借助访谈方式进行定性研究,两种研究方式结合调查山西省某高校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的认知。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很少犯诸如忽略动词的第三人称变化等语法错误。由于身处中文语言环境,学生在日常交际中难免使用中式英语。学生对中式英语的接纳程度较高,但学习目标仍以标准英语为主。在语言的得体性和正确性的选择中,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够做到二者兼顾,只有少数选择了尽量接近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水平。

[关    键   词]  ELF;高校;应用英语专业;英语认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1-0132-04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各国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元领域日益走向深度融合并相互依存。在这一进程中,英语逐渐成为通用语(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ELF)。英语作为通用语成为不同母语人士在跨文化交际中“主要的沟通媒介”(Seidhofer,2011)。中文是我国英语使用者的母语,他们使用英语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跨文化交际。由此,山西省某高校应用英语专业学生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他们的英语态度认知状况是本文的研究内容。这一实证研究将为应用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改革提供数据依托。

一、ELF研究的兴起及其使用者的认知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该研究主要关注各英语使用群体间的互动交际,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有别于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的英语认知框架。和EFL不同,ELF认为英语是持续变化的,而不是由一系列固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语言实体。语言的形式应服务于功能,在使用过程中语言是不断变化的(Wang,2020)。

ELF理论认为交际的本质是交互文化交际(Baker,2019),英语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都可以在交际中融入自己的文化。近几年来,许多语言学家关注ELF交际者的真实态度,通过观察、调查问卷、采访等方式考察不同群体对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态度和认知(杨连瑞 闫英伦,2022)。研究发现,ELF交际者的态度认知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接受英语的多样性(Baker & Hüttner,2016),认为英语的本质是交际工具和资源(Otsu,2019)。本族语规范不是成功交际所必须的(Wang,2013),他们更加看重语言的可理解性和交际策略的重要性(Sung,2019)。另一种是偏好本族语者的英语使用(Ishikawa,2017)。他们认为英语的本质是本族语变体(Zheng,2013),交际需要遵循固定的本族语规范(Wang,2013),排斥非本族语者使用的英语(Fang,2016)。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应用英语专业主要研究英语语言基本理论知识及语言文化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英汉口笔互译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技巧,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涉外法律、经贸及工商的相关政策,能独立完成翻译任务。主要面向服务行业,在涉外文秘、外事、会展岗位群,从事秘书、行政助理、外事管理与服务、会展陈列设计和国际会展专员等工作。应用英语毕业生进入职场后,将使用英语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跨文化交际。作为非英语母语使用者,他们对待英语的态度认知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

参与此次研究的对象为山西省某高校应用英语专业的大一新生。共4个班级,每班40人,参与总人数为160人。四个班级为平行班级,高考英语分数差小于10分,成绩分布均衡。

(三)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文使用了定量研究法,辅助问卷星这一工具完成。调查问题设计好制作成电子调查问卷,通过学习通App发放给学生。问卷共设置了7道单选题,无其他题型。问题的设置参考亚洲英语语料库的主要创始人之一Kirkpatrick的部分研究方法。他在2012年提出了在东盟国家利用通用语方法开发的英语教学课程(Kirk-patrick,2012)。本文参考的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维度。

1.目标:学习者能够在多语言的英语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而不仅仅是试图复制母语人士的口音或语调。重点是确保学习者对语言有很强的掌握力,能够在各种环境中自信、准确地使用语言。并非所有学习者都能达到如母语表达般的流利程度,但它仍然希望他们能形成高水平的语言熟练度。

2.活动:课程体系强调学习者自身文化参与的重要性,并促进自身文化价值观在英语中的表达。它鼓励学习者反思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并探索如何通过英语媒介表达和与他人分享。

电子问卷设置的七个问题围绕以上两个维度对高校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对待ELF的认知进行了深入调研。调查数据由问卷星系统自动生成,以饼状、柱状图标和文档的形式呈现。鉴于文章篇幅所限,本文只引用了Word文档进行说明。

除了定量研究,本文还使用了定性研究法。定性研究以访谈的形式进行,访谈内容为调查对象做出选择的具体原因。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避免了调查结果的片面性及主观性。

(四)研究结果

电子问卷利用学习通这一App在4个班级群发放。4个班级总人数为160人,8人因假未能参加,实际回收问卷152份。问卷的第一个问题调查学生对语言形式和功能的认知,如表1所示。

表1 在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你认为英语的

形式和功能哪个更重要?

如表1所示,认为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同等重要的学生有116人,占比76.32%。17.11%的学生认为功能更重要,只有6.57%的学生认为语言的形式更为重要。大多数学生还是坚持语言形式和功能应该给予同等的重视,当问及原因时,一名学生是这样回答的:

摘录一:跨文化交际,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进行交流。他们都用英语沟通并达成某一具体目标,所以语言的功能性肯定是重要的。英语和汉语不一样,是一门形合的语言,注重形式。如果语言形式表达有误,很可能让对方产生误解。所以在跨文化交际的时候,两个兼顾比较好。

如摘录一所示,学生既注重英语的功能性,又注重其形式。应用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将来面对的工作场景和培养目标要求从业者有专业的语言素养,更要达成具体的工作目标,语言的功能和形式对他们来说同等重要。

表2 在学习中,你更注重英语使用的正确性还是得体性?

如表2所示,参与调查的学生七成以上认为英语使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都注重,21.05%的学生较为注重正确性,只有3.29%的学生认为得体性更重要。当问及为何更注重得体性时,一名学生是这样回答的:

摘录二:学语言,学说话,得体挺重要的。面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交际对象使用的语言也要跟着变,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达不成预定目标。表达得体,即使有一点语法错误或用词错误也不会太影响理解。

如摘录二所示,学生从交际的实用角度出发,更加注重语言的得体性。虽然是语言专业的学生,注重语言基本功的培养。但学生选择了得体性,反映出他们对语言实际功能的重视,和语用学的研究思路不谋而合。

表3 你在英语表达时会忘记如在一般现在时中

对谓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进行标记等语法规则吗?

如表3所示,常常忘记标记的学生比例非常低,只占了5.26%。77.63%的学生偶尔忘记,时时都能记住规则注意使用的占比17.11%。当问及为何时刻注意语法规范使用的原因时,其中一名学生是这样回答的:

摘录三:毕竟是应用英语专业的,语法知识的掌握是最基本的。平时不管是书面表达还是口语表达我都挺注意的,出错了有点丢人。

如摘录三所示,受访学生英语功底扎实,主观上对语法极为重视,因此在英语第三人称单数的标注等语法问题上很少出错。

表4 你对自己在英语表达中不可避免地出现

中式英语有何感受?

如表4所示,大多数学生可以接纳中式英语,占到了60%以上,只有36.84%的学生对使用中式英语表示羞愧。当问及为何可以接受自己不可避免地使用中式英语时,一名学生作出了如下回答:

摘录四:我们的母语是汉语,英语是当第二语言学习的,熟练程度肯定不如汉语。在英语表达时,不可能不受汉语的影响,所以多多少少会有中式英语,正常的。同样,外国人学习汉语也会受他们母语的影响。

从摘录四可以看出,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中式英语是接纳和理解的。世界各国语言虽然各不相同,但学习语言的过程是相似的,都会受自己母语的干扰。受访学生虽然专业是应用英语,但使用英语时仍然会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

表5 在英语成为通用语的背景之下,你如何看待中式英语?

如表5所示,59.87%的学生只是偶尔使用中式英语,将近三成的学生会继续使用,10.52%的学生完全不去使用。当问及为何会继续使用中式英语时,一名学生如是回答:

摘录五:中国人说英语,说中式英语,多正常。我会继续使用的,别人一听我口音就知道我是中国人,我也能从别人带有口音的英语中知道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便于互相了解。

从摘录五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还会继续使用中式英语。其一是因为这是正常语言现象,其二是让交际对象有自己有更直观的了解,有益于进一步的沟通。语言专业的学生在思考语言问题时考虑较为理性和客观。

表6 在英语成为通用语的背景下,你对英语学习

标准的看法是?

如表6所示,超过五成的学生认为应以学习标准英语规范为主,同时也可以接受其他区域使用的英语。将近三成的学生坚持学习标准英语,只有3.28%的学生对标准英语无感。当问为何可以接受其他区域使用的英语时,被采访对象是这样回答的:

摘录六:从小学习的就是标准英语,所以还是对它有很深的执念的,使用起来也不会出错,大家也能听得懂。现在,英语成了通用语,母语是英语和不是英语的都用英语交流。所以也得接受除英美地区的其他地区的英语,不接受就无法沟通。能接受,能理解,才能有效沟通。

从摘录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虽然坚持学习标准英语,但是也能接纳其他区域使用的英语。这说明学生对不同国家的各种英语变体的接纳程度有所提高,顺应英语成为通用语这一时代环境。

表7 在英语成为通用语背景下,你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从上表可以看出,超过五成的学生还是要努力掌握标准英语用法,42.76%的学生觉得学习的目的是满足日常交际需求,只有3.95%的学生想尽量接近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水平。当问及满足日常交际需求标准是否有点低时,一名受访者是这样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