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职校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机制分析
作者: 易明 徐海燕 彭秋月 王双龙[摘 要] 在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信心的体现,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还深刻影响着其学业成就和职业发展。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强烈的自我效能感是他们面对职场挑战、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心理资本。然而,在教育实践中,诸多因素如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交织影响着职校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发展,使该群体自我效能感水平往往不高。鉴于此,从团体心理辅导的视角出发,探讨其对提升职校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机制,并分析团体辅导的应用路径,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 键 词] 团体心理辅导;职校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7-0033-04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兼备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技术技能人才的时代使命。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和复杂的职场环境,职校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各种挑战。其中,自我效能感对职校学生的学习动机、职业规划、抗挫能力等均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探索有效途径以提升职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系的不断变革,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职校学生在面对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时,常常出现自我效能感较低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低自我效能感不仅会影响职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表现,还可能导致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缺乏自信和抗挫折能力。为了帮助职校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本文将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应用的可能性。团体心理辅导通过集中、系统的训练,在同伴的互动与支持下,引导成员探索内心、修正认知、学习新的应对策略,从而提升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职校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机制,对完善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生活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主观评判与信念,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未来职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勇于迎接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从而在学业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同时,他们也更加乐观积极,善于调节情绪,拥有更强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在生活中展现出更加积极向上的状态。此外,自我效能感还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通常能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在未来的职场中更容易取得成功。相反,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易自我怀疑,面对困难容易退缩,难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导致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教育者和学生自身的高度重视。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与样本选取
本研究将以湖南省两个班的职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法,将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组。实验班共有50人,对照班共有49人。其中,男生49人,女生50人。为确保实验的可比性,研究人员在教学前对两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了前测,以了解学生的初始水平。实验班接受团体心理辅导,而对照班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学期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变化情况,探究团体心理辅导对职校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在实验开始前,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了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居住地、父母情况、兄弟姐妹情况等,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随后,研究人员采用《青少年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AICSE)》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两个量表,多维度评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人际关系水平。其中,AICSE量表包含36个项目,从交往能力、交往策略和交往动力三个方面测量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采用5级计分,分值越高表明效能感越强;《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则从交谈、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和与异性交往四个维度,通过28个项目的2级评分,全面诊断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本研究共发放问卷99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高达96.97%,为数据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一学期的团体心理辅导中,研究人员采用多样化的辅导方式,包括主题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引导学生探索自我、增强自信、改善人际关系。每次团体辅导时长为90分钟,共进行18次。辅导过程中,研究人员重点关注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社交技能等方面,通过体验式学习和互动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提升自信心和效能感。同时,研究人员也注重鼓励学生彼此分享、互相支持,在团体互动中学习和成长。在一学期后,研究人员再次使用AICSE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后测,并与前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验班学生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而对照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没有明显变化,两组学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证实了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职校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积极作用。
(三)研究反思
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和标准化测量工具,获得了可靠的实证数据,验证了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职校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积极影响,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不仅揭示了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还深入分析了影响职校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因素,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但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研究样本仅限于湖南省两个班的职校学生,样本量相对较小,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有待进一步验证。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规模,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职校学生,以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其次,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实施方案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如辅导主题的设置、辅导技术的运用、团体动力的把控等,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四、团体心理辅导提升职校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思路
(一)提供支持与建立信任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提供支持与建立信任是提升职校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鉴于职校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认知水平较低、自我效能感不足等问题,需要先营造安全、包容、平等的团体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辅导人员和其他成员的真诚关怀和无条件接纳。在这一过程中,辅导人员要以积极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想法,用共情的方式理解他们的处境与感受,给予及时的支持与鼓励,帮助学生获得归属感和被接纳感。同时,辅导人员要以开放、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适当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展现真实、不完美的一面,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与此同时,在团体互动中,辅导人员要引导成员相互探索、彼此欣赏,通过示范与引导,营造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来自他人的支持与认可。当学生在团体中表达脆弱、分享困扰时,辅导人员要给予充分的支持与正向反馈,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研究表明,良好的辅导关系和支持性的团体氛围能够显著提升职校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二)增强自我认知与自信心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增强职校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是提升其自我效能感的关键环节。研究表明,职校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和自信心状况是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因此,辅导人员要通过多样化的辅导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全面的自我认知。一方面,辅导人员可以运用自我探索的活动,如自我介绍、自我剖析、优缺点分析等,引导学生全面审视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能力长处等,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另一方面,辅导人员要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接纳真实的自我,同时发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形成积极自我认知。在此基础上,辅导人员要注重赋予学生成就体验,设计难度适宜、可以实现的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随后,辅导人员要对学生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具体的正向反馈,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潜力。辅导人员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自我肯定的方法,如自我表扬、积极自我对话等,逐步内化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同时,团体辅导中的示范学习和相互反馈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观察其他成员的优点和进步,学生可以获得启发和鼓舞;而其他成员对自己的肯定和欣赏,也能直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培养社交技能与沟通技巧
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有效的沟通互动,能够显著增强职校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因此,辅导人员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为学生提供获取实践社交技能和沟通技巧的机会。一方面,辅导人员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技术,创设逼真的人际交往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倾听、表达、提问、赞美、拒绝等社交技能。通过反复演练和角色体验,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交往策略,提高人际交往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辅导人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和技巧。通过讲解示范和小组练习,引导学生学习面部表情、语言表达、肢体语言等有效沟通的要素,提高准确表达自我、理解他人的能力。同时,辅导人员要营造开放、互信的团体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使其在平等、真诚的人际互动中学会倾听与表达、尊重与包容。在辅导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体验感受,让他们在亲身实践和反思中内化所学的社交沟通技能。此外,辅导人员要注重矫正学生的认知误区,如过分在意他人评价、害怕拒绝等,帮助学生以平和、理性的心态看待人际交往,增强社交自信。通过体验成功的人际互动,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正向反馈,看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能力,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四)提供实践机会与反馈机制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提供实践机会和反馈机制是提升职校学生自我效能感、实现知行合一的重要举措。研究发现,职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实际行动和成就体验密切相关。因此,辅导人员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的认知策略、社交技能付诸行动,在实践体验中强化自我效能感。一方面,辅导人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团队建设游戏、情景模拟等活动,在模拟实践中运用所学技能,获得直接体验。另一方面,辅导人员应引导学生将所学迁移到日常生活,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尝试新的人际交往等,在真实情境中锻炼和强化技能,提升自我效能感。同时,辅导人员应给予学生积极反馈和鼓励,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随后,可以提供改进建议,引导学生反思经验、优化策略,在不断实践和完善中提升效能感。此外,在团体辅导中,辅导人员还可以引入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机制,如鼓励学生运用自我观察、自我记录等方法,持续跟踪和评估自己的行动表现,使其在自我反馈中提升效能。
(五)激发积极情绪与应对挑战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激发职校学生的积极情绪和应对挑战的勇气,是提升其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力量源泉。因此,辅导人员可以通过营造愉悦、振奋的团体氛围,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积极情绪。一方面,辅导人员可以运用游戏、音乐等元素,营造轻松、愉快的团体氛围,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唤起积极情绪。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分享快乐的生活经历、表达积极的感受,在团体互动中传递正能量,营造乐观、向上的情绪氛围。同时,辅导人员可以引导学生勇于接纳和表达真实的情绪,学会调节和管理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品质。此外,辅导人员可以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挑战情境,并给予适度的鼓励和支持,引导学生勇敢面对、积极应对挑战。通过设置难度适中、可以实现的目标任务,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斗志,鼓励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辅导人员可以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成长。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和挑战,培养积极的应对思维和坚韧的意志品质。通过亲身体验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过程,学生能够极大地增强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挑战的信心。此外,辅导人员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策略,如积极自语、想象成功等,帮助学生在面对挑战时自我鼓舞、自我激励,保持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