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植物保护专业课程实验报告短视频化的探索

作者: 李昊熙

[摘           要]  面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针对传统纸质版实验报告存在的痛点,开展了高职植物保护专业课程实验报告的改革探索,积累了一批成果。短视频实验报告注重学生实验全过程的完整性、逻辑性与重难点,强调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与思维提高的参与性,凸显出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总结和梳理,以及学生的表达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更好地巩固了理论知识,有效地弥补了传统书面实验报告存在的薄弱环节,可以为其他相关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  植物保护专业;实验报告;短视频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0-0113-04

一、引言

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战略要求下,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强化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将大量精心设计的实验实训环节有机地结合到理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全方位的锻炼。学生参加实验实训之后,形成书面实验报告,实验指导教师再根据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实训过程进行评价。因此,实验报告是实验实训主要的教学载体和评价方式,在长期以来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但是,在高等职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课程长期开展实验实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的书面实验报告存在四个方面薄弱环节:第一,大部分学生实验实训过程的参与度是充足的,但是在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往往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第二,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整个操作过程存在很强的逻辑性。另外,教学过程中涉及的重难点问题,都不能充分地体现在传统书面实验报告上。第三,直接动手参与生产劳动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环节,也是植物保护专业实验实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书面实验报告不能对实习学生参与劳动过程的认真程度进行精准反映,对结果的形成和对后续理论知识的重构作用也更加匮乏。第四,当今人才资源市场对求职者的交流沟通能力有比较高的需求,能够讲清自己的操作,能够说清楚自己取得的结果,能够表达清楚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是目前大部分高职学生比较欠缺的综合素质。亟须开展教学改革探索,针对性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抖音问世以来,各种短视频播放、传送平台和制作软件如雨后春笋,充实了人们的社交、娱乐空间,也迅速地进入高等职业院校中,成为教学实践的重要工具[2,3]。戏剧影视表演[4]、电子商务[5]和外语[6]等类别的课程与视频制作联系比较紧密,短视频在其中已经广泛应用,短视频内容的实效性与趣味性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互动水平。在其他操作性较强的理、工、农、医类实验实训课程中,也开始短视频的应用实践,比如湖南省的兄弟院校开展了在高职机电专业教学中应用短视频技术[7]。其结果表明,实验实训中使用短视频,不仅利用快节奏的教学材料保持了对学生的吸引力,而且完整地、极富逻辑性地展示实验过程,更通过断点拍摄、重拍、加速、滤镜等技术突出了实验重点,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然而,相关的教改研究在高职院校农林牧渔类专业中开展较少。

二、短视频实验报告制作模式

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植物化学保护等课程实验实训中,我们开展了实验报告的短视频化探索,创新性地开发了短视频实验报告制作模式。这一模式不仅覆盖了实验过程,还延伸到了实验报告的制作过程,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验效果。首先,在实验开展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每组负责不同的实验环节。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记录实验的每一个细节。通过多角度拍摄技术,可以从不同视角展示实验操作的全过程。例如,在植物病害诊断实验中,设置多个摄像机,从正面、侧面和俯视角度拍摄,全面记录操作细节和实验现象。这种多视角的记录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步骤,还能为后续的实验报告提供丰富的素材。其次,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使用直播技术,教师可以与在不同实训地点的学生实时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在观看直播时可以即时提问,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调整讲解内容,使教学更加灵活和具有针对性。这种互动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还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实验结束后,学生分组负责不同实验的拍摄、剪辑和配音工作。在短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内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视频。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了让实验原理和过程更加清晰,我们在视频中加入了动画和图形辅助说明。例如,在讲解药剂的作用机制时,利用动画展示药剂如何与病原菌作用,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药剂的防治原理。动画和图形的结合,使得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简单易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视频的质量和教育效果,我们引入了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例如,利用学校虚拟仿真平台的虚拟现实(VR)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增强了实验的互动性和沉浸感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实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视频制作标准和质量审核机制,确保每个视频的画质、音质和内容质量达到高标准。通过这种短视频实验报告制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提高了教学质量。这一模式的成功实施,为其他高职院校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三、短视频实验报告制作成果

通过教学改革的开展,我们获得了一大批优秀的短视频实验报告,不仅可以作为班级内实验实训交流学习的素材,还可以为后续年级学生在技术方面升级换代提供依据和参考。这些视频按照课程模块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学生查找和学习。例如,可以根据植物病害诊断、病害防治、药效评价等不同模块进行分类,帮助学生系统学习相关知识。每个视频都添加了详细的标签和描述信息,便于检索和查找。例如,视频中包含实验名称、关键词和涉及的主要知识点等标签,后续班级学生可以通过关键词快速找到需要的视频资源,同自己制作的实验报告进行对比。根据教学需求和实验技术的发展,我们每个学期都会更新实验视频内容,保持实验报告视频库的时效性和先进性。例如,结合最新的病害防治技术和方法,更新相关实验视频,确保后续学生学习到最新的实验技能和知识。这种持续更新的机制,保证了学生能够不断接触到前沿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提高了他们的竞争力。

在制作短视频实验报告的过程中,标准化、规范化的制作过程也在逐步完善和成熟。首先,严格的视频审核机制是最重要的,保证对每个实验视频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审核内容包括视频画质、音质、内容完整性和科学性等,确保每个视频都高质量地反映实验过程。其次,为了保证视频质量,实验视频的制作标准也被制定出来,涵盖拍摄、剪辑、配音等各个环节,并补充到实验指导中。例如,规定每个实验视频必须包含实验背景、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和讨论等内容,确保每个视频内容完整、逻辑清晰。通过一系列努力,我们不仅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还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学习资源库,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和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的资源库建设。短视频实验报告的制作和应用,开创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短视频实验报告改革成效

(一)短视频实验报告显著提升了吸引度

进入21世纪之后,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人际交流、休闲娱乐、购物订餐和旅行规划已经是当代青年人的主要生活形态。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课堂形态在课程学习、专业培训、语言学习和学习社区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自觉性[8]。通过在植物保护专业开展实验报告短视频化的教学改革,学生参与实验实训过程,不仅可以接触实验室的仪器和试剂,还可以使用互联网更丰富的操作资料。互联网平台一方面可以开阔视野促进思维,对照标准查缺补漏;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触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以植物化学保护课程为例,农药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等过去不容易展示的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取,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通过交互体验和快速传播这两大特点,短视频快速走红。过去教学实践的经验表明,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痛点是学生对实验实训操作过程的热情大于课后完成实验报告。将短视频这种全新的媒体形式有序地引导到课堂教学环节,尤其是实验实训的操作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植物化学保护的实验实训中引入短视频,可以激发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积极性。学生在实训结束之后完成实验报告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强化了对实验实训内容的回顾和重构。因此,通过开展实验报告短视频化的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对完成实验报告的吸引力,极大地弥补了实验实训完成后反思总结的短板。

(二)短视频实验报告注重全过程

植物保护等课程的实验实训,是一个完整的科学过程,包括方法、过程与结果的全链条。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中,有实验指导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相对顺畅地完成实验全过程,然而实验后报告的完成,凭借记忆只能构建大概内容,对细节的回忆非常有限。这就使得传统的纸质版实验报告没有起到很好的知识重构与拓展作用,实验实训的教学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影响。通过开展实验报告短视频化的教学改革,在实验报告完成阶段,利用录制的视频将配置农药的实验实训操作完整、生动地再现。以植物化学保护中农药浓度的计算与配置为例,让学生可以反复回放,一小包药剂变成果树上的液滴经历了哪些步骤,进而温故实验操作的过程。根据这些素材片段重构短视频化实验报告,可以更加高效地重现实验过程,加深对科学实验的理解,降低传统报告对过程完成重构细节缺失的问题。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实验实训过程的构建与反思,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对原理的理解与结论的形成,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有若干重点和难点,既是教的关键性环节,又是学的重要性步骤。破解教学重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更是包括实践教学在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9]。植物保护课程实验实训环节的重难点,既包括病虫草害识别防控过程的痛点,又包含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短板。传统的实验报告虽然可以涵盖从实验原理到结果讨论的过程,但是对于重点的凸显度不足,对于难点的破解性不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开展实验报告短视频化的教学改革,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环节的重难点问题。比如大田农药使用过程中的两步稀释法,学生很容易通过短视频的拍摄将遇到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问题记录下来,利用平台独特的变色、变声、变速等应用工具将相应的环节和重点问题进行突出和强调,凸显农药充分混合在生产上的重要性,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重难点知识,有效地填补了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短板,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设计的效果。

(三)短视频实验报告强调参与性

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劳动是植物保护等课程实验实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环节。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动手操作,不仅是实践技术技能的训练,更是理论知识的巩固。在传统的教学环节,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动手实践的热情也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课程目标要求的实验环节。然而到了实训结束后准备的实验报告,侧重于用文字体现操作过程的步骤,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操作过程的认真程度。通过开展实验报告短视频化的教学改革,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在实训过程中实时记录学生的操作,也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了学生参与的认真投入程度。制作短视频过程也能刺激学生参与操作的积极性与投身劳动的主动性。通过数字化实验报告,指导教师也能更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参与过程的认真度与投入度,从而对实验实训环节评价考核过程进行有效的补充,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