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原则与实施路径研究
作者: 梁文[摘 要]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直面创新。通过言辞正面有力、提倡多元包容、创新引领教学等原则,应对信息泛滥、网络谣言、学生自主学习、教育话语权被挑战等问题。在数字化互动课程、社交媒体话题引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发展途径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在自媒体时代绽放新活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开放的思维方式。
[关 键 词] 自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7-0165-04
随着自媒体风潮席卷而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和广泛性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变革的压力,也为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提供了全新的可能。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审视如何在自媒体环境中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面对思想与价值观的多元选择。
一、自媒体的概念
自媒体的崛起代表着媒体传播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在过去,传统大众传媒垄断着信息传播的主导权,而如今自媒体的兴起则颠覆了这一传统秩序。自媒体不仅实现了信息传播权的下放,更赋予了每个个体信息发布者的身份,创造了一个广泛参与的信息交流场域。这一媒介变革不仅是技术手段的演进,更是传播权力结构的颠覆。
数字化网络成为自媒体的传播途径,为信息的即时性传输提供了可能。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地域、时间限制,自媒体通过互联网的数字化网络,实现了信息的全球传播。每个个体都能在自媒体平台上分享、发布信息,打破了信息传播的中心化模式,使传播变得更加平等。
自媒体的广泛参与带来了信息互动与分享的全新格局。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单向、封闭的模式,而自媒体通过用户生成的内容,实现了信息的多向交流。这种互动与分享的体系,使用户不再只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能够积极参与到信息的创造与传播中。这一转变使信息传播更富有参与性与民主性,形成了开放式的信息社区。
二、自媒体的主要特征
自媒体,作为与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相对的概念,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的主要特征。其数字化网络途径首先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全新场域。自媒体的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各大门户网站、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介,以及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这些数字化平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地域、时间、空间限制,使信息传播变得更加自由、即时、广泛。根据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10.91亿,手机上网比例达99.9%,这表明自媒体已成为广大学生群体信息浏览、在线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而且自媒体信息传播呈现出多重内在特性。覆盖范围广、信息传播即时性是自媒体的显著特点。作为存在于互联网环境中的信息媒介,自媒体的传播不受地域、时间、空间等限制,使广大民众能够通过互联网广泛参与到网络信息的接收、交流和传播中。信息海量性、在线互动性是自媒体的又一特征。相较于传统主流媒介,自媒体以海量信息双向传播为特征,信息传播主体和用户之间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进行传播交流、在线互动、问题讨论,实现思想意识形态的纠正和建立。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平等性是自媒体时代的一大特征。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以个人为中心,每个社会主体都可以作为信息发布者,在多元化信息接收、传播过程中享有平等权利。自媒体网络交互主要通过开放、自由的平民社交模式实现。
三、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泛滥引发认知混淆
在自媒体时代,信息泛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随着数字化网络的迅猛发展,海量信息如潮水般涌入高校校园,学生面对前所未有的信息洪流,这股洪流带来的第一个挑战是认知混淆。学生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上能接触到各种观点,涉及时政、社会现象等多个领域。这种信息过载使学生难以从海量而混沌的信息中准确理解与判断复杂的时政与社会问题。认知混淆的结果是,学生在面对时政与社会现象时难以形成明晰的观点。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能力构成了严峻挑战。他们可能因为信息过载而在不同信息间摇摆不定,而非建立起对复杂社会问题的深入理解。此外,这种认知混淆还可能导致学生对时政与社会问题的漠视。由于信息泛滥,学生可能选择回避涉及政治、社会议题的信息,以免陷入混乱之中。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疏远,使这一重要领域的教育难以深入人心。
(二)网络谣言影响价值观
在自媒体环境中,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频繁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信息的准确理解,还直接威胁着传统教育体系对学生价值观塑造的主导权。学生在接触这些信息时,很难辨别其真伪,导致他们可能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使思想观念偏离正轨。同时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传统权威构成了直接挑战。传统教育体系一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塑造的主导者,但随着网络信息的广泛传播,这种主导权受到了削弱。学生更容易受到来自自媒体平台的信息冲击,而非通过传统课堂学到的知识。这使思想政治课程的塑造效果受到了挑战,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容易被网络谣言等虚假信息左右,可能形成片面、极端的观点,难以理性思考和客观看待社会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个体发展,还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习需求
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下能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符合自身兴趣和偏好的内容,这形成了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选择性学习。传统教育体系中,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被动接受一整套统一的教材,而在自媒体时代,他们更习惯通过网络自主获取信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学习。这意味着思想政治课程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让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迎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趋势。同样自主选择性学习让思想政治课程面临内容与实用性的双重考验。学生更倾向于追求实用性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而非过于理论和抽象的内容。所以,传统思想政治课程需要更加注重与实际社会问题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其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最后,思想政治课程需要更灵活地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但当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能难以满足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学习需求。
四、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言辞正面有力
在自媒体盛行的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亦面临言辞冲击和信息干扰的严峻考验。在这个背景下,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言辞正面有力,成为保持教育效果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信息泛滥的自媒体环境中,高校教育者应当坚定地强调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正面言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需要在教育内容中注入积极的能量,强调自律、责任、奉献等正面品质,以抵制消极信息的侵袭。其次,高校需要在自媒体的浪潮中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氛围。通过在教育平台上发布正面案例、鼓励学生分享正能量的思考和行动,高校可以主动参与塑造自媒体上的信息生态。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在信息传播中形成积极的循环,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接受和传播正面信息。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应当更加主动地利用自媒体平台,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传递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可以通过撰写富有深度和启发性的文章、制作有趣的教育视频,以各种形式传递积极的思想观念,确保信息的传达既严肃又生动,引导学生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更容易接受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提倡多元包容
在自媒体激增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面对各种观点的冲击中秉持并提倡多元包容的原则,以确保学生在信息洪流中能够形成更全面、开放的思维方式。这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引入多元的教育内容。在自媒体平台上,信息呈现多样性,学生接触到的观点也具备广泛的差异。为应对这一挑战,高校教育者需要确保教育内容包容多元观点,涵盖不同的学科、文化和社会层面。通过引入多元的教育素材,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复杂性,培养开放、包容的思维。在此基础上,高校应鼓励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表达和分享各种观点。通过提供平台或鼓励学生参与社交媒体讨论,高校可以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信息传播中。这样的做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在学生中形成更广泛的观点交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多元性。当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多元观点。在自媒体平台上,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观点五花八门。教育者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辨别信息的能力,教导他们在接触多元观点时要保持理性、开放的态度,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创新引领教学
在自媒体充斥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创新为引领,更加注重采用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和结合新媒体技术,以提高教育内容的吸引力,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自媒体时代中能够有效传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借助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实用性。同时,整合新媒体技术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关键。自媒体环境中,学生更加熟悉并习惯通过数字媒体获取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结合新媒体技术,包括在线课程、教育App、社交媒体等,提供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通过这些新媒体渠道,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深入人心。而且高校应鼓励教育者不断更新教材,引入最新的社会热点和问题。通过及时调整教材内容,使之与时俱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
五、自媒体时代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途径
(一)数字化互动课程
借助自媒体平台,高校可以设计丰富多彩、具有互动性的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思考和表达的需求,实现更深层次的思想政治互动。互动课程的设计可以包括在线辩论。通过自媒体平台,学生可以参与虚拟辩论,就社会热点、伦理问题等展开激烈讨论。这种形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培养了他们的辩论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辩论的开展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或录制进行,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传播。网络投票是数字化互动课程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自媒体平台上进行投票,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他人的看法。这种实时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促使他们形成独立、明晰的思想。同时,网络投票也为教育者提供了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数字化互动课程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这种灵活性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数字化互动课程通过多种媒体形式的运用,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结合创新案例,如山西传媒学院的“山传辅导员”微信公众号,通过数字化互动课程的方式实现更深层次的思想政治互动。
该公众号自2019年4月15日正式运营以来,以思想政治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疏导、红色基因五个育人维度,将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的课堂政治教育转变为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自媒体政治教育。通过26个栏目、588篇推文,以文字、音频、视频、海报、文创产品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广泛而深入的信息传播。其中数字化互动课程的创新引人注目。通过在线辩论等形式,学生在公众号平台进行思想政治讨论,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培养辩论技巧。网络投票则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观点的平台,形成实时互动,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参与性。这种创新形式既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又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山传辅导员”微信公众号更注重言浅意深的表达方式。通过引用学生熟悉的词汇、生活场景的描述,使思想政治内容由“知识”转变为“情感”,进而升华为“认同”。例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公众号推出的推文中使用了“每个人的故事,总是在时代的帷幕下展开”等语言,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