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学服务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作者: 宾婕 李姝梅 庄晨曦 张郴

[摘           要]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不断发展,药学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要求越来越严格,而合理的课程体系对高职药学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主要分析目前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药学服务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即通过行业调研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明确“一二三四”的课程体系构建内容,并探讨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以期为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课程体系;药学服务;职业能力;高职;药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5-0153-04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12月联合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通过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工作,可以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人才的综合素质[1]。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的技术不断研发与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行业技术水平,行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对人才的职业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2]。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龙头,它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创新意识以及实践技能,还要从容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适应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课程是将教育思想与教学实际融合在一起的主要载体,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紧密联系,对培养高素质人才非常重要[3]。课程教学中,教师既要讲授专业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知识应用做好铺垫,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综合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随着时代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当务之急要深入且全面的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一、目前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传统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药学服务职业能力培养存在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不准,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准[4],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不准的问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岗位中的各种能力比较薄弱,比如科学的用药指导、分析药品效果、评估药效、处理药品不良反应以及与人沟通和协作能力不足等。这些都导致学生在现实工作岗位中难以与患者有效对话,科学的用药指导不能被患者充分认可,药学服务质量较差。因此,高职药学专业有必要改善修订现存课程体系,重点针对合理用药指导层面进行优化,不断增强学生的药学专业知识,进一步强化培养学生适应相应工作岗位的指导用药、沟通水平等职业能力,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二、以药学服务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不断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迅速,社会对药学从业人员的岗位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医改方案的提出与推进,药学服务工作重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合理用药指导[5],药学专业人才具备职业服务能力是大势所趋,也是目前药学教育培养目标面对的重点内容[6]。鉴于药学服务工作对药学人才知识、技能等方面要求较高,因此,学校必须注重药学服务人才职业能力的训练,提高药学服务人才的职业能力,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内容

深入一线进行市场调研,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高职药学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我院对药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合理优化,构建药学服务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药学专业“一二三四”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岗位胜任力得到加强,有助于培养“学得实、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药学服务人才。

一是一个主体,即药学服务方向为主体,以药学服务、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医药市场营销为专业核心课程,达成药学服务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要求。

二是两个方面,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课程结构包括公共基础课、公共拓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顶岗实习;课程性质由必修课、选修课构成。理论教学聚焦主干课程,关联性拉动,构建了药学主体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药学实验实训、社会实践、见习与顶岗实习等。

三是三种能力培养,职业能力一般包括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7]。社会能力是一个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基本职业素质,通常要求具备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等较强的人文素质及职业素养,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及社会压力,善于自我调节;专业能力主要要求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知识迁移能力,即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以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方法能力是指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技能和经验对分配的工作任务有开拓创新能力。基于以上思想,我院将培养学生药学服务职业能力贯穿于课程体系构建的全过程,以培养高素质的药学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是四个对接,以胜任岗位为目的,突出岗位针对性,按照“必需”“够用”原则设置课程,依据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和岗位需求设置课程内容。一是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对接,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协同育人;二是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使学生毕业即就业;三是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师的课堂教学与企业深度融合,使学生的学习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四是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四、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坚持以“凸显药学服务能力”为特色,根据医药行业企业调研情况,对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梳理和分析,构建课程体系,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突出技能训练。

(一)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

1.校企共同开发课程

为了与培养目标相匹配,与岗位标准相契合,药学专业开设1.5+1.5培养模式的现代学徒制班,校企共同开发设置一批企业课程,包括药学服务、药品核算、药品储存与养护、药品购销技术、药品质量管理五门课程,由企业兼职教师负责授课,对零售药店营业人员、仓储保管员、店长或经理等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突出药学服务岗位的实践技能培训,确定各岗位必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构建课程体系。

2.校企共建实践基地

为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药学院牵头,学校与云南健之佳健康连锁店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药品健康服务产业学院,药品健康服务产业学院建设涉及校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三个部分,把企业文化和企业培训融入课程设计中。

3.整合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针对性,药学专业与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健之佳健康连锁店股份有限公司及云南白药大药房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校企协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订、教学实施与效果评价工作,将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现代学徒制班课程体系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公共基础版块、专业技术准学徒技能模块、学徒的岗位能力层面、学徒的岗位课程拓展以及企业的顶岗实习。其中,顶岗实习包括学徒在真实岗位的实践学习以及和学徒正式转岗前的培训。教学安排也相应有所改进:第一学年度的专业基础课程、公共课程教授以学校专职教师教授为主,辅助以医药连锁企业的文化感受;第二学年度的专业岗位、拓展课程以及“理实一体化”课程,要求学生和准学徒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工学结合”模式的学习,并兼顾企业的岗位需求;第三学年度起,企业依据上年度学生的在岗实训表现及考评反馈选定正式的学生顶岗实习岗位。

(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原来主要有药学服务、药理学、药剂学、药事管理、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学校在此基础上,结合药学服务岗位需求开设了医药市场营销,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药品管理和营销的全面认识,从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药学专业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整合为“天然药物学”。为了适应工作岗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需求,药学专业整合开设了药学综合实训课程,使横向分散的知识点变为纵向连贯的知识结构,使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的联系更为紧密。通过实训使学生很快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让学生集动手能力强、职业岗位群适应性强等众多优势,以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以交叉延伸、特色前沿为建设目标,增设医药电子商务、商务礼仪等专业拓展课程,着力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

(三)对接岗位工作任务,开展实践课程

为了强化学生药学服务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药学服务课程,以实践为主展开教学,始终紧扣药学服务相关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重点涉及专业礼仪、用药咨询应对及专业指导、信息服务、调剂处方、健康医学等专项内容。学生在学习中扮演药师角色,采用“问病荐药”的形式,对“病人”的用药咨询展开充分的指导和答疑,有效增强学生在药学服务相关工作中对自身身份的认识和岗位意识,提升职业综合素质,锻炼职业能力,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学院还定期组织学生踏入社会,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实践活动,比如到社区进行义务用药咨询、健康教育宣传等活动,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药学服务相关的实践技能。

(四)“三全育人”理念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

我院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努力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药学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教育,开展以“感恩”“诚信”“责任”“关爱”“服务”“创新”“发展”等为思政主题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至精至诚的职业品质,增强学生以人为本的职业素养,树立药学服务职业意识,同时激发学习内驱力[8],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药学技能型人才。同时,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将融入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等全过程中。

(五)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院秉承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我院注重职业情境的创设,模拟企业岗位环境创建校内实训室,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下进行各种职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如药学服务课程教学中,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制作POP海报、问病荐药演练,来加强用药指导学习,进一步培养在用药指导方面的技能,满足群众在用药上的合理需求。

(六)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又是全面提升素质、形成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药学服务岗位培养目标,我院将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增加与专业相关的整体性、设计型、应用型实验,减少验证实验。增大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的比例,保证实践课教学时间,以强化技能训练。并积极组织竞赛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规范我院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院加强学生第二课堂素质的考核,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如不定期组织开展医药知识大讲堂暨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到社区宣传安全用药知识等,以此来实现这些课程的培养目标,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能提升学生的各项技能及创新意识、团队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