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人教育思潮,优化专科师范类院校教学环境

作者: 夏珊玉

基于全人教育思潮,优化专科师范类院校教学环境0

[摘           要]  在全人教育思潮的指导下,探讨如何优化专科师范院校的教学环境。通过对专科师范院校特点和教学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从硬件设施、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总体而言,优化专科师范院校的教学环境,需要全面系统地思考和规划,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全人教育思潮;专科师范类院校;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5-0157-04

随着全人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专科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学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教学资源的匮乏和不均衡、师资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其次,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师范生在培养过程中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此外,师范生的教育态度、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此次研究的动机和必要性在于,通过构建全面、健康、优质的教学活动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专科师范院校的整体发展和提升。

一、全人教育的定义

全人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是在联结的基础上促进完整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它强调不仅关注学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品德、审美、社交技能、身体素质以及创造性思维等。全人教育的核心原则是关注整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全人教育的特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全人教育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独立的,具有不同的天赋和兴趣。第二,全人教育关注人的平衡发展。全人教育追求的是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平衡发展,除了学术知识,还包括培养学生的情感、社交、审美等多种能力。这种平衡的发展可以使学生在未来面对各种挑战时更加全面和自信。第三,全人教育注重教育与社会的联结。全人教育强调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应该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实践、实习等方式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并培养他们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1]。

二、专科师范院校教学环境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设施与资源

专科师范院校的教学设施与资源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部分院校的教学设施相对陈旧,无法满足现代教育技术的需求。例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实践基地等硬件设施匮乏或老化,这就导致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台一体机、一位教师、一群学生成为现在最固定的、最传统的教学常态,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2]。此外,教学资源不足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比如某些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只有教材、课件,以至于教师只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原始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和创新的机会,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在部分专科师范院校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比如某些师范院校五年制师范生,前四年在学校学习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必修课、选修课、专业核心课等课程,在学习某课程教学论时,仅写一篇教案,再按照教案试讲10分钟就算合格,仅最后一个学年去中小学校进行实习,除此之外,毫无实践教学环节。为了优化实践教学环节,院校需要加强与当地教育机构、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3]。

(三)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专科师范院校教学环境的核心。然而,当前一些院校的教师队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高,缺乏教育实践经验;教师缺乏全人教育理念,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师徒结对只是形式主义;院校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重视不够,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4]。

三、基于全人教育思潮优化专科师范院校教学环境的原则与路径

(一)基于全人教育思潮的原则

全人教育思潮是以人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提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提升的教育理念。因此,在优化教学环境时,应当秉持以下原则。

第一,注重个性发展。全人教育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5]。因此,在专科师范院校教学活动环境中,应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第二,注重实践体验。全人教育认为学习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还应包括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因此,专科师范院校教学环境应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供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成长的乐趣。

第三,注重情感体验。全人教育认为情感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在情感上得到认可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因此,专科师范院校教学活动环境应该营造温馨、和谐的情感氛围,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亲近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健康的情感认知。

第四,注重终身学习。全人教育认为学习是一种终身过程,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因此,专科师范院校教学活动环境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持续成长。

(二)教学环境对师范教育的影响

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并实践专业知识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拥有扎实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合格教师。

首先,有序、优美、高效的教学环境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感受到学术氛围的浓厚和文化底蕴的深厚,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设施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帮助他们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其次,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塑造学生的师范思想和教育情怀。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接触到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从而受益于优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通过与优秀师资的交流和互动,学生不仅能够吸收师范教育的精华,更能够感受到教育事业的伟大和奉献。在互动、合作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与同学和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的完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拓宽他们的视野。在各类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将来的教育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流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师职业特点和要求,促使他们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表现出色。

基于全人教育思潮创建良好的专科师范院校教学环境,对于培养优秀教师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希望未来的师范教育能够更加关注和重视教学活动环境的建设,为每一位学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助力他们成为真正的教育精英。

(三)优化专科师范院校教学环境的路径

为更好地落实全人教育理念,在优化教学环境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教学环境应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安全的学习氛围。第二,教学环境应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习要求。第三,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实验设备、实践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针对前面谈到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优化专科师范院校教学环境的策略。

1.创建“i-时代”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模式

在“i-时代”的教学环境中,专科师范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学习体验[6]。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构建智慧教室。通过引入智能化教学设备,如互动白板、智能投影仪、VR虚拟仿真教学设备等,将传统教室升级为智慧教室[7]。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不仅提升学习效率,也能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其次,利用互联网资源,打破教学时空限制。专科师范院校可以建立在线教学平台,将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通过在线课程、网络研讨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此外,学生可以利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实现教学时空的无限延伸。

最后,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i-时代”的教学环境中,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不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而是需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专科师范院校可以设计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进行预习,课堂上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课后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实践操作和拓展学习。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比如采用将小先生制与混合式教学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活动程序如下图所示。

采用该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以数字化为牵引,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将思维的时间与机会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实施该教学模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课堂不是完全交给学生进行自由发挥,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二是在上课前要发布微课视频与练习,组织学生落实好自习环节。三是每次试讲环节由一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试讲,试讲前要做好充足准备,学生试讲的内容可以选择教师规定内容的任意一部分,不规定学生试讲的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学生个性。学生试讲的环节,是学生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们可以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建议,同时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试讲中学习和借鉴。这种互动和讨论的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更加自信和成熟。学生通过试讲,可以发扬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学生在一次次的充分准备中,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知识点,掌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并将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讲给同班同学听,成为“会学、会听、会做、会讲”的优秀师范生。

通过小先生制的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让学习更加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效果都有显著提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