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健康档案管理优化策略
作者: 邓哲
[摘 要] 作为国家未来的后备力量,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健康中国”战略和人口结构变局的大背景,剖析了大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消除弊端的策略,以达到完善大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和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
[关 键 词] “健康中国”;大学生健康;健康档案管理;心理健康;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5-0173-04
目前,可逆生育率持续低迷、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结构改变等已成为全球性难题。我国仍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患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职业健康等问题较突出。在短期内无法突破由低生育率带来的人力资源匮乏瓶颈,因此,聚焦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在有限条件下探索最优方案变得尤为重要。以年轻后备力量人群为目标,提高人口质量;以优化学校教育资源为手段,打造硬件条件;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催化剂,夯实健康管理。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将健康素养融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将健康促进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系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健康档案管理
(一)大学生健康档案内容
国家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规定,高等学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其中,学生类档案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
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所有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各类学校都应将学生安全放在各项管理工作之首。在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中,学生的健康问题又是至关重要的。人身安全、饮食安全、环境安全、药品安全等保障工作是在校学生平稳、有序学习生活的基本前提。大学生健康档案是指从学生入学起到毕业离校为止的所有个人基本信息、新生体检、体质测评、健康监测、心理测试、就医记录等相关数据、文字、影像档案资料。学校通过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整合医疗机构、学生管理部门、心理咨询中心、校医务室等所共享的学生健康信息,对学生进行定期随访和健康监测,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动态更新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数据,评估健康危险因素,定期反馈给学生及学生管理部门,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健康指导及干预措施。
大学生个人健康档案通常由基础健康档案、体检体测档案、动态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等组成。它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所留下的痕迹和成长记录,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反映学校安全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1.基础健康档案
主要包括学生本人情况、家庭主要成员(监护人)的基本情况、重大疾病、家族病史等信息。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联系方式。疾病史包括既往病史、手术史、慢性病史等。家族病史包括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亲属是否有某种疾病的历史。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吸烟饮酒等情况。药物过敏史包括对哪些药物过敏、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等信息。疫苗接种史包括接种过哪些疫苗、接种时间、接种地点等。
2.体检体测档案
主要涉及学生入学时的体检信息、入学后学校复查的体检信息、年度体能测试数据和其他重大疾病档案等。体检记录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的记录。检查报告包括各种检查的结果、诊断、治疗方案等。其他相关信息包括过往治疗经历、医生建议、健康教育资料等[1]。健康体检表中的“健康评价”包括疾病及身体、心理异常情况,“健康指导”主要指处理意见和建议。“健康评价”的内容,一是疾病评价,包括新发疾病或原有疾病控制不好、有加重或进展;二是身体、心理异常情况,如超重肥胖、生活不能自理以及其他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发现的异常结果。比如,《普通高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新生入学体检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分表》等档案资料。
3.动态健康档案
一年内与患者的医疗记录相关联和(或)有符合对应服务规范要求的相关服务记录的健康档案。即学生日常健康状况记录,包括日常身体症状、接种防疫记录、校医务室就医记录和医疗机构就医记录等。
4.心理健康档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对学生个体行为和心理表现的记录,主要包括成长背景资料、心理测评资料和心理咨询记录等。其中,个人成长背景资料包含家庭环境、重大社会生活事件、人际交往情况等重要信息;心理测评资料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过的性格人格、情绪状态、人际交往、学习压力等全面测试心理健康状况的所有数据,如大学生人格问卷、心理测评量表(SCL-90)、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等心理健康测试问卷。
(二)大学生健康档案管理模式
大学生健康档案管理模式是指采用信息化手段,借助现代化设备将各种类型的健康数据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整合管理,实现健康档案存储、更新、利用功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模块可分为数字化管理、资源共享、保密安全、数据分析等。学校学生档案管理专业教师将学生的健康类纸质、图像资料转化成数字形式,录入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存储和管理,并实现档案数据检索、更新、共享、权限设置、评估分析和提供决策依据等系统功能。
在大学生健康管理工作中,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作为重要辅助工具,可为学生和学生管理部门提供多种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健康监测、健康干预和心理咨询预约等。学生管理部门不仅可以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完成学生健康档案信息查询、分析、利用等工作,还能和校医务室、心理咨询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协同工作,节约学生病情诊断时间,提升诊疗效率,制订个性化干预措施,对保障学生健康安全、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和助力学校育人事业均具有重大意义。
二、大学生健康档案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一)高校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尚未获得足够重视
在高校各级管理工作中,被列入党政工作要点清单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党建工作、教育教学、招生就业、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基本建设、国有资产管理和后勤保障等重点工作。而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仅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小分支内容,是不可能被纳入学校重点管理工作行列的。对大多数高校管理层而言,学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教育教学成果,是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是招生就业率,是教学技能比赛等,而非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学生健康管理。众所周知,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第一要素,健康管理是一切学习生活的前提保障,但目前学生健康管理工作尚未被学校提上重要日程,在校师生也尚未将关注点集中到健康管理上,从而导致师生对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该项工作无法全面、深入地开展,学生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也就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
(二)大学生健康档案管理专项经费不足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档案管理在各行各业都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反映学校整体的档案管理实力。档案管理体系必须配备相应的基础硬件设施,包括档案办公用房、档案整理用房、阅览用房、档案库房、档案数字化用房和档案管理服务机房等专业用房,以及这些用房内所需配备的专业设备,如温湿度监测调控系统、消防系统、数字化电子设备等,所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转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因此,学校档案管理专项经费预算不足成为阻碍学校档案管理发展的“卡脖子”因素之一[2]。
(三)职能部门之间联动机制欠缺
参与大学生健康管理工作的部门涵盖学校各二级学院和多个职能部门,如学生工作处、教务处、信息化建设处、后勤保障处等。相关二级学院开设健康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打造专业教学师资团队,构建完整的健康管理教育体系;学生工作处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协同校外医疗机构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化建设处搭建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打造智能化健康监测评价体系,实现健康信息可监控、健康管理动态闭环功能;后勤保障处负责校医务室的运行和管理,落实学生体检服务工作,开展传染病的预防宣教工作,保障校园绿化美化、环境保洁,负责食堂环境卫生管理和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虽然职能部门各自履行工作职责,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序进行,但各部门负责收集、共享学生健康信息的档案管理员档案意识程度不同,信息收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无法保证,档案管理员之间的沟通交流甚少,缺乏有效的工作配合,造成学生健康档案信息资源无法整合共享、学生健康动态数据掌握不及时、健康档案价值无法被深度挖掘以及健康档案再利用功能发挥不出来等弊端。
三、大学生健康档案管理优化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
把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常态化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学生健康管理融入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招生指标提升、教学体系改革、校园整理管理等重要工作中。成立“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副校级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处室领导为副组长,各二级院系院长、其他相关职能处室领导为组员,形成一把手总指挥、各二级单位相协作、师生共参与的工作模式。稳固工作指导思想,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能力,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部门,定期召开“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推进会议,强化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常态化意识,从学校层面负责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确保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常态化开展。
(二)加强专项经费保障,提高经费使用效能
经费保障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就很难顺利开展。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常态化重点工作之一,也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学生基本健康档案信息采集、管理,学生健康状况随访、监控,学生健康档案动态更新,学生健康档案管理专职人员配备,学生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建设和维护,以及学生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心理诊疗等服务项目。这些工作的开展都依赖于足够的资金支撑,否则会出现硬件设备配置不齐、人员配备不足和管理质量欠佳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度和成效。
在经费保障充足的前提下,合理制订资金使用计划,加大资金统筹力度,优化资金使用配置,是促进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的有力举措。首先,设置学生健康档案管理专项资金,制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设置资金使用比例适当向硬件设施采购和管理人员经费成本倾斜。其次,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加大档案管理终端设备购置经费投入,引进信息化技术设备,保障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对软件进行定期更新升级,为组建设备先进、专业性较强的数字化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办公室提供硬件支持。再次,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教师负责学生健康档案管理专项工作,定期开展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技能培训,提升相关人员档案管理水平,增加创新性工作技能经费保障。最后,保证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宣传经费充足,保障各职能部门协同工作相关经费开支,健全专项经费开支管理机制,实施保障经费支出动态化监督管理,持续改善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朝着高效化、科学化、智能化方向良性发展。