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渝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融合探究
作者: 黄聪聪 凌婧[摘 要] 在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实现文化育人的教学目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融合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职公共艺术教学效率。基于此,以高职院校公共艺术音乐教育和巴渝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为论述重点,对巴渝优秀传统文化类型进行了简单概述,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巴渝传统艺术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巴渝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融合策略。
[关 键 词] 巴渝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7-0113-04
我国有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巴渝文化就是其中一种。重庆具有较强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底蕴,受到地域特色的影响,体现出具有巴渝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中华文脉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家文化安全,还在构建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代高职院校就承担着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所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加强高职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过程中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民族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一、巴渝优秀传统文化分类
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交界处,其水形和“巴”字很相似,这也是重庆被称为“巴”的缘由[1]。在隋朝,赋予了嘉陵江“渝水”的别称,重庆四周渝水环绕,又被简称为“渝”,“巴渝”即为现代人口中的重庆。本文主要从广义层面对巴渝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分析,它是涉及巴渝地区所有表现形式的文化,具体如下。
(一)巴渝民族文化
巴渝地域拥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同一民族分布于不同的地域,其特征要素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各少数民族的组成形成了民族传统文化,也就是如今的“巴渝民族文化”。巴渝地域的少数民族中,苗族和土家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经典代表,其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手工艺上,如酉州苗绣、西兰卡普等,在巴渝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较重要的位置[2]。
(二)巴渝族群文化
巴渝族群文化历史悠久,是产生于秦朝之前的文化,民族社会在巴渝地域形成过程中形成生物群体文化,最终演变为巴渝族群文化。鬼文化、巫文化及巴文化是巴渝族群文化的主要组成结构,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是丰都鬼城庙会[3]。
(三)巴渝红色文化
巴渝红色文化主要来源于悠久的革命历史,重庆是我国的革命老区,其文化底蕴极为丰富,体现出革命时期的文化内涵,后来就被称为红色文化。
(四)巴渝地理文化
山城文化和码头文化是巴渝地理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人文地域文化及重庆地区本土的自然文化形成了完整的山城文化,其代表性元素主要体现在綦江农民版画、荣昌夏布、大足时刻、梁平木板年画等方面;码头建筑、川江号子、棒棒军、码头器物等文化元素是码头文化的特征表现。
二、高职院校巴渝传统艺术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价值的构建与承继
在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融入巴渝艺术传统文化,能够提升高职校园文化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传统文化与公共艺术教学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加深对艺术知识的理解,具备一定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巴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文化思想极为丰富,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革命时期的巴渝文化主要表现为红色文化和移民文化,充分体现出那个时期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在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中融入巴渝战争文化,有利于高职院校教育价值的构建与承继,促进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另外,巴渝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融合,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对增强学生文化认同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巴渝地区的高职学生而言,他们能感受到巴渝文化的独特性质,因此,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巴渝文化,能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文化精神是我们形成理想与信念、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在核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高职学生将来会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因此,高职院校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开展文化教育工作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依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为实现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相结合,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价值的构建与承继,充分体现出“技以载道”的精神内涵。
(二)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内涵的建设与丰富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巴渝传统文化的主要核心,体现出全民性、史学性、传扬性的文化特征,如果将其融入高职教育发展中,能够为高职院校教育带来很大的精神文化动力。民族文化覆盖范围极广,主要包含人类的思想与生活,是非、利益、荣誉、善恶即为人类的思想文化,职业、劳动等表现为人类的生活文化,诸多的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的生活、学习都存在密切关联,文化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与精神世界,在学生成长道路中发挥着激励与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健全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其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另外,巴渝传统艺术文化能够引导高职学生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由于重庆市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巴渝地区,巴渝文化在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上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文化特质,所以将其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是高职学生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基础,从而在过程中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归属和心理认同,坚定文化自信[4]。
(三)促进高职院校教育审美载体的拓展与实践
中华优良传统价值观,对社会公德、家庭品德、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私德等的构建与形成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环境、社会氛围等有影响,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理论”逐步走向“生活”,高度促进了人民、家庭、社会以及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在高职教育中融入巴渝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将巴渝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推广文化教育。第二,将巴渝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基底,提高文化教育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第三,将巴渝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利用巴渝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因此,巴渝优秀传统文化为高职教育创造了天然的教学素材,为其提供了具有历史经验的实践方法,同时,也实现了高职文化教学的创新,促进了高职院校教育审美载体的拓展与实践。
三、巴渝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对巴渝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缺乏重视
首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有些高职院校校园建设的整体发展较落后,还未形成体现代表校园独特精神的校园文化,巴渝文化具有地域性,在培养大学生价值观、塑造大学生精神观念方面具有优势。在文化教育过程中,重庆高职院校往往不了解和不重视这些地域文化的积极价值,不积极思考融合的教育效果,也给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入制造了难度。其次,举办校园文化活动需要资金支持,但目前高职院校尚未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实施过程也不成体系,缺乏校内其他部门的联动配合,相对来说不利于巴渝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依靠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更寄托于教学活动中,目前不管是在专业课还是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偶尔引入巴渝文化概念或案例,内容较少,不成体系,没有有效地利用大数据和网络平台激发师生的积极性。整体来说融入渠道狭窄,与之配套的硬件设施也相对匮乏。
(二)过于重视西方艺术,影响了巴渝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使用的公共艺术教材内容相对单调,并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5]。这些教材中的艺术作品多数偏向于西方风格,忽视了对国内杰出艺术作品的深入解读和欣赏,这可能会对巴渝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造成某种程度的影响。同时目前高职院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使得很多高校的教育水平难以跟上社会经济的脚步,导致许多高职院校没有意识到自身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在新时代的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内容布局中,西方艺术作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也导致西方艺术课程在教材中的比重相对较大。另外,在公共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依赖教材内容来推动教学进程,同时艺术赏析的理论和技巧也更多地倾向于西方化,这种做法导致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未能得到有效的传播和渗透,学生也无法通过公共教学课程深刻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从而限制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和进步。
(三)教师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决定课程教学效果的核心要素,它们对学生专业技巧的提升有着直接的影响[6]。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公共艺术教师素质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同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也逐渐成了重点关注对象。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公共艺术课程被视为一门选修课,教师仅仅是根据教材内容来进行课程的讲解。这种状况不仅会导致课堂上出现一些问题,还会严重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另外,有些教师对于巴渝优秀传统文化并不十分了解,文化融合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也会对学生学习巴渝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不良影响。
四、巴渝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转变音乐教学理念,加强对巴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转变音乐教学理念,加强对巴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能够有效提高巴渝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音乐课程教学的融合效率,从整体提高高职音乐教学质量。首先,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组织相关人员全面做好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管理工作,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加强公共艺术教学体系建设,促进公共艺术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其次,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还要熟练掌握音乐技巧,在分析音乐内容的同时提高音乐赏析能力,领悟到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在不断探索过程中挖掘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教师在进行公共音乐艺术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将巴渝历史文化融入艺术作品中,从历史背景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了解历史文化加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在教学中弘扬巴渝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将巴渝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课程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艺术知识和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会更全面和透彻,促进了教与学的双向提升。
(二)重视本土音乐,用以丰富艺术教学内容
由于重庆高职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巴渝区域,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本土音乐,在公共艺术教学中适当地融入巴渝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丰富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这之前,高职院校只是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公共艺术教学,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相对有限,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视野。但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提倡将巴渝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公共艺术教材中,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对巴渝文化的探索欲。所以,教师应针对性地开展艺术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指引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无穷魅力。如音乐作品《我们的母亲河》描绘的长江,如同一条蜿蜒飞舞的水袖,穿巴蜀,过荆楚,行赣皖,经吴越,以雄浑浩荡之势奔流入海,孕育出博大精深、绚丽多姿的长江文化。教师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情感,从音乐作品中学习并感受巴渝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对其有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