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德技并重,四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作者: 陆潇潇 吴莉莉

[摘           要]  主要探讨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德技并重,四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和实施。在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该人才培养模式将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夯实基础、强化技能、获取证书、胜任岗位四个阶段,旨在全面培养具备道德底线、扎实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护理人才。通过对各阶段的内容和实施原则的详细阐述,分析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与挑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德技并重;人才培养模式;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1-0069-04

①基金项目:2023年度江苏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立德树人背景下职业院校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护理专业为例”(课题编号:XHYBLX2023138);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路径探究”(课题编号:2021SJB1313)。

作者简介:陆潇潇(1991—),女,汉族,江苏南通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吴莉莉(1988—),女,汉族,江苏南通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

在现代社会,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至关重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对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德技并重的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被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所采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满足护理行业对优秀护士的需求,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将以护理专业为例,探讨“德技并重,四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一、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德技并修,四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德技并修,四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德育、技能培养以及知识和实践的递进式发展。这一模式凸显了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阶段性,旨在将学生培养成既具备高道德素养、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德性的培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除了掌握医疗技术,医务人员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注重德性的培养。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护理专业相比,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职业教育强调技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聚焦于实际职业需求,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具备实践经验的护理人才的需求。

(二)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在模式中的指导作用

立德树人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任务,也是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其在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立德树人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品德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护理人员。在“德技并修,四层递进”模式中,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通过教育引导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

二、“德技并重,四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建

在职业院校的教育中,立德树人的理念得到广泛应用。该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成为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在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德技并重的理念要求护理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这种德技并重的理念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一)立德树人理念在职业院校教育中的应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职业院校倡导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强调德育与技术培养的有机结合。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立德树人理念的应用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也应该将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德技并重”理念培养具备良好道德底线的护理人才。

(二)技能培养与道德教育的平衡和融合

护理专业作为服务型行业,既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又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平衡和融合技能培养与道德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护理人才。“德技并重”的理念要求在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道德教育,以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护理人才,将技能培养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是护理人才培养的关键。

(三)“德技并重”理念的意义和培养目标

“德技并重”理念指的是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使其日后能够循循善诱、诚实守信地为病患提供护理服务。这种理念的应用,对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职业素养,帮助护理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护理人才。[2]

三、“德技并重,四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

首先是夯实基础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与掌握,同时要接受护理技能的基础培训和实践训练。其次是强化技能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自己的技能,进行综合应用技能的训练和实践。再次是获取证书阶段。学生通过考核获得专业相关证书,评价学生在技能和知识方面的成就。最后是胜任岗位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实习与实践,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一)夯实基础阶段

夯实基础阶段是人才培养的起点,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基础。护理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基本的医学、护理等理论知识,还需要了解病理学、药物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同时需要进行基础的护理技能培训和实践训练。

1.夯实人文素质和基础知识

在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培养中,夯实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人文科学和基础医学知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理念,这包括学习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患者沟通能力,学生全面了解护理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知识,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必要的支持。

2.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护理专业是一门高度职业化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夯实基础阶段,学校应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责任感和职业规范意识。职业道德是护理专业人员必备的素质之一,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的基础。护理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包括严谨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耐心和责任感等。学校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3.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夯实基础阶段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包括模拟操作、实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通过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训的组织安排,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和各种常见病症的处理方法,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实际操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强化技能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技能阶段

在夯实基础阶段,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他们需要学习和掌握更高级的护理技能,如急救技术、高级护理操作技术等。同时,学生还要进行技能综合应用的训练和实践,例如在临床实习中参与真实的医疗工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丰富的技能训练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

1.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在强化技能阶段,学校应注重学生护理技术水平的提升,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各项护理技能。学校还需通过模拟实验和临床实习,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并实践各种护理技术,掌握和熟练运用护理技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2.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护理工作通常需要与医生、其他护士和患者家属等多方进行合作和沟通。因此,在强化技能阶段,学校应开展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实践活动,如模拟急救和病例讨论,通过项目式教学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与其他同行协作,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以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3.运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实践操作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强化技能阶段,学校应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先进的护理技术和设备,并将其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熟悉并掌握最新的医疗设备和技术,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三)获取证书阶段

在强化技能阶段之后,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考核,获得护理专业相关证书。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对学生在技能和知识进行全面评价和认证。这些证书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凭证,可以证明学生在相关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通过评价学生的技能和知识方面的成就,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能力的全面评估。

1.掌握相关证书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获取证书阶段是护理专业学生为了职业发展和提升而努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校应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考取相关证书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考试内容和操作技巧。学生需要掌握相关证书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包括学习与护理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和规范,以及各类护理操作的规程和要求。学生应通过学习和实践,巩固和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2.通过考试和实操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在获取证书阶段,学生需要参加相应的考试和实操,以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是学生进入职业护理领域的必备条件,是衡量学生专业水平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如注册护士、执业护师等。学校应加强对证书考试的辅导和衔接工作,提供相关的考试培训和模拟考试机会,同时也要重视实操环节,通过临床实习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通过率和就业竞争力。学生需要通过考试和实操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这将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3.重视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

护理专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领域,要求护士保持学习的持续性。获取证书只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阶段,而终身学习才是持续提升职业素质和适应行业发展的关键。在这一阶段,学校应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鼓励和引导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引导他们不断学习和提高,让他们具备自主学习和不断学习的习惯,适应行业的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