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构建情景式健康教育
作者: 方馨悦
[摘 要] 探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以糖尿病患者为案例构建情景式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通过对教材重构、知识点梳理和相关政策的研究,开展糖尿病情景式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活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且对社区针对性地加强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有一定指导意义,对慢性病二级预防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此外,还将提供具体的情景式健康教育教学案例,以供医学及其他专业教师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 社区护理学;情景式健康教育;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9-0113-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发生了变化,影响我国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不再是急性传染性疾病,而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021年的《全球糖尿病概览》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约有1.16亿人患有该疾病,约占全球总数的1/3。
糖尿病多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引起,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血糖是维持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发挥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主要能量来源,尤其是大脑和神经细胞所需的能量只能从血液中的葡萄糖代谢而来。若血糖持续偏高,治疗不恰当、不及时,可导致全身重要器官的损害,如糖尿病眼病、肾病、足病、周围神经病及多发性感染等,易造成伤残和死亡。作为一种终身性的疾病,其疼痛、伤残、昂贵的医疗费用等都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从而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
情景式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模拟社区护理场景,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强度,并能使其通过不同角度的情景模拟熟练掌握糖尿病社区管理要点[2]。因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环境、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在药物治疗期间还需在日常生活中结合饮食疗法与运动疗法,减少血糖波动,使血糖在要求范围内趋于稳定,延缓对重要脏器的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情景式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合理且适当地运用视频资源和图文结合等形式尽量还原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处理及预防,全程应尽量确保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掌握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识别、预防、血糖监测步骤、运动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等。
情景分析是本系列课程设置的核心,备课时教师应厘清影响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明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内外影响因素。主要的内部影响因素即社区糖尿病患者知识、信念和行为;外部影响因素即研究分析《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3]、《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同时结合《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等相关指南,作为课程设置的核心。再者,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综合应用讲授法、示范法、示教与反示教、榜样效应等教学方法,实现包含知识、信念及行为在内的教学内容。
一、在此系列课程中学生需要达到的知信行目标
(一)糖尿病基础知识模块课程目标(认知领域)
掌握糖尿病的定义、分类、常见的急慢性并发症,厘清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及不能改变的危险因素;能够识别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的先兆表现及特征性表现,掌握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
(二)药物治疗模块课程目标(认知领域)
掌握糖尿病常用药物名称和使用方法;掌握胰岛素的正确注射及保存方法;学会识别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三)健康素养模块课程目标(素养领域)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参加小组讨论,能理解患者,对患者富有同理心;课后主动学习更多的糖尿病前沿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健康生活方式模块课程目标(动作技能领域)
掌握糖尿病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方式;能识别疾病信号;能够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消极心理状态;学会电子血压计、血糖仪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根据糖尿病并发预警数据集确定课程重难点
在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网站,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糖尿病并发症预警数据集,统计了3000名患者出现高血压、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颈动脉狭窄等32种并发症的情况,笔者将出现概率较高的并发症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发病率最高的并发症依次为高血压2046例,占比68.2%;动脉粥样硬化1543例,占比51.4%;视网膜病变1500例,占比50%;肾病1277例,占比42.6%;冠心病985例,占比32.8%;脂肪肝937例,占比31.2%。该结果揭示,长期慢性的高血糖可导致眼、神经、肾脏和心血管等组织和器官的损害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在课程设置中,更应该着重强调以上并发症的护理及社区管理。
三、构建以专题为导向的情景式健康教育
在课堂上模拟真实情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潜在风险因素、社区管理及其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多数时间是在家庭和社区生活中度过的,因此,在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开展情景式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以后的就业中增加竞争力,而且对社区针对性地加强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有一定指导意义,对慢性病二级预防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情景式健康教育
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复视、视野有黑影[4]、眼部胀痛,重点应控制血糖、应用药物、做好定期的眼底筛查或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激光、手术等治疗方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严重但可预防的并发症,在课堂构建情景式健康教育时,教师先详细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原因、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其中可穿插患者真实案例分析,使知识更具象化,而后将学生分组,还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参与者制订个人健康管理计划,包括定期检查时间表、饮食调整以及运动建议等,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交流,从而更有效地吸收和实践所学知识,以增加学生对视网膜病变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对糖尿病早期检测和治疗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情景模拟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另外,教师也可以先在课前发布任务,请学生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模拟糖尿病患者在面对视网膜病变时的心理变化和应对过程,并且在其中融入一些简单的日常眼部保健方法,学生可以从角色扮演中学习到如何积极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向学生分发问卷,收集他们对情景式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设置专门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供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验,在讨论期间教师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增强互动性,最后进行简短的总结分享,让学生上台谈谈他们的收获。
教师在课后需要对教学活动中收集的反馈进行整理分析,编写教学反思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为后续的情景式教学提供参考。
(二)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的情景式健康教育
糖尿病病人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概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3倍。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糖尿病人的主要致死原因,病变早期会出现以下症状:安静状态下心率显著加快(大于90次/分)、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在起床、下蹲时头晕、黑蒙症状明显),随着心血管病变加剧,可能会出现不稳定心绞痛、晕厥等[4]。
由此可见,糖尿病心血管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本次课程旨在通过构建情景式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心血管病变的认识、对患者的知识普及教学能力、对慢性病社区管理水平,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课前可以在学习平台发布任务,学生自行学习糖尿病基础知识、心血管病变的症状、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提前发布一个或多个关于糖尿病患者遇到心血管问题的真实案例,在课堂上学生自由分组,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重现真实案例,让其更直观地感受并理解病情及其应对方法。在表演过程中,穿插运动视频、学习运动的注意事项等。运动疗法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利于控制血糖,并能改善糖尿病机体内分泌紊乱状态、氧化应激状态,减少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使用剂量。
表演完成后邀请现场其余学生提问,表演小组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教师补充、点评,还可以发放小册子或其他资料作为辅助学习材料。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未来的教学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平台线上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课后拓展环节推荐学生学习八段锦,一方面能强身健体,另一方面有助于日后的工作,此外也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八段锦是国家体育总局在挖掘整理我国优秀传统功法的基础上,组织编创的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四种健身气功之一[5],其有利于减少体脂,提高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轻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提高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调节糖代谢[5]。
心血管病变的患者除了要保持稳定的血糖,还需要控制血压、血脂和体重。针对血压的监测,我们仍然可以构建一个合适的情景,通过示教与反示教的方式,教会患者测量血压并且准备一个血压记录本做好记录。
(三)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情景式健康教育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病变无明显表现,一般见晨起眼睑水肿、蛋白尿,即尿液中泡沫增多等,随着病情进展会造成肾功能进行性减退[4]。
课前先在学习平台发布任务,学生领取任务通知书,在线上先自行学习该模块的知识,涵盖糖尿病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社区管理要点,并且融入一些真实的案例,增强学生的代入感。通过课前自学让学生明白糖尿病肾病的严重性和健康教育在管理这种疾病中的作用。课中通过构建情景式健康教育环节进行互动展示,演示如何在工作中实际应用所学知识处理社区居民糖尿病肾病相关问题,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课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型的模拟练习,如如何监测血糖和血压、健康饮食的选择等,特别是要理解优质低蛋白饮食的重要性。每组自选一名解答员,其余小组成员可以向其提问,题目围绕情景剧中提出的问题或自身遇到的困难等,学生之间可以互评打分,教师点评,主要目的是鼓励分享经验及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最后教师表扬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社区糖尿病管理的必要性,另外,还需对该次课程进行总结,重申关键点,向学生发放课堂反馈表,收集他们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
(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情景式健康教育
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表现为对称性肢端感觉异常,呈袜套状分布,伴麻木、针刺、灼热感,继之出现肢体隐痛、刺痛或烧灼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后期累及运动神经可出现肌力减弱、肌萎缩和瘫痪[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它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致残和死亡的风险。通过情景模拟和互动讨论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用的自我管理知识与技能,帮助他们理解疾病的危害性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掌握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如监测血糖、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理调适等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