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中西思维差异感知研究
作者: 王婧璟 周雯婷[摘 要]以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其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对中西思维差异的感知情况,分析其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建议。研究发现,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普遍感知到中西思维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对其英语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中西思维差异,提高其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 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中西思维差异;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4)23-0125-04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群体,其中西思维差异感知情况更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将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视角出发,探讨中西思维差异对其英语学习的影响,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中西思维差异感知现状
(一)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对中西思维差异的整体感知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知到中西思维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据调查显示,超过80%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认为中西思维差异对其英语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45%的学生表示影响较大。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影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更倾向于采用循规蹈矩、注重细节的思维方式,而西方思维则更强调创新、质疑和批判性思考。这种思维差异导致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英语时常常感到困难和不适应[1]。部分学生也表示,由于缺乏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入了解,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二)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感知到的差异
语言表达是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感知中西思维差异最直接的方面。调查显示,超过75%的学生认为中西语言表达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中文表达往往注重含蓄、委婉,常使用间接引申、比喻等修辞手法,而英语表达则更加直接、明了,重视逻辑性和准确性。这种差异导致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时常感到词不达意、难以准确表达。同时,由于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英语词汇、习语等方面也存在困难。例如,部分学生反映在写作时,常常直接套用中文表达习惯,结果导致语义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
(三)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逻辑思维方面感知到的差异
逻辑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感知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调查显示,近70%的学生认为中西逻辑思维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受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等思维方式,注重从整体出发,强调综合性和关联性。而西方思维则更强调分析推理、批判质疑等,注重局部细节,强调独立性和创新性。这种差异导致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分析问题、提出论点时常感到思路不清、论证不足。部分学生反映,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常常难以准确把握作者的中心论点和论证逻辑,影响了对文章的理解和评价。同时,由于缺乏对西方逻辑思维的系统训练,学生在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中也常出现逻辑混乱、论证薄弱等问题[2]。这些逻辑思维上的差异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中西思维差异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中西思维差异导致的语言表达困难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因中西思维差异而在语言表达方面遇到各种困难。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含蓄委婉、重视语境和人际关系,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习惯于使用较为间接、模糊的表达方式,常用比喻、引申等修辞手法,而英语表达则更加直接、明确,重视逻辑性和准确性。这种差异导致学生在表达观点、情感时常感到词不达意、难以准确表达。例如,学生在写作时,可能会使用过于抽象、泛泛而谈的语言,或者过度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导致语义不清、重点不突出。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由于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在理解和运用英语词汇、习语等方面也常感到困惑和不适应。例如,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可能会对某些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语用习惯缺乏了解,导致理解偏差或误解。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学生也可能因为不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而在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显得生涩、不得体。
中西思维差异还可能导致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语篇构建、交际策略等方面出现困难。例如,受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写作时可能习惯于“总—分—总”的结构,重视背景铺垫和情感渲染,而英语写作则更强调“总—分”的结构,重视观点表达和逻辑论证。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可能习惯于采用较为委婉、间接的语言策略,而英语交际则更加直接、明确,重视个人观点的表达和意见的交换。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出现语篇结构混乱、交际策略失当等问题,影响了语言表达的效果和交际的成功度[3]。
针对这些语言表达困难,教师应加强对中西思维差异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语用习惯,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同时,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写作训练、口语练习、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英语表达的特点和要求,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多读、多听优秀的英语原版材料,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交际习俗,这也是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中西思维差异导致的逻辑思维障碍
逻辑思维能力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基础,然而,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常常会给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带来一定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传统思维模式重视整体性、关联性,强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而西方思维则更注重分析性、逻辑性,强调事物的独立性和因果关系。这种差异可能导致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分析问题、提出论点时习惯于从整体出发,关注问题的背景和联系,而忽视了细节分析和逻辑论证。例如,在阅读理解中,学生可能更关注文章的主题、结构等整体要素,而对作者的论证过程、论据选取等细节把握不够,影响了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评价[4]。
中国传统思维模式重视直觉感悟、经验总结,强调以己度人、移情理解,而西方思维则更注重逻辑推理、实证论证,强调客观事实、科学依据。这种差异可能导致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论证观点、表达看法时习惯于援引个人经验、主观感受,而缺乏必要的事实依据和逻辑论证。例如,在英语写作中,学生可能更多地使用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如“我觉得”“在我看来”等,而缺少客观事实的支撑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导致文章说服力不足、论证薄弱。
中国传统思维模式重视求同存异、包容并蓄,强调不同观点的融合与统一,而西方思维则更注重求异质疑、独立批判,强调不同观点的碰撞与辩驳。这种差异可能导致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面对不同观点、处理分歧时,习惯于采取回避、妥协的态度,而缺乏批判质疑、独立思考的意识。例如,在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中,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维护团队和谐、达成一致,而较少主动提出不同意见、展开深入讨论,影响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针对这些逻辑思维障碍,教师应加强对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思维方式的特点和要求,增强逻辑思维意识。同时,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主题讨论、辩论竞赛等,创设逻辑思维训练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推理、实证论证等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多接触不同观点、多参与学术交流,这也是拓宽思维视野、锻炼逻辑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中西思维差异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然而,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常常会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带来一定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可能导致高职英语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价值观念冲突、行为方式不适等问题[5]。例如,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集体主义、权威意识,强调个人对群体的服从和奉献,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主义、平等意识,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权。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处理、尊卑有序的语言行为等方面出现不适应或误解。再如,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面子观念、人情世故,强调语言的间接性、婉转性,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直言不讳、开诚布公,强调语言的直接性、明确性。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在称谓使用、话题选择、语气把握等方面显得不得体或失礼。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可能影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对跨文化交际对象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受中国传统“以和为贵”思想的影响,学生可能更倾向于从交际对象的角度考虑问题,强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而较少关注自身的感受和需求。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维可能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过度迎合对方、委曲求全,而缺乏自我表达和主张的意识。再如,受中国传统“中庸之道”思想的影响,学生可能更倾向于从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出发,以包容、谦逊的态度对待文化差异,而较少主动批判、质疑不合理的文化现象[6]。这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思维定式可能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差异缺乏敏感性和判断力,影响了对跨文化交际对象的深入认知和准确理解。
中西思维模式差异可能影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策略运用和效果评估。例如,受中国传统“礼尚往来”思想的影响,学生可能更倾向于从人际关系的角度考虑交际策略,重视通过赠礼、请客等方式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而较少关注交际内容和目的的达到。这种重关系、轻内容的策略选择,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效果流于表面、难以深入。再如,受中国传统“成由勤俭败由奢”思想的影响,学生可能更倾向于从道德评判的角度评估交际效果,重视通过勤奋、节俭等个人品质赢得对方的赞誉,而较少关注实际的沟通效果和问题解决。这种重道德、轻效率的评估标准,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效果难以客观、准确地评估。
针对这些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影响,教师应加强对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敏感性。同时,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文化差异、反思交际策略、评估交际效果,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7]。此外,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通过参与国际交流、志愿服务等活动,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互动中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运用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针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中西思维差异的教学策略
(一)加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介绍和分析
针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中西思维差异方面的感知和影响,教师应加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介绍和分析,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不同文化模式的特点和内涵,提高文化意识和敏感性。教师应系统地介绍中西方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价值理念等,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不同文化模式的形成背景和演变趋势。例如,介绍中国文化重视集体主义、等级观念的传统,以及西方文化重视个人主义、自由平等的理念,分析这些文化特点与不同社会制度、哲学思想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历史、社会的角度理解文化差异的成因和影响。
教师应具体分析中西方文化在语言、思维、交际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引导学生辨析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例如,分析中国文化重视语境、人情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西方文化重视逻辑、直白的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差异与中西方社会关系模式、价值取向的关系。再如,分析中国文化重视整体思维、综合判断的思维特点,以及西方文化重视分析思维、批判性思考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反思这些差异对学习方式、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影响。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差异表现,帮助学生形成多元、立体的跨文化视野。例如,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在教育理念、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思考这些差异对个人成长、人才培养的影响。再如,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在商务谈判、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差异,思考这些差异对跨国合作、全球化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