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作者: 陆文苑

[摘           要]  新时期,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在高职教育领域进一步深入推进,就业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英语学科在高职育人体系中发挥着独特育人价值,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英语教学进行创新优化,能够有效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育质量,为人才全面发展提供坚实助力,围绕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特点、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原则、教学创新的重要价值展开论述,并针对英语教学创新策略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就业导向;高职英语;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7-0141-04

相较于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性与应用性,是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英语学科在高职育人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素质教育落实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指导思想,深化英语教学创新变革,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英语教学的新路径,借此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进而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加优质的综合型人才。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特点

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在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实用性、技能性的知识与技能,这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与普通高等院校存在一定区别。由于院校性质的特殊性,高职英语教学存在如下特点。

(一)专业性

服务学生所学专业是高职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为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契合。这样,学生在今后步入职场后能够利用外语技能辅助自身专业技能的发挥,切实增强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实力[1]。

(二)特长性

高职院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及未来就职方向,有重点、有选择地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英语能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发展出独属于自身的“英语特长”。

(三)实用性

纵观高职学生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可以看出其对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并没有设立较高的标准与要求,只要求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利用英语与他人进行简单沟通,而这亦赋予高职英语教学实用性这一特点。实用性是高职英语教学最为主要与关键的特性,也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基础性特点。为此,在教育体制改革大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应当深入贯彻实用性这一特点,将其作为英语教学变革的大方向[2]。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基本原则

(一)生本化原则

生本化原则既是高职教育所需贯彻落实的主要原则,亦是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英语教学创新所需坚持的首要原则。生本化原则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凸显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成长发展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将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作为教学主要目标。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过程中,英语教师应深入贯彻生本化原则,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例如,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设计更多自主学习、探究性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知识。

(二)专业性原则

专业性原则与高职英语教学的专业化特点相对应,是指高职英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托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学生专业知识进行专项教学,让不同专业学生均能够认识到英语的重要价值。随着职业教育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高职英语教学专业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3]。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创新优化教学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变革,对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就业导向下,高职英语教师需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多元化的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在就业导向下,结合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渗透相关就业信息,为学生打造富有就业特色的英语教学课堂。在这一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学内容逐渐打破传统教学内容束缚,使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学习了解行业职业信息,汲取更加丰富、多元的知识内容,有效提升自身英语学习实际成效[4]。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就业导向下,创新优化高职英语教学,能进一步彰显实践环节的重要价值,为人才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提升提供更加充足的实践机会。就业导向下,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实践机会有所增加,学生不仅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身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还能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进一步夯实英语基础知识与能力。同时,英语教学变革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锻炼的质量。在实际锻炼过程中,学生能够拥有不同类型的实践机会,从多角度、深层次提升自身英语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综合运用能力,进而为后续投身职场奠定坚实基础。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就业导向下,高职英语教学变革能够促进英语教学与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融合,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当前专业岗位对人才英语方面的最新要求,不断弥补自身在英语方面的短板。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往来日益密切,各行业对高素质、专业性应用人才需求逐渐迫切。促进学生就业是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任务,以就业导向为依托革新高职英语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英语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与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就业能力,使其能够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契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切实满足企业的用人实际需求。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的实践策略

(一)革新课程设置,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为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创新,可以依托学生职业发展,进一步优化英语课程设置。相较于其他类型高校而言,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综合型专业人才。为此,在设置安排英语课程结构时,高职院校应当先明确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学生职业发展需求,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应用性素养与技能。在英语课程开设层面,高职院校应当明确英语基础知识与专业英语之间的先后顺序,坚持“英语基础知识教学在先,专业英语培养在后”这一原则,打造富有层次化、阶段性的英语教学架构,促使英语基础知识与专业英语深度融合。在优化课程设置时,高职院校应当适度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总体英语教学中的所占比重,依照学生实际情况与现实需求,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数量。另外,实践课程内容应当凸显区域特点,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巧。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当紧跟时代脚步,以专业课程为依托,科学设置英语课程,及时更新英语教学,适时剔除一些陈旧的知识点,以确保英语课程的实效性与时代性。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当紧密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与职业要求,对听、说、读、写等英语教学模块进行创新,借此赋予英语教学职业化特征。英语教师应当依照现阶段学生英语实际能力与职业发展现实需求,合理挑选英语教学内容,尽量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需求相契合[5]。例如,笔者所教学生为医护类专业,在其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中,高职一年级阶段开设英语基础性课程,在高职二年级阶段,挑选择部分专业开设医护英语这一专业英语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小测试的方式,调查了解学生的英语能力,并结合卫生健康类专业特点,初步渗透专业英语与医护岗位知识,以为学生后续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二)借助先进技术,创新丰富教学资源

新时期,“互联网+教育”模式进一步深入发展,促使先进技术在教育领域运用更加广泛,网络优质教学资源不断涌现,这为就业导向下高职英语教学变革带来极大便捷,为学生英语知识学习提供了更多更加优质的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将网络平台中丰富、优质的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作为英语课堂教学补充内容,为学生创设更加生动、丰富的英语学习情景,以使英语教学能够与学生认知特点相契合。同时,高职英语教师也可以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了解不同岗位对人才英语能力的最新要求,并以此为依托,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6]。例如,对于卫生健康类专业学生,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医护对话场景,借此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表达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三)增加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处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实践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发展稳中向好。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能够为学生实践锻炼提供更加真实的职业环境,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职场”的特点,明确“学生”与“职工”身份的差别,从而为学生英语知识迁移运用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在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进一步深化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依照不同阶段学生的职业发展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不同侧重点的实践锻炼机会。例如,对于即将毕业的高职三年级学生,在其实习阶段,院校可以与企业机构达成共识,在较为简单的情境下校外指导教师用英语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如询问学生病人情况、怎样护理等,以使学生熟练运用医护专业英语知识。同时,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可以与实习学生创建微信群,以星期为单位与学生沟通交流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情况,从中选取一情景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还原”,借此帮助学生将实习与英语加以衔接,助力学生不断内化英语知识。

(四)创新教学形式,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人才综合运用与实践能力是企业人才招聘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企业对人才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此,高职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彰显英语教学的时效性与先进性。在教学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要以职业为导向,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优化,引进新型教育教学形式,坚持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核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内化英语知识。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交际型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角色扮演、情境演绎、影视配音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英语知识。需注意的是,高职英语教师在选择活动素材时,应当挑选与学生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源,以实现职业导向与英语教学深度结合。如在为学生讲授Unit 2 Sorry and Thank You!这一单元内容时,高职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医护类专业特色,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情境,并由多名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让学生在富有专业色彩的情境下学会如何向别人表达感谢与歉意,借此实现英语教学与专业岗位的有机结合。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医护情境下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观看并配音,以帮助学生深入掌握英语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五)完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评价是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教学评价质量与教学变革成效及学生学习质量有着密切关联,为此,在实践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可以依托就业导向,为学生构建全面、完善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结合卫生健康类专业特色,让专业与英语实现深层次融合。在教学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首先应当明确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与主要依据。其次要依照实际情况与专业英语学习需求,明确建设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最后,要对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主要原则进行明确与了解。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充分掌握、运用上述关键要素,才能够确保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与专业岗位实际需求相契合。其一,在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当以现阶段国家及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以及英语学科素养的实际要求为依托。同时,高职院校在构建英语评价体系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以职业导向为基础,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落实在英语教学评价中。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充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医护类岗位用人需求,构建与现实情况相适应的客观、全面型教学评价体系。其二,在教学评价目标确定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从职业导向出发,注重强调医护类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英语知识与技能,而高职英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站在经济发展及专业岗位实际需求的角度,对医护类学生专业英语需求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细致开展专业性与基础性英语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英语能力,借此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为其今后的工作实践坚实保障。其三,教学评价体系应当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在实践时,应当先结合专业岗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对学生英语基础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再对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解与掌握,以此科学制定教学评价体系,促进英语深度教学的实现,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与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