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周期顶岗实习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 廉政[摘 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实习实训质量,全面贯通教学与实习就业过程。同时,考虑到交通装备行业周期性特点和社会经济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专业群校企合作厚基面广的优势,建立校企多元融合的实习管理团队,积极开展企业岗位调研,明确细分市场走向,开拓职岗资源,强化岗前、岗中、岗后全过程实习组织与管理。大幅增强了学生岗位实习的有效性和专业学习到岗位实践的适应性。同期就业数据表明专业对口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企业和毕业生满意度持续提升。
[关 键 词] 全周期;顶岗实习;交通工程机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2-0069-04
一、引言
交通工程机械行业有20个大类,上万种规格型号的产品设备[1,2]。与其他行业相比,工程机械行业具有从业面广、产品保有量差异性大、产品分布不均匀程度高、基础技术共性强等特点。由于行业的发展与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程度较大,行业的周期性强,且细分市场用人的韧性和包容性差[3]。伴随着工程机械行业产品细分与结构的深度调整,常规工程机械市场的保有量相对稳定,后市场技术服务人才需求也呈现出放缓的总体趋势。而以高空作业常备,以其较好的市场潜力及在道路桥梁、市政工程、物业维保等广阔的应用场景备受广大用户的青睐[4,5]。
本着未雨绸缪充分挖掘行业细分市场的就业潜力、提高学生实习质量、拓宽实习渠道的原则,我院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自2012年后,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逐步从常规的土方机械向新兴的工程机械细分市场——高空作业车方向拓展,积极与宏信设备等高空作业车租赁和服务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到目前为止,该项工作已覆盖行业全国三甲企业(上海宏信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华铁应急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众能联合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同时与其他中小规模的高空作业车保持紧密伙伴关系,着力在人才输送、技术服务与咨询等方面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目前已经初步打造了以宏信、华铁、众能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的高空作业车岗位实习服务保障平台,以订单班人才培养为载体,强化教学过程与实习实训过程对接融合。并将企业用人竞争机制全面引入人才培养、招录、薪酬、晋升全过程,充分调动企业和学生在实习实训和入职就业环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提高实习实训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岗前充分调研,明确岗位资源及实习制度,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岗前充分调研,做足做实实习实训岗位资源的摸排,引进优质企业,以学校顶岗实习制度为基本遵循,校企协同敲定实习岗位类别、实习项目安排、实习过程评价办法、实习管理与组织制度制定等。遵循分层分类实习、质量实习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个人兴趣、特长、能力、性格等多方面因素以及企业实习岗位资源状况,以技术服务工程师为实习岗位主体,以营销业务岗、后台运维岗为辅,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路径,保证实习过程安全、有序、有效。
1.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达成高质量开展实习实训共识,打造立体多元实训体系
高空作业车技术服务工程师是设备租赁市场的核心力量,其对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及技术技能要求较高,要求从业人员能够解决常规高空装备的保养及常见故障,并能正确实施设备交付、用户培训等。其岗位内容较为丰富,需要全面掌握工程机械液压、电气、发动机、传感器知识等相关内容。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沟通技巧。为了进一步提高订单班学员的培养质量,为与顶岗实习做好衔接工作,校企双方在协同育人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1)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工程机械高空作业平台技术服务岗实习实训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
(2)坚持人才培养为中心,实施实习实训“1+1”双导师负责制,实施双主体负责制下的实践指导与交流工作制度
(3)坚持人才培养为中心,共建共享企业培训中心校园分中心,打造多场景实习实训基地,集虚拟仿真、校内实训基地强化、企业实践岗位历练的多级实习实训于一体。
(4)坚持人才培养为中心,共建人才培养与员工培训资源库,丰富实习实训教学资源与实习认证考题资源库。
(5)坚持人才培养为中心,协同院校共构协同创新平台,以企业实际应用技术项目为载体,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服务企业开展应用技术研究。
2.校企协同制定和完善实习实训标准与安全实习制度体系,保证实习实训成效
将企业初级服务工程师认证标准体系贯穿实习实训全过程,实现顶岗实习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初级服务工程师认证标准贯通。围绕三个标准,校企双方联合设计实习实训项目任务,并共同开展初级认证。将认证结果与学生招录、薪酬水平、岗位晋级挂钩。实施项目安全考核一票否决制度,保障实习实训过程安全的前提下,极大地调动学生实习实训的积极性。
3.面向工程机械高空作业平台技术服务岗位,校企共同订单组班,探索工程机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6],要求高职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可以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并可独立完成相关岗位的技能操作。此外,还要熟悉类似岗位的技术操作流程,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性。具有端正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健全的人格,品质良好,遵守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具有敬业心和行业工作热情以及积极学习进取的良好职业修养。拥有一定的技能创新潜力,可以在未来工作中通过实践经验积累和个人职业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新的技术成果以推动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
高空作业车订单组班学徒培养是在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中选拔优秀学生单独组班,与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培养校、生、企三方合同,根据校企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实施“定岗双元、工学交替”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以学生身份在校学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员工身份接受企业培训中心岗位综合能力培训和企业文化熏陶,形成具有现代学徒制特点的“双主体、双身份”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学生进校同时又成为企业职工,双重身份使企业产生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预期,使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基于人才培养双方共识,共同搭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框架体系,探索高空作业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1233”,即1个岗位,立足高空作业车后市场技术服务岗位,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2个主体:校企双元组建混编师资队伍,以任务驱动,开展项目化教学,按照技能和知识的要求,实施“双主体”育人。3类场所3种实践:项目化实训室学习、培训中心演练、实际岗位历练。
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并实施符合高空作业车学徒培养模式的育人之路,强调准员工培训环境营造,建成与企业培训中心一致的校园分中心。以初级服务工程师岗位职责和标准进行能力分解,重塑课程体系和内容,遵循“工学交替”“能力进阶”的培养原则,将能力单元的培养与初级服务工程师的实践技能单元相统一,以任务驱动、模块教学的方法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企业选派技术骨干与学员开展师徒结对,以实际高空作业车维修、保养项目为载体,将设备巡检、整机交付、客户培训等校内学习、演练项目向实际应用转化。
(二)建立岗位实习服务团队,统筹、协调、优化实习过程
为了进一步夯实实习实训工作基础,多点保障学生顶岗实习成效,组建“3+1”实习工作队伍,二级学院领导牵头、专业教研室、学工办共同参与,企业责任人精准对接,发挥多方工作优势,全面提升就业服务工作成效。二级学院负责人定“基调”,专业教研室出“方案”,学工办保“服务”,企业各部门精准对接,形成工作合力,将教学、管理、服务、育人等合作要素纳入实习实训工作中,形成立体、多元的实习服务体系,规避了实习服务工作“单打独斗”的局面,跳出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的单一映射模式,增强了实习工作的稳健性和持续性。
根据学校顶岗实习工作要求,二级学院负责人结合学院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实际,制定顶岗实习工作方案,对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实习要求、成绩认定、班主任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联系学生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统一部署。
专业教研室以二级学院顶岗实习总体方案为遵循,与企业人才资源部和技术服务部接口人保持密切联系。明确学生岗位实践计划和顶岗实习内容,将毕业论文和设计要求与顶岗实习过程相衔接。落实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主体责任,实施学生顶岗实训周期性汇报制度,做好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动态跟踪和实习成果评价。
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以学生辅导员为骨干力量,协同企业人力资源部和技术服务部共同履行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教育工作,搜集并反馈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搭建校企服务工作平台,积极响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的需求,并推动校企共同解决和落实。
企业人力资源部和技术服务部与专业教研室共同制定和落实好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实施岗位帮带工作制度,落实好岗前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并独立负责学生在实践岗位的业绩评价和职级认定。
(三)岗中实施日报、周报、巡视制度,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按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系统设计实习实训项目,广泛开展“企业导师+学徒”结对模式,实习过程分“观察”—“简单任务”—“基本工作”三步进行。并由企业技术服务部门和专业教研室联合开展日督查和日考核工作。实习服务工作团队集中开展实习巡视工作,倾听学生实习工作反馈和企业实习评价意见,不断优化岗前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
结合学校关于顶岗实习周期性汇报制度,要求学生对每天顶岗实习工作内容进行复盘和总结,并在实习工作群中进行上传,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进行审阅和评价。指导教师根据日复盘、周汇报、月总结内容进一步树立顶岗实习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明确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不断优化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在校期间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解决学校教学与岗位需求不对等的问题。
(四)岗后强化实习过程考核,实施岗位职业技能等级认证
建立实习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制度。将岗位能力认证贯穿实习工作全过程,将实习考核、职级晋升和薪酬激励挂钩,使压力与激励并重,实习与就业贯通,充分发挥顶岗实习对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提升的积极作用。
将初级服务工程师的岗位等级认证作为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的重要手段,在顶岗实习末期进行学生岗位知识和技能的统一考核与认证。把薪酬激励制度和职级晋升制度从建立正式劳动合作关系前置到岗位实习阶段,充分发挥制度的效能和激励作用,不断增强顶岗实习的成效。
三、成果成效
(一)实习实训工作成效
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多元融合实习服务工作队伍,初步形成了岗前、岗中、岗后全生命周期的实习实训工作思路和模式。打造了一个以三甲企业为龙头的高空作业车实习实训资源池。目前高空作业车后市场企业在我校稳定招聘的企业有8家,拓宽了实习和就业渠道,企业的人才聘用竞争局面初步形成,实现了校、企、生多方互利共赢。实习服务工作载体得到进一步夯实,订单班、党建共建活动、校内培训中心、产业学院等一批合作载体得到落实和深化,校企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分类实习、充分实习、质量实习成效进一步显现。与高空作业车龙头企业联合开展行业定向人才培养,组建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等共计13个,实现定向实习就业学生达500余名。以技术服务岗为主体,辐射设备管理、高机数字平台运营、营销业务等相关岗位,特别是在2020年以后,在工程机械行业面临下行的巨大压力下,总体就业率仍然保持在98%以上,近三年本专业就业率持续保持在学院前列。2024年度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落实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增长了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